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以来,职业入段制度已成为围棋界最紧迫、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不论是围棋网站的围棋爱好者、论坛过客,还是职业棋手,他们都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所有人最为担心的情况就是入段门槛过高,使韩国棋手的入段年龄呈现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戴俊夫 《围棋天地》2004,(12):49-50
自1995年至今,我先后6次前往法国,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与当地的围棋界有较为密切的接触。住此,将所见所闻介绍给读者,以共同感受这浪漫国度的围棋气息。  相似文献   

3.
一位天才物理学家曾说过“让贝多芬失去听力就意味着死亡”。而对于喜好围棋的人来说,不能下棋也就等于死亡。世界最强的女流棋手芮乃伟九段说,如果生命可以重来,我依然选择做职业棋手。  相似文献   

4.
我想这样下     
王雷 《围棋天地》2005,(14):25-34
王雷四段很有才气,据说他6岁时就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7岁时了解大部分NBA球员;8岁时开始读金庸……如今,他已经是我国实力派年轻棋手的一员。不久前的名人战8强战,他引人注目地与俞斌九段下出一局模仿棋,尽管名人战好局甚多,但棋迷的目光却长久地停留在那局模仿棋上。模仿棋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应该如何破解?就让我们来听听王雷怎样说吧。  相似文献   

5.
因为我爱她     
黄佳 《围棋天地》2007,(6):10-10
一直都很憧憬有朝一日能进入高校成为一名大学生,憧憬着校园的生活,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实现。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大的朱老师邀请我到学校给大学生们讲围棋课,当时我是多么激动与开心!虽然遗憾地未能成为一名大学生,但能以不同角色走进高校并为学生讲述围棋,同样令我振奋!中山大学这几年开办了围棋选修课,喜欢围棋并选修围棋课的学生们非常多,更难得的是来听课的女学生颇多!我与学生们年龄相仿,大家对我平时的训练和比赛时的心情和想法很感兴趣,我也十分乐意与他们分享。当告知他们职业棋手比赛时每盘棋会进行6、7个小时,  相似文献   

6.
《围棋天地》2006,(14):58-58
读过《墨香棋趣》和《为惨败干杯》,会不会有人哂笑?这日本文人的棋也忒菜了!且慢,陈祖德九段在谈到中日文坛围棋交流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对专业棋手来说,胜负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命。围棋圈子,是生死的世界。面对棋盘,友谊是次要的。业余棋手不一样,不能以胜负做为唯一目的。特别是文化界的朋友,将围棋视为文化,胜负就只是一部分,友谊才是首要的。”这里,文人的友谊又必然地浸透着浓浓的文化色彩。欲品其中味,需放眼棋盘之外。再者,中日文艺界也不乏业余高手在,那却是后话了。  相似文献   

7.
棋梦断想     
洪洲 《围棋天地》2007,(8):94-95
陈老又在梦中把自己笑醒了。这两年,他经常做着同样的梦——赢棋。吃了对方一条大龙,就别提有多痛快了。咯咯一笑,惊破了黄粱,棋盘和对手都消失在漆黑的午夜里,留在心头的,说不清是欣喜抑或是失落。  相似文献   

8.
杜宇 《围棋天地》2014,(23):11-11
近年以来.先是美国,继而是欧洲,在韩国和中国的帮助之下,相继开始建立自己的职业体系.也都有了本土职业棋手的诞生。从围棋普及与推广的角度说来,这些毋庸赘言,都是非常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宁达明 《围棋天地》2014,(10):20-20
这期的可读性很高,俺居然看了半个小时。主要是围甲观战指南吧,《棋痴》也不错。邱宝是男版的芮兄,望在同辈棋手全线淡出后仍然继续征战一线,即使不能登顶也能长时间保持在大高手的行列,挺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10.
十三 《围棋天地》2011,(15):M0001-M0002
说起《业余等级分》这篇稿件.其实背后也颇有些故事。《业余等级分》虽然是现在和大家见面.但它的诞生却是将近半年前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11.
实战常形     
段嵘 《围棋天地》2013,(13):94-95
随着职业棋手们对围棋的认识和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以前被认为不好甚至是俗手的下法,现在反倒因其“俗而有力”而得到重新的认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王锐 《围棋天地》2010,(6):9-13
第17届新人王战上,四位主流视野之外的年轻棋手包揽了四强.这结果不能说没有偶然的成分,但是偶然之后又有一重必然。最近几年以来.伴随中国职业围棋的日益繁荣.职业棋手的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以每年二十人的速度急剧膨胀。  相似文献   

13.
你问我答     
《围棋天地》2007,(8):100-100
问听说赵治勋九段已经夺得了七十个冠军,能否详细介绍一下?有望追上他的日本棋手还有谁?  相似文献   

14.
袁斯童 《围棋天地》2011,(3):182-187
这些绝对称得上专业水平的死活题,作者却不是专业棋手,而是南京的业余高手袁斯童5段。据我们所知,业余棋界的死活题达人还有不少,其实这原本也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比如日本公认的诘棋大家中,就有一位业余棋手琢本惠一。当然,我们的业高们在这方面距离琢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正如我们的死活题还无法上升到诘棋文化的高度,但是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的更多努力,更多参与。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5):88-88
与“二一多妙手”相辅,我想“一一出鬼手”应该可以紧随其后。几乎只有在二一的位置上有了棋子,才会产生一一成为鬼手的可能吧!二一有子,下在一一的位置上必然是送吃,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大致分为防劫、防聚杀、两边各做一眼等。当然,在二二以及其他的位置上有棋子的时候,也有下在一一的可能,不过这种情况下多是为了两边各做一眼,因此也就比较容易被注意到。  相似文献   

16.
步步低升     
贾倩从段位赛归来,向她问起升段赛,得到的第一句回答是:“谁看升段赛啊?“当然,看还是看了的,但委实觉得没什么好看,更没什么好说,这也是真的。以她围棋媒体人和职业棋手的身份,这就是她眼中的升段赛。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6,(16):61-61
作为文学家,江崎诚致不愿来华访问;而作为业余棋手,却率领日本文化界围棋代表团连续访华十数载:这事情本身就足以让我们和江崎先生一起感谢围棋的功德了。发掘开来,那故事构成一部长篇传记也绰绰有余。本期《围棋的功德》,不过是个概述,从中也可领略这位文学大家,是怎样地将围棋著述和围棋活动当作一桩毕生的事业。  相似文献   

18.
战新良 《围棋天地》2011,(15):109-109
我是78级大学生,今年52岁,收藏的好书不多,但也毕竟有几本,最真爱的是《围棋》杂志1962年全年合订本。  相似文献   

19.
《围棋天地》2001,(6):46-47
从4月的“富士通”比赛到5月初的亚洲快棋赛,中国围棋连续的失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新闻媒体的纷纷批评中,中国围棋协会于5月15日在中国棋院举行了国家队的座谈会,一起讨论失败的原因,寻找差距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全国围棋个人赛,今年在风景秀丽的杭州举行。参赛棋手共190人,按照棋手的等级分排名,分为男子甲组、男子乙组和女子组三个组。男子组均为职业棋手,女子组除了职业棋手外,业余棋手也可以报名参赛,如果取得了前三名,还可以定为职业初段,对女子业余棋手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