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宝安 《武当》2014,(1):44-45
五行通背拳小七手是由七个单操动作,即甩掌、拍掌、穿掌、劈掌、钻掌和双掸手组合而成,又称七合手、一发七手、母子拳,是入登五行通背门学者的必修之课。在五行通背门里有"先有七手,后有伸肩"之说,由此可见其重要性。小七手组合操法整体动作顺势、顺步、顺劲,内涵(三折九扣,五护八断)丰富,练用合一,无论是在习练  相似文献   

2.
"一发六手"在五行通背门里,又称"六手操功法",是非常著名的操功法之一,也是五行通背门学者最常练、最常用、效果最显著的实用操法.整套组合操法动作由摔掌、掸掌、拍掌、穿掌、中拳、劈山掌六个单操动作组合而成.其特点是组合动作紧凑、连贯、冷弹,劲力顺达,节奏感强烈,实战风格突出.  相似文献   

3.
赵宝安 《武当》2014,(11):47-49
“练武就要比武,比武就要打仗”。这是练五行通背拳的人士常讲的一句话,拳谱中的“万法归一”也是归到一个“打”字上。五行通背拳之所以被称为散手之精华,是因为它有突出的技击特点,在总结各门各派技法的基础上,实行单操单练,追求专一的实用性。在散手或搏击中,出手时要含有“挤滚穿”,回手时含有“捋带勾”之小手法。它主要是直线攻击,要遵循“守中打中”的法则,“出手不离面,落手劈三山(穴位)”,先把对手打蒙,然后再以快取胜。  相似文献   

4.
五行通背拳述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琦光 《精武》2005,(3):28-29
五行通背拳。简称“通背拳”或叫“通臂拳”、“通臂掌”,古称“通背门”。继又称“白猿门”、“通臂猿门”。五行通背拳的技法主要取法于长臂猿的动作。出手以掌法为主。以摔、拍、穿、劈、攒(对应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掌的基本掌法、劲势为拳法的主体而得名。现在通臂拳传流的内容很多。主要的有五行通背拳、沧州通臂拳、白猿通臂拳、螳螂通臂拳、沙氏通臂拳、少林通臂拳和洪洞通臂拳、通备拳等等。虽名目相近。而其风格、特点、技法则不尽相同。但其理是一致的。本篇未能一一尽述。仅着重介绍五行通背拳(以下简称“通臂拳”)。  相似文献   

5.
王丕民  付明仁 《精武》2010,(7):65-65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  相似文献   

6.
五行掌是通背掌的五种基本掌法,是组成通背掌内容和体现其风格特点的基本动作。其掌法是:摔、拍、穿、劈、中(钻)。如按五行易理而论,也是相生相克,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7.
马虹 《中华武术》2002,(2):26-27
闪通背一式,一般只知道其最后动作是一种摔法,但不清楚它还包括诸如磨盘肘、横捌肘、下采肘等多种肘法,摔掌、拍掌、穿掌、撩掌、劈掌等多种掌法,以及前扫、后扫等若干扫腿法。读者应从以下六个动作中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8.
五行通背拳讲究“意贯神形,松静自然,柔活筋骨,运活气血,舒通经络,强壮体魄”。初学者,要首先单操“乾坤、混元、周天、子午、五行、中和”六种基本站状(桩),务求“三关贯通”。此三关的“关”字在五行通背拳中是指:“承载和完成人体运动的人的肢体和关节。”如:操习“乾坤”“周天”“混元”等系列功法时,一是要练活上肢的两臂和肩、肘、腕三个关节部位;二是要练活下肢的两腿和胯、膝、踝三个关节部位;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三绝掌之一的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等,中拳以暗冷、急、快、残暴、毒狠为特点,专攻敌人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要害,轻者伤残,重者毙命。  相似文献   

