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广岛原子弹事件已经被众多日本文学作品所书写,由于日本军部发动太平洋战争,最终导致广岛市民遭到原子弹轰炸的惨剧也已经为世人所知。但是,却有这样的一群人却鲜为人知,他们就是日裔美国人原子弹受害者(日语:日系人被爆者)。而在山崎丰子的《两个祖国》中,便是以他们的视角来书写广岛原子弹事件,本文将用叙事学以及历史物语论的研究方法去解析山崎丰子笔下的广岛原子弹事件。  相似文献   

2.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为迫使日本投降,分别向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可事后有人发现,其实美国向日本投了三颗原子弹,其中长崎有两颗,一颗没有爆炸,最后神秘失踪。美国退役陆军中将格罗夫斯,是美国原子弹研制和生产的组织者。他在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当时,"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在用一颗原子弹轰炸广岛之后,美国又积极地进行了轰炸另外两个目标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应该怎样讲解“广岛原子弹轰炸”(下)———《历史》教学提高科学性举例王春良二、“广岛悲剧”是侵略战争自身导致的恶果,不能与反侵略战争牺牲的代价相提并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的性质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别,因此,发动侵略战争导致自身毁损的代价,同反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4.
差别     
法国一位名叫切尔西的女记者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日本的广岛和中国的南京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记录得比较详细,现摘抄一些:广岛:被原子弹轰炸的残骸都保存完好;南京:难以找到当年屠城的遗址。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36万人以上,纪念馆“哭墙”只刻有3000个死者的  相似文献   

5.
《学习之友》2011,(8):46-47
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1945年8月6日,保罗·蒂贝茨驾驶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市中心上空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6.
退役中将透露真相 1945年7月24日,格罗夫斯在给马歇尔的报告中,提出了对日本进行原子弹轰炸的4个目标:广岛、长崎、小仓和新潟,到7月底确定了其中的3个目标.格罗夫斯在他的回忆录中明确写道:"广岛是第一目标,小仓兵工厂所在地小仓是第二目标,长崎是第三目标."为此,美国从一开始就准备了3颗原子弹.  相似文献   

7.
自从二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小男孩”、“胖子”两颗原子弹之后,人们都为爆炸后的核威力而恐惧。在这两次原子弹袭击中,数十万人丧生,两座大城市瞬间变成焦土。这是一个神秘可怕的怪物,然而,历史上却曾有人把行将爆炸的“原子弹”用双手掰开过。这位“超人”就是加拿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许多媒体上,南京大屠杀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并称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笔者无力考证这一说法起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总觉得把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与南京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并列在一起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6课《血肉筑长城》的教学中,当我讲到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时,有几个学生脱口而出:“活该!”我以为他们不太了解原子弹的危害,马上补充了两城市遭轰炸后死伤人数,并指出绝大部分是日本平民,哪知我话音一落,一位平时发言非常积极的学生站起来说:“日本光在南京就杀了30万,屠杀的都是放下武器的士兵和平民,广岛、长崎两个城市加起来只死了十几万,相比之下,日本人死得太少了。”我还来不及说什么,另外一位历史知识较丰富的学生也站了起来:“管他们死的是不是平民,反正我就是不喜欢日本人,他们曾经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可现在许多人不仅不道歉反而否认历史,连现任首相小泉都多次去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他们还针对钓鱼岛问题进行挑衅,上次电视新闻报道有百分之五十多的日本人对中国没有好感。我觉得我们国家根本就不应该承诺不首先使用原子弹,万一中日交战,就用原子弹炸平它,反正日本面积小,很容易!”他的话竟然赢来了一阵掌声。由于备课时我没有预测到这点,正不知如何应对时,下课铃响了,如获大赦的我说“现在下课,我们下节课再讨论”,逃一般地离开了教室。  相似文献   

10.
法国记者切尔西走访了在二战中遭受浩劫的一些城市,她对广岛和南京这两个灾难深重的城市有着详细的记录,现摘录于下。广岛:被原子弹破坏的残骸保存完好;2001年8月6日,公布原子弹受害者为221893人,  相似文献   

