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其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本文对我国家谱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旨在挖掘家谱研究在历代及当前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家谱档案的收藏与利用是国外档案工作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特点,特别是家谱网站更以其完善、人性化的服务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与欢迎。文章对国外家谱网站的建设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对我国家谱网站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齐心 《兰台世界》2011,(11):70-71
家谱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本族世系和相关事迹、反映本家族繁衍发展过程的历史图籍,其与正史、方志构成中华历史的三大柱石。本文对我国家谱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进行了概述,旨在挖掘家谱研究在历代及当前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峻亭 《图书馆杂志》2002,21(11):66-68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弥补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缺憾,两者相互补充,较全景地展示了历史遗存中国家谱的总体面貌,填补了中国(大陆)目录史上编撰家谱专科目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张峻亭 《图书馆杂志》2002,21(11):66-68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弥补了《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缺憾,两者相互补充,较全景地展示了历史遗存中国家谱的总体面貌,填补了中国(大陆)目录史上编撰家谱专科目录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海外游子荣归故里寻根问祖的人,日益增多.我的家乡在"九朝古都"洛阳附近.那里不但自然风景秀美,而且人文景观多,吸引着旅居海外的侨胞回乡观光.  相似文献   

7.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对历史上著录谱牒文献书目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海内外近千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谱牒研究人员以及教以千计的家谱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家谱总日>具有数量众多、姓氏齐全、著录丰富、方便检索等多项特点,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8.
广西家谱收藏现状与征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的三大典籍(国史,地方志,谱牒)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独特形式,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广西家谱的分布情况,分析了广西家谱的收藏现状,提出了加强广西家谱收藏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台湾家谱文献的收藏、特点、体例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台湾家谱的收藏情况,分析了台湾家谱的时代特点,姓氏特点与宗亲会的关系,比较了台湾新旧家谱的不同体例,指出了研究台湾家谱的意义,认为台湾家谱反映了中国人民开垦台湾的历史,反映了台湾人口变化和迁移,社区聚落的演变,与大陆的血缘关系以及台湾的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0.
鲁旻雯 《兰台世界》2017,(13):38-40
家谱档案的利用在国外早已成为一种热潮,它是档案工作为民所需,服务于民的重要表现。本文从家谱档案发展史的角度,试图说明我国家谱档案历史源远流长,人们对于家谱档案有一定的需求,却缺少相应的重视和推进,从而挖掘出重视家谱档案资源开发对于我们档案工作为民服务,便民所需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邹华享 《图书馆》2002,(1):26-28
文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湖南家谱纂修情况,重点论述了家谱的利用价值及其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新修家谱已经基本失去其社会功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家谱一向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三大支柱,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社会实践意义。本文对家谱起源、家谱分期等基本问题逐一论列,并对家谱资源的开发利用表述了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是对历史上著录谱牒文献书目工作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海内外近千家谱牒文献收藏单位、谱牒研究人员以及数以千计的家谱私人收藏者积极参与、共同协作、无私奉献的结果。《中国家谱总目》具有数量众多、姓氏齐全、著录丰富、方便检索等多项特点,对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表1。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应重视家谱的收集和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海明 《图书馆论坛》2001,21(6):88-90,101
针对家谱的起源、收藏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了新时期收集和利用家谱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收集和利用家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建华 《图书馆杂志》2000,19(2):61-61,46
天津,由于其历史与文化传统等因素,本地的家谱修撰并不盛行。而本市的一些大、中型图书馆,不是由于建馆时间较短,就是历史上曾遭受过毁灭性的损失,或者是以接受捐赠形成藏书特色,因而,家谱收藏普遍不多,难以与国家图书馆和江南各大图书馆相媲美。据笔者的不完全调查与统计,天津的家谱收藏,主要集中在南开大学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之中,其中尤以南开大学图  相似文献   

16.
国外家谱档案利用热潮之成因探析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家谱档案的利用持续着一股热潮。很多国家的档案馆中,家谱档案利用者占利用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笔者深入分析国外家谱档案利用热潮的成因,将其主要归结为“寻根溯源的心理需求和保障利益的社会需求”。并且从中挖掘了对我国档案利用工作的总体启示——馆藏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和提供服务坚持“以民为重”。  相似文献   

17.
方志与家谱,是中国社会特有的历史文化现象,源远流长。撰志与修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8.
巴音 《中国档案》2003,(10):54-55
相关背景:国有正史,地方有方志,家族有家谱。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有研究者说,家谱是一块块历史的碎片,它用独有的方式映现着一个群体、一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研究姓氏文化、民情风俗、人口迁移、基因遗传等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最早的家谱,主要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事迹,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官的主要依据。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从官方流行于民间。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权力进一步下沉,氏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家谱失去了以往政治功能,更多地由官修变为私修,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的盛况。20世纪50年代,在轰轰烈烈的土改时期,随着旧的宗法关系的打破,被认为代表着“封建族权”的家谱,多被付之一炬。文化大革命则令更多的家谱遭遇了灭顶之灾。有人估计,从50年代到70年代,全国大约有两万种家谱被人毁掉。而进入80年代,随着海外华人寻根热潮的兴起,民间修谱之风又开始慢慢升温。上海图书馆是世界上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地方,收藏有1.45万种家谱。2001年文化部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据悉,上图目前已经收到大陆报上来的近5万种家谱条目,目前正在加紧其他方面  相似文献   

19.
徽州家谱研究是徽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中国谱牒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的涌现,研究队伍的壮大,研究课题的突破以及研究视野的拓展,是改革开放以来徽州家谱研究的显著进展.专题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工具书和学术著作的出版,多学科研究的开展,比较研究与国际性合作研究的加强等,仍是今后徽州家谱研究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丁红 《图书馆杂志》2005,24(8):66-71
通过对温州纂修家谱的历史与现状的调查及著录项目表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温州家谱的地区分布、纂修年代、姓氏结构、续修规律、版本特点以及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从一个特殊的视角,展示了中国家谱文化从古至今绵延不绝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