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档案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是人类社会各项实践活动的真实纪录。这种纪录具有原始性,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历史过程,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显然,这部教科书是党的历史档案记载的。作为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档案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人类文明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中国共产党的“一大”至“十六大”的文献档案…  相似文献   

2.
档案是什么     
档案是一座桥,连接着昨天、今天和明天。档案是一盏灯,用前人创造的智慧照亮来者的路。档案是一张网,把古人、今人、后人连在一条纤绳上。档案是一面镜子,用历史的明鉴照出世人的美丑善恶。档案是一块基石,为聪明人筑起成功怀辉煌。档案是最权威的教科书。档案是最完善的百科大全。档案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源泉。档案是人类智慧的宝库。档案是历史的丰碑。档案是历史的回音壁。档案是回忆的显示屏。档案是人类社会的最典型的记忆工具。档案是“知识的化石”。档案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伴生物。档案是历史演变的“自传”。档案是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档案》2023,(12):18-20
<正>20年来,丽水市档案部门始终以“三个走向”为根本遵循,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运行更规范、基础更扎实、发展更奋进”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档案“存史、鉴今、育人、资政”的服务作用和赋能发展的功能,为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实现丽水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档案力量。1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提升档案人才体系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切实加强党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党管档案工作的要求落实到档案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论档案工作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档案工作在发展先进文化中的地位档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储备形式,在储备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所有文献中,档案的形式最繁多,内容最丰富。就档案的载体来说,从甲骨、青铜、石块到竹片、缣帛、纸张到胶片(卷)、磁盘、磁鼓、光盘等一应俱全,直观地反映了社会科技由落后低下到缓慢发展到突飞猛进的历史进程。从档案所记载的内容来看,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农林医、法经管,无所不包,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知识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化的结晶。明代内阁大学士邱浚在奏议关于建造档案库的上疏中认为;“经籍图书者乃万年百世之事”,“今世赖之以知…  相似文献   

5.
丁华东 《北京档案》2008,(12):18-21
档案及其档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说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是自然形成的,但它并非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社会存在物”。由于档案学研究者分析视野及其意图、旨趣等不同,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及其属性形成不同的看法,并进而形成不同的档案“意象”。这种意向不仅影响到学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理解,更关系到学术主体(个体主体或群体主体)对档案学理论的取向和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李晖 《兰台世界》2023,(S1):204-205
<正>“档案是决策、行动、记忆的记录。档案是代代相传的独特且不可替代的遗产。”档案从远古洞穴结绳记事开始,载体从甲骨金石、竹简木牍发展到纸墨文书,机构从周朝的天府;汉朝的石渠、兰台、东观;魏晋的东宫台殿;隋唐的史馆;宋朝的架阁库;明朝的黄册库、后湖黄册库;清代的内阁大库;民国的国史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发展到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纵横交错的档案馆网。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朝代、一个政府的档案的核心内容就是“国计民生”。档案不仅仅是“官府文书”、帝王将相言行的记载,档案中同样囊括了丰富的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生态环境、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关系人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灵魂,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就要全面深入地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在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档案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并傲然屹立的基础。纵观我国档案事业史,从“秘不示人”到“向社会开放”,从“传统载体”到“电子文件”,从“衙门机关”到“文化事业单位”,都是档案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从思想理论、工作实践上不断完善、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的结果。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南京…  相似文献   

8.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科书".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哪种档案比谱牒的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本文拟从学术研究作用及精神纽带功能两方面人手探讨谱牒档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档案信息化建设一路走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在理念首先,确保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对于档案部门来说,保存和延续“社会记忆”是立业之本,提供信息服务社会是强业之路。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在实现“社会记忆”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它不仅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拓展和实现档案部门提供信息服务功能,更要确保档案部门保存“社会记忆”功能的实现。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要加大对数字化档案研究的力度,解决数字化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安全传输等问题。否则,“人类记忆”就会面临丢失的危险。其次,档案馆文化属性不能抛弃。档案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究“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目标任务及演进规律,在对“十五”以来各个五年计划规划中数据工作目标任务进行梳理比较后,指出“十五”以来档案数据工作按照从数据库到档案数据再到数据档案的节律推进,档案数据化、数据档案化和数据能力建设是“十四五”期间档案数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 ,它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本文从“档案不能自然形成”入手 ,并从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转化材料的选择、归档确认以及档案鉴定等方面 ,分析了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指出档案是人类有意识行为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档案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 ,是人类文明最早的 ,而且始终持续不断的最完整、最详实的历史的原始记录 ,是物质化的人类社会记录。“前事不忘后世师 ,向来坟典萃先知”。浩瀚的档案宝库是人类最早凭信的轨迹 ,它所蕴含的知识和信息 ,比任何历史文明的遗存都更丰富、更真实 ,更能揭示历史的真相。“国步何由探轨迹 ?民情从以识端倪。”档案是人类鉴往知今 ,开拓未来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毋庸讳言 ,档案由于特殊的形成过程 ,其存在状态却也有着不容回避的缺陷 ,如数量庞大 ,形式零乱 ,成分芜杂等。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原因以外 ,从技术上看 ,这种状态也…  相似文献   

