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政治上的主张究竟是什么?过去,许多论著根据“戊戌奏稿”,得出了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论断。这一传统看法,因故宫康有为一批条陈论著的发现显然被否定了。但是,根据新的史料,有文章认为,康有为在各种守旧势力的攻击下,在自身地位改变,由普通的新进士人骤然变得靠近清政府权力阶梯高层的条件下,放弃了他原来提出的开国会、行宪法的政治主张,急速倒退。对此,笔者认为颇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怎样看待先秦诸子的内在联系?他的看法对20世纪的先秦思想史研究有怎样的意义?学术界尚无系统的说明。研读原著可知,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公孙龙纳入了视野。总的说来,与对思想的关注、挖掘和诠释相比,他显然对公孙龙的学术身份或学派归属和传承谱系更感兴趣。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在思想传承的梳理中竟然拥有了名家、墨家、儒家以及孔子后学等多种身份。这种看似矛盾的观点产生了这样的影响:康有为视界中的公孙龙并非只限于公孙龙本人的学术身份和学派归属,也不只关乎公孙龙一人在近代的命运,它更启发后人对诸子百家的内在联系产生某种联想。这种联想,不仅有助于领悟康有为的名家观、墨家观、儒家观和孔学观,更有助于理解尽管诸子百家处在分化运动中,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却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3.
据说,联合国大厦内镌刻有中国“至圣”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亚圣”孟子的“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这两句话,足见孔孟时人类的广泛影响。走近孔孟,了解孔孟,解读孔孟,发现其思想意蕴,光大其进步精神,自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要务之一。黄仁宇先生的《孔孟》一文,无疑为我们走进孔孟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4.
论孔孟"德治"和"仁政"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 ,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 ,把仁爱思想 (精神 )用于政治领域 ,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把仁爱思想(精神)用于政治领域,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有局限性,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从他剥削阶级的反动立场出发,拚命鼓吹孔孟“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他煞有介事地胡咒什么:“有些人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不承认天才。”当他的这一反动谬论遭到全国人民的无情揭露和严正批判以后,仍顽固地叫嚷:“我还是坚持天才这个观点”。孔孟“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林彪一伙如此狂热地鼓吹孔孟的天才论,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1891年康有为于广州创建了“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宣传变法维新的思想和主张。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万木草堂培养了诸多颇有影响的维新派人士。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康有为的政治抱负与万木草堂的培养目标,康有为的知识构成与万木草堂的教学内容,康有为的治学态度与万木草堂的教学方式三个视角,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仁,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也是中华民族历代思想家对人际关系的沉思和伦理道德的调适。从“孔子贵仁”,到孟子“仁政”,再到朱子“仁统四端”,直到近代康有为、谭嗣同论仁,都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追踪时代的脉动,不断更新其内容。从发展形式上观察,中华仁学是开放的而非封闭的,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是新陈代谢的而非一成不变的。孔孟儒家的仁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意义上的仁,而康有为论仁尤其是谭嗣同著《仁学》一书则是把儒学近代化,用近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关于康有为今文经学的思想渊源,学界在是否剽窃了廖平问题上有截然对立的两种看法.此中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只局限于从言论的争吵中取得证据以证明此案,少有综观康有为全部著作以求勾勒其思想之流变,如忽略康有为的书学论著<广艺舟双辑>中的今文经学思想就是明证.其实,在著<广艺舟双楫>时期,康有为已经具有今文经学思想,并应用于书学理论研究,且形成完整的书学理论体系,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的形成似与廖平无关.  相似文献   

