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路大荒先生是蒲松龄研究的前辈学人,蒲松龄研究的现代拓荒者。本文从蒲松龄著作的流传和路大荒先生的整理、路先生对蒲松龄生平著作的研究、其筹建蒲松龄故居和聊斋文物庋藏三个方面略述路大荒先生对蒲松龄研究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路大荒(1895—1972)先生是杰出的聊斋学研究先驱,是版本目录学专家,古籍、书画、古玩鉴定专家和书画家,是中国收集占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个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年谱忠实记录了路大荒先生丰富的人生和学术经历。  相似文献   

3.
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的知名学者,为山东省图书馆事业,为齐鲁文化搜集、整理与保护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山东省图书馆百年华诞之际,山东省图书馆于2009年6月23至27日召开“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学术研讨会”,邀请在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研究方面颇有素养的学者专家与会,并将其撰写论文结集出版。在这里,谨对各位专家学者的不吝赐稿致以谢忱!本集分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三个专题,每专题按作者姓氏笔画排序。另有7位作者的论文将在本刊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的《子笏》一诗作于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路大荒先生编订的《蒲松龄集·聊斋诗集》误系于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几种《蒲松龄年谱》以此诗的系年为据系蒲松龄诸子的生年,因而多有讹误。本文依据相关史料对蒲松龄《子笏》一诗的作期和蒲松龄诸子的生年问题作了考订。  相似文献   

5.
汪兵 《兰台世界》2020,(5):145-147
中共党史文献的搜集、整理、编辑、出版是顺利开展党史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党史文献学科。并且在学术史的工作中,研究个案的选择和评析应该是深化有关问题研究的有效方式。其中,张静如在党史文献学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他始终重视党史文献学的工作,并对党史文献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开展党史文献学的研究,对于推动党史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杰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9,(3):137-137,152
路大荒先生一生致力于蒲学研究,所编《蒲松龄集》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极大反响,为国内外研究蒲氏著作的专家学者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7.
陶敏、李一飞编著的《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中国古典文学史料研究”丛书之一种)是一部上乘之作。众所周知,文学研究必须以文献研究为基础,文学文献研究是文学研究前期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对各种史料的搜集、鉴辨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陶敏等长期从事唐代诗文的文献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学  相似文献   

8.
姚倩 《图书馆界》2010,(4):1-5,15
根据古代传统学术领域范畴,全面追溯了广西古代经学、史学、宗教、政事、文学等方面的文献概貌,详细研究了广西古代学术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现有典藏情况,提出了开展广西古代学术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思路与可操作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王重民、向达以“交换馆员”的身份,由国立北平图书馆派往法国、英国等国图书馆工作,积极查访流失海外的敦煌遗书和太平天国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搜集与整理,进而形成系统性的揭示与研究,由此成长为敦煌学等领域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爷爷路大荒先生,原名鸿藻,字笠生,号大荒山人。生于1895年2月14日,1972年6月6日去世,享年78岁。爷爷路大荒降生于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菜园村,菜园村向东南六里地,就是蒲松龄的家乡蒲家庄。蒲家庄与菜园村世代联姻,而且同在般阳河畔,处于相同的地理与人文环境之间,青林狐变,秋坟唱鬼,正是蒲松龄当年所迷恋的乡村意境,对于幼年的爷爷同样是耳濡目染。  相似文献   

11.
师从路大荒先生几年,记述亲身受教育及经历的几件事,彰显先生之学识、精神和成就,对我们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忆大荒先生     
最近阅报欣知蒲松龄故居纪念馆重新整顿开放,中外人士竞赴参观,盛况空前,不能不引起我们对故居纪念馆筹建人路大荒先生的亲切怀念!  相似文献   

13.
尹博 《图书馆学刊》2015,(2):122-126
通过考察东北古代文学名士研究现状及馆藏文献资源保存现状,建构东北古代文学名士学术研究及文化产业开发模式。抢救、搜集、系统整理研究东北的文学遗产是东北学人义不容辞之责。  相似文献   

14.
论文对清代著名文学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生不同时期的读书生活进行了挖掘、梳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求其读书生活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希望对清代文献学、清代断代文学史以及“聊斋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地方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文献搜集的准备工作包括选定地方文献搜集的对象和范围、选好检索工具、明确检索途径三个方面,搜集方法有阅览、购买、复制、实地考察、借用五种.在地方文献搜集过程中,使用者需注意文献的全面、准确、积累等问题;搜集完成后,使用者需针对地方文献进行三次加工与整理.此外,使用者还应当努力搜集与研读地方文献,在客观上促进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解读红色文献定义的基础上,对红色文献的搜集范围、载体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高校搜集红色文献不仅是满足高校科研与教育的需要,还是保存文化遗产以及政治宣传教育的需要,进而提出搜集红色文献的具体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及文献编纂家.司马光的文献编纂学思想体现其<资治通鉴>的主持编修实践,"研精极虑,穷竭所有",对整个编修工作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尤其在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编纂上,更有独到之处,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献编纂学的思想.这对我们今天的文献编纂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周易本义集成》十二卷,(元)熊良辅撰,龚焕校正,元刻本。存七卷(卷六至卷十二)。框高19.7厘米,宽13.5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七至十九字不等,小字双行,二十三至二十六字不等,细黑口,或粗黑口,四周双边,三鱼尾。黄麻纸,钤“路”、“大荒烬余”印,路大荒先生①故物也。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地方文献与灰色文献的关系。通过对灰色文献特性的分析。确立灰色文献是地方文献资源搜集的重点这一观点。陈述灰色文献搜集工作的几个难点。  相似文献   

20.
李义贵自述     
李义贵(1906—1989),1937年底与王献唐、屈万里一起载山东省珍贵文物南下,在川十三年,历尽磨难,居功至伟。今天我们在缅怀王献唐、屈万里、路大荒保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之际,发表李义贵的自述,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