13.
历史雄辩地证明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驱动轴”。没有体制的创新、观念的创新、科技的创新、知识的创新、乃至军事的创新 ,人类社会就不可能进化到今天 ,不可能跨入新世纪现代化的时空。正如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档案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真实记录 ,不仅因人类的创新活动丰富了自己 ,还将因人类的创新实践激活自己。“档案”是一位历经数千年的“耄耋老人” ,今天 ,“档案”又将因创新而变为“耄耋的年轻人”。这是新的形势、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对档案工作者的要求。因此 ,创…  相似文献   

14.
1 档案文化与文化资本 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存贮器.因此,当人们提出“档案文化”这一词语的时候非但没有遭到来自多方的质疑,而且被档案界一致认定为一个合理性、创新性的词汇.对“档案文化”的研究也风靡一时,其中不乏对“档案文化”下定义者.王英玮认为,“档案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和社会成员,通过有意识的创造性劳动,逐步积累和保存下来的维系和促进人类历史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5.
胡涛 《档案学研究》2015,29(4):54-57
“档案内容管理模式”是以内容管理思想和相关技术为基础,对档案内容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从“档案管理”到“档案内容管理”,不仅跨越了不同的管理阶段,更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尤其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日新月异的档案,笔者提出一种面向服务的、强调用户参与的和基于内容管理体系的档案管理新模式,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重新定义着人类个人和集体记忆的积累方式。作为人类记忆委托物的互联网,“互联网记忆”中存在着“网络社会中永恒的时间”,要将其向档案记忆进行转化,还须经过档案工作者的“诠释”。在这个诠释过程中,一种冗余复制是无法避免的。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记忆”预示着档案“社区/社会范式”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宛志亮 《档案》2022,(2):3-9
数据归档是《“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运用文献分析法,从定义、政策、理论三个方面,对文件(文书)、材料(资料)、数据三个档案来源的形成轨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我国档案的形成来源,经历了从文件(文书)到档案、从科技文件材料到科技档案、从数据到数据归档(数据档案)三个不断递进扩张的发展阶段。《“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大规模、多种类数据归档任务的列入,标志着继文件、科技资料之后,数据已经成为我国档案的第三大形成来源,因此,档案界应重视和加强数据归档研究。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以前 ,跟人说单位是“档案局”、“档案馆” ,常见对方一脸迷惑地“啊”一声 ,就完了。如今再提到工作单位 ,经常会遇到“你们那里净是什么档案 ?有没有我的档案 ?”“档案局管什么”等一连串问题。从一声不吭到问题多多 ,既反映出社会对“档案”的认识提高 ,也充分暴露出新时期档案宣传上的严重滞后和不足。笔者认为 ,在档案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无论从社会需求还是从档案工作自身发展需要角度 ,档案宣传都必须被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概括讲 ,新时期档案宣传需要在观念上“一改” ,在行动上“三多”。一、改变传统的为宣传而宣传观念…  相似文献   

19.
闫静 《档案学研究》2022,36(3):141-148
从本体意涵来看,历史与档案具有诸多共通之处,二者兼为“往事本身”与“往事记录”,共同服务于人类社会对过去的记载、追忆与缅怀。从发展历程来看,史学思潮对档案景观的变迁多有影响,二者亦有诸多契合之处,传统史学对档案文献的奉为圭臬,新史学对史料范围的延展及对档案关注点的转移,后现代史学对档案真实性的质疑及对档案范式的影响,使得历史与档案的关系进一步深化。从本体意涵和发展历程两个层面来看,档案之于历史不应犹如异乡,历史之于档案亦非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20.
美国档案学学者马特·马里恩以教科书式的方式呈现了口述历史工作从访谈、到数据储存、再到用户获取的全过程,从档案编目理论的角度对口述历史编目工作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口述历史编目手册》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对我国的口述历史编目工作具有借鉴意义,但是就图书馆的实践层面来看,来自社会媒体、编目外包、“问题意识”缺乏等带来的多重压力下,该手册的本土化应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