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学校素质”?我们常常讲学生的素质、教师的素质、校长的素质。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一词已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校长的管理行为。不过,大家都重视了人的素质,却忽略了作为教育活动的载体──学校的素质。笔者认为,应该将“学校素质”引入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2.
“教师”,你的名字叫什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它体现了我们古老民族对“师者”的尊重,它同时带来的,也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道尊严”;“臭老九”,这是那个人性被扭曲的特殊时代对教师的特殊称呼,它带来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教师的不公正评价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滑波;“托着太阳升起的人”,它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重新定位,但它同时带来的,也是社会广泛宣扬的为了托起太阳而“呕心沥血、蜡炬成灰”的“教师精神”……“教师”的名字应该叫什么?教师劳动的价值在哪里?教师内在的尊严与快乐如何被唤起?在今…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表面上看是调整课程、改编教材;而实质上是课程文化的嬗变,是课程观念、态度和行为的重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重要是在变革人,要改变教师的角色,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在新课标下我们教师到底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才能适应新课改,挑战新课改呢?笔者认为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扮演多重角色。这就是:教师应该是大容量的电脑“内存”;是能不断升级换代的电脑“操作系统”;是一个精彩纷呈的电脑“显示器”;更应该是一个灵巧的电脑“键盘”。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应当怎样做教师?一、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社会主义国家的教师,应该像徐特立先生所说的那样既当“经师”,又当“人师”,徐老说:“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学科知识的人,他应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世上既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也没有无教学的教育。教师义不容辞的道德义务就是塑造学生的心灵。一位教师能否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道德义务,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教书与育人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教书…  相似文献   

5.
《语史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渎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话”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论,“对话”也是阅读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现存许多教师也正在语文教学中尝试对话,然而谁与谁对话?怎样对话?对话应该注意什么?不少教师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6.
吕立杰 《教书育人》2005,(11):26-27
在一些学校,所谓的“校本教研”搞得人人疲惫,无论是校长还是教师,感受到的都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原有的教师研究文化没有改变,却又增加了一种外在的行为评价尺度。问题出在哪?校本教研是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更阐明了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需求。关于此类选择的例子在经济界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在其他各个社会领域也不鲜见。虽然教师应该是“人梯”“红烛”,但教师也食人间烟火,也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升级”教师以荣誉为敲门砖,选择“高枝”是人之常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其行为不应该遭到“鞭挞与唾弃”。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07,(1):36-36
新课程实施已近5年。5年里,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死沉”到“热闹”,由“热闹”又到“常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跟进。但是,践行新课程始终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这种“模糊”逐渐清晰化为“困惑”;课改应该怎样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应该是什么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人师表”,也就是说应该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师职业最基本的原则。何谓为人师表?对于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作过最精辟的论述:“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那么,新时期的教师又该如何为人师表呢?笔者认为,从现代社会需求与教师的职业特征来看,新时期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其“德艺双馨”上,即:“品德表率”和“知识表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育人无小事     
每一位教师该如何埘待教书育人生活过程中的小事呢?我认为,教师生涯中同样是“育人无小事”。为了让我们教师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小事,要使自己的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直至形成新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育人无小事     
每一位教师该如何埘待教书育人生活过程中的小事呢?我认为,教师生涯中同样是“育人无小事”。为了让我们教师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要觉得什么都是小事,要使自己的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直至形成新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13.
评课,具有多种形式与功能。对于教师来说,评课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怎样评课,这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听课后,见仁见智,几乎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一些看法;有关“怎样评课”的文章也并不罕见。但如何评好课,对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来说,却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茫然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评课?笔者认为评课者最起码应该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思疑解难的过程。那么,教师如何营造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课堂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一个“读”字。“读”就是唤醒,就是领悟。因此,教师应该“读”懂课堂,“读”出课堂的精神活力。那么怎样“读”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5.
陈大伟 《现代教学》2007,(1):125-125
“评课,究竟谁说了算”是不少教师会提到的问题。其实,要讨论“谁说了算”,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算”?怎么才“算”?我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初读,该怎么读?这个话题很容易让人想到——“查字典,扫清阅读障碍”“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归纳课文大意”这些常规套路。应该说,正是这些“套路”套牢了一线教师的思想,限定了行为,使得“初读,该怎么读”成了问题。本文提出的初读设想,是从文本解读的读者视角提出的儿童自主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星 《新课程研究》2010,(3):148-149
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从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读者和作者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教师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强调教师“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由教师预设好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教育教学的研究、课程的建设和教育资源的开发,强调赞赏、引导、反思、合作等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教学的“主演”变为“导演”,变“灌输”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起到“服务”、“参与”与“点拨提升”的作用,如何把这一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我在教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一节内容作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19.
做一名『和谐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奎英 《教育艺术》2005,(12):26-26
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对社会具有引导的功能。当人们呼吁建设“和谐社会”的时候,作为教育使命具体承担人的教师应当审视自己:我是一名“和谐教师”吗?我应该怎样担当起与周围的教育环境、教育要素相和谐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徐立峰 《山东教育》2014,(10):63-63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课堂应该以培养人的素质为目标。那么,好课堂的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信守一个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是好课堂应该遵守的共同理念,也应该是指导学校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准则。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该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来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教师的自主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