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德经     
《武当》2008,(6):1-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2.
孔德 《武当》2011,(5):38-39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或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讲解]本章的意思可分两段。  相似文献   

3.
鲁瑜 《收藏》2023,(2):58-61
<正>引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章为老子道论的核心,是理解老子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历代学者争议较多的一章。历代有研究老子思想的学者数不胜数,对于老子的道论思想已有学者对此进行过探讨,  相似文献   

4.
祝华英 《武当》2007,(2):42-44
我们中国道教最高的信仰是,宇宙空间的“自然大道”。自然大道,历来被人称之为“造物主”。这主要是形容“大道”有万能的造化能力和能量,也说明“道”之二元化大能量的机能运动,能促进动植万物生命的生生化化。故道祖太上老君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足以说明宇宙中的“自然大道”是化生万物生命的“全息”之本源。何谓“全息”的生命之本呢?即“道”是统领万类生命活力的本根。  相似文献   

5.
孔德 《武当》2011,(12):44-46
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释解】本章是针对圣人修为所必须具备的"玄德"而言的,所以全文的落脚点在"玄德"上。当然,所谓针对圣人,并不是说针对那些已  相似文献   

6.
朱伯伦 《精武》2006,(7):20-21
此套路兼融内外两种拳术的风格, 阴阳转换,刚柔相摩,迅猛剽悍,静如山岳,动则崩翻,完全有别于北派心意六合拳五行连环。其特点为外练劈崩钻炮横,内合肺肝肾心脾;五劲相佐,五行相克;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天下之大本在中,一气流行不止,演绎“田地万物运动变化大法则矣”,同时充分体现姬祖师“会  相似文献   

7.
孔德 《武当》2011,(6):44-45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讲解】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的事情是今天的人很难想象的。比如说像在先秦那个时代,一个成熟的道家人物,他必然会是一个养生家,并且还会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政治  相似文献   

8.
道德与养生     
杨青 《武当》2010,(9):30-31
“道”是宇宙的本体,也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总根源。“道德”是指道本有的无欲、无贪、无私、无争的自然属性,要达到修炼高境界的层次,一切就要符合道之德,一切服从于道,本来道之德与道混为一体、形影相随、自然而成、无为而规。要效法天真、无欲、无贪、无私、无争道德属性,依据道法通过一定的逆返过程,古人称作修炼。  相似文献   

9.
孔德 《武当》2011,(7):43-44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知子,象帝之先。  相似文献   

10.
第二章中西医学的有力挑战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象元第二十五》  相似文献   

11.
考证起来,“太极”一词最早出现于《易传·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作者以阴阳、乾坤、刚柔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解释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变化。故又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相似文献   

12.
陈全林 《武当》2006,(3):39-40
时下,有不少人热衷于学习中华文化,可是,由于辨理不明,常常将小道当大道,或是学了小道,不明大道,或是喜欢小道,忽视大道。旁门左道、迷信邪术,过去在江湖上盛行,如今,这些东西竟然以“国学”的身份公然亮相。左道泛渣,邪说复燃,而且火势很旺,有人以为是“国学之光”呢。例如说学《易经》,如果不  相似文献   

13.
马宏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7(4):169-169,171
用典又称用事 ,是古典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就是指将古代人物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融会在文句或诗句中 ,以曲折委婉地表达思想感情。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指出 :“诗写性情 ,原不专恃数典 ,然古事已成典故 ,则一典已自有一意 ,作诗者借彼之意 ,写我之情 ,自然倍觉深厚 ,此后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诗词中用典可以丰富诗歌内容 ,扩大诗歌意境 ,使诗句辞约而意丰 ,含蓄蕴藉。当然 ,还要“用事不为事所使”(张炎《词源》) ,若不恰当地滥用典故 ,一味逞学炫才 ,以堆砌典故来掩饰内容的贫瘠 ,常常会造成诗歌语言的艰涩晦暗 ,令人生…  相似文献   

14.
张升 《武当》2014,(9):20-20
“太极”这个词最早见于《易传·系辞上传》。《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此时,天地混沌,阴阳未分,称作“太极”,万物由此而生;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两仪”(即“阴阳”)生矣。此处提出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宇宙创成说,“太极”即“一”,分出天地“阴阳”为“二”。老子在《道德经》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眇;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5.
孔德 《武当》2004,(12):39-41
虚无者,老释同传之物也。虚者何?虚心也。心虚故神清,神清故性慧。大超脱大解悟从此生也。无者何?无我也。无我故无人,无人故无欲。大清静大欢喜从此得也。今汝两门人,不明虚无,只探实有。“实有”二字,其名亦佳。究竟,入迷者如谷之数,日求实而谈金石,无一得也;日求有而参禅偈,生六尘也。无量恒河沙,谁是第一波罗密哉?吾悯尔等愚,吾开尔等智。  相似文献   

16.
道与内家拳     
詹锦泉 《武当》2012,(10):37-38
《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者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天得道则清,地得道则灵,万物得道则生旺,人得道则成仙。为此可以说,不论宇宙大道、天道、地道、人道都名道,顾名思义,其理可验:天圆地方,人头圆,脚底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09,(11):145-147
一、张藏本《孙武兵法&#183;卷五&#183;奇正第四十五》原文(图4) 奇正第四十五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阴阳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形势是也。故有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相似文献   

18.
1、 佛手印——李昌镐.一人武功臻化境时万物皆利,无形胜有形, 最常用的兵器就是自己的手。佛手印看似平淡无奇实为内敛,一拍紧似一拍,无情无欲,如封似闭。高手过招,胜负本在毫厘之间,一招不慎就足以丧命.佛手印可怖之处就在其几无破绽可寻。 2、 太极剑——王立诚。刀剑终究有型,其防守缠密程度仅次于佛手印,但攻击毫不逊色.讲究天地方圆,万物自然。自从窥就“吴式21世纪内功真经”, 功力精进,遂成一代高手。 3、霸王枪——曹薰铉。名门望族,屹立武林数十年强盛不且口扯年纪稍大闲人小如’灼什们山功却愈为炉火纯青,…  相似文献   

19.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20.
九月金秋,五岳独尊的泰山脚下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30多名花甲老人。他们不是望峰感叹的游人,也不是远来朝圣的香客,他们要把巍巍泰山踏在脚下。“烈士暮年兮望旌旗之高飘而雀跃,老骥伏枥兮闻鼙鼓之雷鸣而长啸。”攀登,攀登……如银的白发在云雾中闪耀,铿锵的脚步羞退了枝头盘旋的燕雀。攀登!汗水洒落,绽开一路祝捷的花朵;攀登!奋力追赶那转瞬即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