11.
广岛之行,让大江健三郎亲身体验了核战争及核武器的巨大危害,也让他的灵魂有了深深的触动。大江健三郎在广岛与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相遇时,对原子弹爆炸造成的惨状感到震惊。《广岛札记》一书就是大江健三郎在广岛多次采访后所写的诚意之作。通过对作品中出现的“真正的广岛人”的分析和解读,读者能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和平意识——他们坚强努力、脚踏实地、从不妥协、决不气馁、充满自信,虽身陷困境,仍满怀希冀、勇敢前行。这对大江健三郎文学作品中和平意识的形成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课本第二册第 10 8页的“磨菇云”图 ,图下解释 :“这是 8月 9日 ,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爆炸的情景。当日死者 2 3万余人 ,伤者 4 3万余人。”同页讲到 :“1945年 8月初 ,日本还没有投降的表示。美国于此时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按 1945年 8月 6日 ,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掷了第一颗TNT当量为 2万吨的原子弹。杜鲁门为了加强他在远东的发言权 ,再一次指示按原计划投掷第二颗 ,也是美国当时拥有的最后一颗原子弹。 8月 9日 10时 5 8分长崎遭到了原子弹的袭击。所以 ,课本的解释应为 :这是 8月 9日 ,美国投下第二…  相似文献   

13.
张宝胜 《语文知识》2003,(11):30-31
很多人都知道下面这个有名的病句①a.这次火山爆发的当量,相当于投在广岛的2500颗原子弹的当量。这个病句应当这样修改,把“2500颗”放在“投在广岛”的前面. b.这次火山爆发的当量,相当于2500 颗投在广岛的原子弹的当量。原因是:①a的意思是,当年在广岛投了2500颗原子弹,而这次火山爆发的当量,就相当于那2500颗原子弹的当量。而事实是,二战  相似文献   

14.
原爆作品《黑雨》以闲间重松一家为中心向人们讲述了被原子弹轰炸过后的广岛惨绝人寰的景象以及罹患原子病的患者的痛苦经历。被炸后的广岛俨然变成了焦土的城市、灰烬的城市、死亡的城市、毁灭的城市,在这死灰城市之上还有对于原爆受害者的嘲讽,这些均凸显了人们失去家园的茫然之感。然而,隐含在作品中的作者的反战思想、反核武器思想、反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以及回归自然常态的对于生态的思考,更加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5.
广岛事件     
广岛事件冯英子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用原子弹去杀伤大量和平人民,这是大家反对的,但是,倘然不先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主义还不会立即投降,战争还可能拖下去,各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将承受更大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美国社会在原子弹轰炸日本后的心理反应,担心美国成为下一个原子弹的受害者成为美国民众的主流心态。在恐惧中,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美国公众提出一些设想以应对原子弹的威胁,包括建立世界政府、通过国际社会控制原子弹等。美国社会还预想了原子时代的社会结构的变化,担心会出现大量的失业与独裁。在无力破解原子弹威胁的基础上,一些人甚至希望科学发展的脚步能够停滞,以便社会的精神能够跟上。  相似文献   

17.
连日来,美国宇宙航天博物馆里十分拥挤,成千上万的人们从不同的地方赶来参观,一架名为Eno-la Gay的B—29轰炸机是千万双眼睛关注的焦点:正是它于50年前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枚原子弹。更多的人并不仅仅关注这架已成为历史见证的轰炸机,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评价人类历史上首枚原子弹的使用。事实上,历史早就告诉人们,原子弹的使用沉重打击了当时的日本决策者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进程,在苏联红军宣布对日作战以后,日本不得不做出了无条件投降的决定。“我觉得(使用原子弹的)决定是一个绝对必要的早起闹钟,它…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概念中,原子弹是杀伤力巨大的武器。1945年8月6日,美国人在日本广岛仅仅扔下了一颗原子弹,就将一座城市变成了废墟,造成20多万人死亡。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一种叫作“松茸”的植物幸免于难,据称它是遭原子弹袭击后唯一存活的植物。  相似文献   

19.
1994年3月21日,美国化学会以世界著名化学家格伦·西博格的名字命名第106号化学元素为Seaborgium(西博格)。 西博格教授现年81岁,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了元素钚,轰炸日本长崎和广岛的美国原子弹就是用他所制取的钚制成的。他因发现钚而荣获1952年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0.
现行人教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世人也认为二战的亚洲法西斯国家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停止无意义的抵抗,铃木贯太郎首相本人虽倾向于接受,却因内阁意见不一致,于7月28日决定宣布“不予理睬”。8月6日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日本未作反应。8月9日下午3时,美国向长崎投下代号“大胖子”的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