10.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赵宝安 《精武》2007,(5):22-23
植根于大连地区的五行通背攀之所以名播海内外,是与威名赫赫的韩鹏尧先生分不开的,韩鹏尧为大连五行通背拳的形成与传播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其一生颇为传奇。  相似文献   

12.
勾踢摔,即以脚踝部勾踢对方下盘,配合手臂拉别对方上盘,令其倒地的一种摔法(图1)。中国武术素有“远踢近打贴身摔”之说,截拳道勾踢摔,属于近身连踢带摔的技法,也就是说勾踢与摔是互动的,踢的目的是摔,摔须赖于踢,两者须同时进行,方可制对方倒地。然劲力应用须明“六合力”:其一,当我以手脚配合,勾踢捋带对方  相似文献   

13.
潘双喜 《精武》2004,(2):22-23
勾踢摔,即以脚踝部勾踢对方下盘,配合手臂拉别对方上盘,令其倒地的一种摔法(图1)。中国武术素有“远踢近打贴身摔”之说,截拳道勾踢摔,属于近身连踢带摔的技法,也就是说勾踢与摔是互动的,踢的目的是摔,摔须赖于踢,两者须同时进行,方可制对方倒地。然劲力应用须明“六合力”:其一,当我以手脚配合,勾踢捋带对方  相似文献   

14.
钟思城 《武当》2006,(6):33-33
摔手,以其动作全无征兆,快如闪电而著称,为我国许多拳术流派所高度重视。如,螳螂拳就以摔手作为主要技法;甚至有一个分支干脆就叫摔手螳螂。五行通背拳也将摔手列为其最重要的五种手法之一。另外,鹤拳,西北八门拳、南拳等流派中,也非常喜欢练用摔手技法。  相似文献   

15.
刘贵仁刘贵仁,1947年出生,现年64岁。11岁开始习武,先从秘宗拳徐承宝大师学习,徐承宝大师过世后,跟随梅占元老师学习功力拳,在摔跤队摔过跤,练过拳击。后拜在韩鹏尧门下开始系统的学习五行通背拳及形意拳。并次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拿过多次第一名。尤其精通五行通背拳,曾写过数万字的练功心得和体会,得到大家的好评。1964年学于韩尧先  相似文献   

16.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17.
赵宝安 《精武》2011,(1):50-51
五行通背拳总操法有108种之多,打出"探肩送背、放长击远"、"贴衣发劲、击响见物"的皮鞭劲及大劈大盖的气势,是五行通背拳独特的风格特点,而皮鞭劲是五行通背总操法的整体劲力和能看到的表面(外)劲力,其练出内劲才是五行通背拳之精髓所在,同时也是检验、衡量五行通背拳功夫深浅的标志,能否更好地区分、练出皮鞭的“九柔一刚”——内劲与外劲及它的瞬间变化,  相似文献   

18.
赵宝安  赵伟 《精武》2005,(3):38-40
由于前辈秘而不传,加之学者多注重手法练习,很少练习腿法,以致误传通背拳“拳多腿少”,甚至说通背拳没有腿法。其实五行通背拳腿法多样。拳谱云:十字飞环去撩阴,手脚齐到方为真。劈搂穿挑拳加腿,暗腿奇出敌魂飞。用以强调腿法是击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赵宝安 《武当》2011,(12):27-29
五行通背前身——祁家门五行通背拳是由"祁家门"演化而来。据有关资料中记载:祁信,浙江人氏,生卒不详,自幼聪明过人,臂力很大。他从师学艺数十年,武艺非凡,技术超群。因性  相似文献   

20.
通背拳在我国北方流传很广,在武坛上亦久负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背拳流派较多,在辽宁省以五行通背拳流行最广,其风格特点是:劲力要求冷弹柔进,坚韧交错,腰背发力;步法要求闪展灵活,虚实分明;动作要求连贯圆活;手法要求甩膀抖腕,立抡成圆,肩臂松顺,放长击远。五行通背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在实战中行之有效,且在健身益寿、防治疾病上也有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