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认为,在世界观上,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是根本对立的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颠倒的世界观.这是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一切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本质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对于宗教的本质和作用问题,历来众说纷坛,观点不一,直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才对它的产生、本质和作用问题作了科学的说明.这就是:宗教是支配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以虚幻的、颠倒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作为麻醉人民的鸦片,作为维护反动统治的精神支柱.因此宗教起着一种消极、反动的作用.但也应注意到宗教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也曾起过积极作用.比如:农民起义中的某些组织形式和口号,曾经是唤起民众的号角和旗帜.这表明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当然,消极因素占主要方面,积极因素处于次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系统论视野中的宗教存在原因、本质和作用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宗教是一个系统,宗教存在的原因也是一个系统,只有从系统整体及各要素的变化,才能科学解释当代宗教存在的原因;宗教的本质同样是有多层次结构的系统,不同层次上关于宗教本质的多种规定,是人们关于宗教本质内涵的不断拓展过程。作为系统的宗教的功能与作用有联系也有区别,必须正确认识宗教结构和功能及功能和作用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宗教是人民鸦片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艺的一般属性并不能把艺与非艺划分开来。将艺与宗教这样有着同一性的意识形态加以比较,确定其分野,可以更好地揭示艺的本质。艺与宗教在人类童年时期是同一的。艺与现代宗教也有着某种同一性。原始宗教在发展中失却了进取精神,成了否定人的本质的力量;原始艺术在发展中纯粹的幻想形式中走出来,以更积极的姿态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宗教的实质是宣扬上帝创造了人,体现的是人被神控制的精神;艺术的实质则表现人是世界的造物主,它体现了人追求自由的精神。这便是艺术与宗教的基本分野。  相似文献   

6.
王蕾  梁永召 《文教资料》2006,(30):185-186
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恩格斯和马克思一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在恩格斯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很重视对宗教问题的研究,从青年时期起就写下了一系列论述宗教问题的论著,尤其是《反杜林论》。在这篇文章中恩格斯对宗教下了一个规范性定义:“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这一定义抓住了一切不同信仰形式的宗教和各种不同历史形态的宗教的本质特征——“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进而为人们理解宗教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十年动乱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实行愚昧专制主义,肆意践踏党的宗教政策,剥夺公民信仰自由的权利,捣毁古刹名寺,扫荡宗教艺术,大量古代珍贵文物遭到空前的浩劫。今天,我们应当继续清除“左”的思想的影响,科学地分析宗教与宗教艺术的联系与区别,正确地估价宗教艺术的审美价值,批判地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宗教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354页)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历史根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出发研究宗教,拨开宗教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迷雾,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实质。恩格斯指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是一定的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反映,宗教“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它没有自己“独立”的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宗教经验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就其本质而言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同时 ,它也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今天 ,我们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有其客观必然性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就放弃了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 ,从根本上说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我们在宣传无神论的时候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 :有人宣称他亲眼看见了“神” ,看见了“上帝” ,看到了“天国”。这里不排除个别骗子是蛊惑人心 ,散…  相似文献   

11.
弗洛伊德宗教观中的唯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宣称宗教是人的一种"心理幻觉","产生于人的希望",是"人反对现实贫困生活的一种神秘化的抗议","逃避苦难和追求幸福的方式",一种"精神麻痹"的典型代表。并认为,宗教产生于原始图腾崇拜活动之中,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异常心理,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他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能"从宗教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可见,弗洛伊德虽然没有阐明宗教的社会本质和阶级根源,但是他对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是颇有见地的,并显露出无神论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简析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兼论科学与信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是指科学家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在科学史上,大多数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宗教情结。科学家的宗教情结主要表现为科学家信仰宗教和宗教精神及宗教情怀支配着科学家的人生。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与宗教精神的契合,科学和宗教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科学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等。科学家宗教情结的本质是人类的形而上追求或者说终极关怀,反映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互补性。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对于科学家的人生和科学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卡”在古埃及人的精神世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连接生与死的一种介质,也代表着永恒的生命力量,代表着人的精神世界。在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念中,“卡”具有区别于“巴”的独特本质,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哲学观念。不仅如此,“卡”在法老的身上还具有王权的威力,在神灵那里还体现出它独有的保护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4.
在对马克思有关宗教本质问题的认识上,长期以来存在着"自我意识说"、"虚幻反映说"、"鸦片说"等观点。马克思对宗教本质的论述,并不像某些学者所说的是可以用一两句话来概括的。实际上,在马克思的眼里,宗教就是一个多层次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宗教的认识,古今中外虽各不相同,但宗教意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超自然神秘力量的崇拜.有人说,诗歌只有与宗教结合被神灵指引才有可能产生好诗,比如但丁的《神曲》、歌德的《浮士德》、泰戈尔的《飞鸟集》等.这一观点虽有偏颇,但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内心强大起来,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他便可以飞出凡尘,建立另外一个世界.这时候,他可能就与神和上帝不远了.当代中国诗坛,局限于现实的身体写作者多如牛毛,而寓于宗教的神性写作者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6.
综观历史上对"宗教"所下的定义,不下数千种.但从本质上说,宗教到底是什么呢?她是不是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最终消逝于世呢?本文将宗教理解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就形式而言,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消亡;但就本质来说,宗教是"终极关怀",她将伴随整个人类社会.本文通过对马钰入道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7.
云南藏区是一个民族宗教结合较为紧密的地区。清代,这里主要有官方社会控制力量、基层社会控制力量、宗教社会控制力量和土司社会控制力量四支社会控制力量。四种力量的功能各有不同:官方主要是全局性层面上的维护;基层相对独立自治;宗教具有精神和世俗的双层面功能;土司则主要是以上三种力量的黏合剂。正是四种力量共同作用维持着云南藏区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8.
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是有根本区别的,但从一定意义上说,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某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一笔财富,是构建现代伦理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其当代意义是:第一,宗教道德中属于人——神关系的道德层次,实质是对人自身神圣意义的追求,应该努力挖掘;第二,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层次,大都与世俗道德内容交叉,可以强化世俗道德信仰的力量,提升世俗道德的功能;第三,宗教伦理中属于人与自身关系的道德,强调的是人们的自律,在很大程度上规范教徒对自身责任和义务的认同与履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经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世界中的感性显现,人们对美的欣赏也就是"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因此,人们自古以来不断地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让世界的每个角落都闪烁着美的光芒。图案属于"设计·工艺"系列,它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紧密联系,是人们广泛接触的一种造型艺术。它具有强大的  相似文献   

20.
无论西方哲学还是中国哲学,都内蕴着人性的主题,直到今天,人的本质问题仍困扰着人们的思想。关于人的本质,本文区分了中外不同哲学家关于人性的理解,并从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入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论述的正确性,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界定对于批判"人的本质自私"的思想观点,对于提升自己的人性品格,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