10.
船山治国思想的内容博大丰富,其治国之纲是孔孟儒家学说.高扬礼治,追求德治,注重人治,不废法治,是其治国的基本主张,其中心环节是"严以治吏,宽以养民".其社会变革的基本方略是:"当革之时,行革之事",即在社会大转折的质变时期,可以实行"汤武革命"的剧烈变革形式;但在社会和平发展的量变时期,则应采取"张弛不迫"、渐进改良的方式,使用"刚柔质文"的多种手段,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治国目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康有为的图书馆思想,学界研究很不够,这集中体现在20世纪初10年间康有为欧洲数国游记资料的发掘和分析的缺失。在康有为的数国欧洲游记中,英国游记所显现的康有为的图书馆思想最为丰富,此外,意大利等国游记中也有相当的体现。康有为对西方图书馆关注、宣传及推介的用意,在于开民智,这是其推动变法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体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康有为的教育思想是其学校体育思想之本;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角度强调学校体育的作用;重视各级学校的体育卫生教育;重视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体育思想;康有为的学校体育思想在近代中国教育史与体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有为大同思想有三个渊源:《春秋》的“三世说”、《礼记》以及西方的科学、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其大同思想的理论前提是:大同苦乐观、大同平等观、大同仁爱观。康有为具体设计了大同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其大同思想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但它批判了剥削制度,具有极大的民主主义启蒙意义,为后来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康有为大同思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孔孟的说服学思想主要研究了道德说服,其形式有在上者对民众的社会说服和面对面的人际说服,其主旨可一言以蔽之:以德化人。 孟子创立了问答式的论辩术,成功地将说服证明的信誉手段、心理手段寓于逻辑手段之中。 孔孟的说服学思想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说服学思想的源头,孟子的说报技巧对今人仍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马洪林同志撰写的《康有为》一书,全书近十七万字,是建国以来康有为研究的新收获。该书有三个特点:一是主题新。以往有些著作往往从改良主义者这一定性的分析出发来研究康有为,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康有为及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历史功绩。学术贵在创新,马洪林同志从爱国主义这一角度来评述康有为的一生,摒弃了旧的框架。事实上,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领导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渊源,盖出自其对祖国的热爱。当然康有为的爱国主义思想还是属于“忠君爱国”的范畴,因而也曾在张勋复辟中扮演过极不光彩的角色。但综其一生,康有为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爱国者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期的中国,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如儒家的孔孟、法家的荀子、韩非;墨家的墨翟;道家的老子、庄子等。其中,我最钟情于道家庄子的思想,庄子思想的核心是探索人生的快乐和修养,最能集中体现其思想的文章非《逍遥游》与《齐物论》莫属了。逍遥便是快乐的意思。那么究竟什么是快乐呢?庄子用大鹏、蜩与鸴鸠做了形象的比喻,让人难以忘记。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体形,有几千里之大。鲲变成了鸟,叫做鹏。鹏的背脊  相似文献   

17.
我们许多同学在学习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的戊戌变法这一课时,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即“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究竟是什么?”因为课文中虽然有“康、梁的维新思想”这样的二级标题,但是其目录下,并没有明确表述其具体的思想内容,而是介绍了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的维新思想特点及他们从事的维新活动。因此许多同学在学完这一节后,在问及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具体内容时仍感到茫然。其实只要大家善于思考,就不难概括出康、梁新思想的核心内容。首先,从历史的继承角度来看:由于康、梁的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早期维…  相似文献   

18.
孔孟创建的儒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安民保障的思想,该思想的逻辑基础也就是孔孟学说的核心价值观——仁政爱民学说,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了丰富的安民保障内容,构成了现在社会保障的雏形。虽然孔孟的保障思想有着时代的烙印,但其理论精华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为现代社会保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常峰 《考试周刊》2007,(45):160
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我国乃至世界有史以来最杰出、最详尽的空想社会主义杰作之一。它不仅是中国近代社会也是全世界人民灾难深重的曲折反映,同时也是人类关于未来社会前景的一种最美丽、最大胆的设想。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这一思想时往往侧重于对《大同书》的研究和解读,而忽视了对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尤其是康有为早期著作中相关思想内容的发掘,因此造成的不良后果至少有两个方面:一、让人感觉康有为的大同思想只是伴随《大同书》的诞生而出现的,它很可能是一种孤立或偶然的现象;二、对《大同书》的基本思想及其社会作用的评价众说纷纭,乃至出现一些很不客观甚至歪曲的见解。本文拟从康有为早期的几部代表作入手,深入挖掘其中的核心信息,以此来揭示其大同思想的产生根源和发展轨迹。期盼此举能有助于学界同仁对这一思想在认识上进一步升华,从而对其作出相对理性和准确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儒学,发端于中华,首倡于孔孟,继承于程朱,弘扬于日韩。尤其是韩国,中国儒学对其影响之深且广令人乍舌。在韩国,孔子的名字家喻户晓,有将近80%的人信奉儒教或受过儒教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