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从惠安女服装整体来看,不仅服装款式的风格十分靓丽,而且服装色彩的搭配也是独具一格,是构成其服装独特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惠安女服饰色彩美学特征的分析,来揭示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惠安女服饰色彩的形成,与历史、风俗、地域及女性的爱关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服饰色彩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表达出了惠安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服饰形象.服装要穿着合适,穿出美丽,首先要了解影响服饰搭配的因素,要考虑服饰的协调性和整体配套性.服饰应力求和谐,以和谐为美.  相似文献   

3.
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文明社会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人类社会志趣情操的外在物化表现形式,更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等级社会,服饰也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标志。“复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论语》中,孔子从服饰的质料、颜色、搭配、加工,在不同时际、场合的运用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论述,孔子对服饰的要求已经形成一整套与其复礼思想相适应的服饰观。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既要注重专业技能方面的"硬实力",也要注重服饰着装等方面"软实力"。职业教育中一些特殊专业的服饰着装要求,对其职业良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西方某些优秀职业者的着装技巧,助推了其辉煌的职业道路。职业者要穿出自己的服饰"软实力",就要了解服饰色彩关系,注意服饰色彩的搭配;根据其个人特点和专业要求,注意服装款式的搭配;还要注意时间、地点、目的这三个基本着装要素。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是民族、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当时妇女服饰的变化源于该时期社会的变化,特别是吸收了少数民族服饰的元素以及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许多新的服饰式样,使服装和首饰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衣冠服饰是衣食住行之首,它作为社会文化的符号,直接地折射了人类社会的政治变革、经济变化和风尚变迁。中国近代以来,随着时代变迁,社会进步,文化交流,人们的服饰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服饰打扮 ,从生理、心理需要而言具有实用性 ,而从美学意义上看 ,具有强烈的时代审美特征 ,而审美的焦点则在于它的色彩和色彩的搭配上。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服饰色彩心理、情感和色彩的象征意义 ,即使是同一民族 ,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职业和不同文化素养 ,对服饰色彩搭配也有不同的追求。服饰的色彩与搭配已成为一种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服饰是文化的化身,气质的浓缩,身份的象征。而服饰的审美元素包括了色彩组合之美、造型风格 之美、材质图案之美、工艺制作之美、缺陷掩饰之美、整体搭配之美等,服饰的审美应融合服饰、穿衣者、看衣 者三方面,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这样人人均可成为主宰自己个性,把握潮流命脉的服装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论古代服饰     
辛欣 《考试周刊》2013,(88):33-34
服装是人类文明特有的文化象征,自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服装就有了一定的形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服装无论从色彩上款式上还是面料上都逐渐成熟.各个朝代各个民族都设计制作出了有自己特色的服饰,其中的一些服饰已经成了典范之作具有永恒的魅力,例如唐装、旗袍等.作者简要阐述了对古代服饰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而丰富提高,终为中华民族上国衣冠、文物制度奠定了基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服饰除了蔽体御寒的实际功用外,也是身份尊卑的外显标志。近代以来,中外交流不断加强,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日常须臾不可离身的服饰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人与服饰色彩是和谐的、统一的,又是矛盾的.合理选择与搭配服饰色彩,可以提高人们的着装艺术;反之,再好材质和工艺的服饰,也上不了较高的档次.服饰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不仅对人们着装有指导意义,对从事服装设计和人物绘画,也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服装的流行也向多元化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服装风格的多样化,探讨不同服装风格演变的规律是必要的。以服装流行中的"英伦风"为代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英伦风"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早期和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初的"英伦风"服饰的特征及其历史演变过程,着重剖析"英伦风"服饰风格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情况,从而得出"英伦风"服饰风格在现代服装中的设计规律和创新方法,旨在为多元的时尚潮流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参照。  相似文献   

15.
初探服饰的审美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着装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波涌激荡,曲直蜿蜒。通过创造、积累和发展,形成了相拥于整个人类文明的服饰文化,而服饰审美则惯于始终。尽管服饰的基本功能是实用,但人们更加关注服饰的审美价值。对服装美的追求,几乎成了人们着装的第一要求和最高目标,人们期望服装能体现出更多的审美价值。从这个角度理解,服装的审美,已跨越服装的实用功能,而成为服装的第一功能。  相似文献   

16.
京剧产生于清代中后期,京剧服饰中融入了大量满族服饰的元素,满族服饰具有的形象生动、直观显眼、实用普及等特点,通过整体与部分搭配、角色类型搭配、材料工艺与款式搭配等方式运用在京剧服饰中,使其展现出程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水平。因此物质生活的提高引发了精神生活审美的不断变化,体现在服装设计上就是服饰的立体化趋势。立体化的个性服装完美地表现了服装设计在三维空间的造型艺术魅力,喜爱这类服饰的消费群体年龄层不断拓宽,促使更多的设计师去挖掘童装服饰立体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宫廷服饰在文化背景、含义及渊源、服饰特点、风格等方面进行差异性比较,指出这一时期服饰风格对现代时装设计厦服装审美的影响作用,提出我们研究西方民族服饰文化其意义在于能融合外来文化、洋为中用以提高我们的服装设计及服饰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探讨洛可可时期服饰的特点,分析洛可可服饰的整体造型、色彩搭配、装饰效果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指出其在服饰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现代服饰设计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即服装,是人们衣裤、鞋、袜、帽的统称;“饰”即打扮,除穿衣戴帽外,还包括修饰点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