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震  范学锋 《武当》2012,(6):86-87
4月19日至20日,2012武当文化论坛一一中德人文视野下的湖北文化与艺术在武当山隆重举行。世界著名汉学家、德国首席汉学家顾彬,著名专家学者刘守华,湖北省文联常务副主席刘永泽,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杨立志,武当山特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发  相似文献   

2.
章开沅 《武当》2004,(2):30-30
我有很多的兼职,到底有多少,有时连我自己也弄不清楚。但是,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的筹备组请我当名誉会长时,我还是很高兴地接受了。一方面,由于武当山首先是湖北省的武当山,而我的事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3,(8):9
入录:中国太极拳大百科当代武林名家大典中华武术三十年大型画册"武当百杰"中国武术七段蔡春明男,汉族,1963年1月出生,江苏省泰州市人,就职于泰州市公安局海陵分局。现任江苏省武协副秘书长,北京孙禄堂武学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著名武术家黄万祥、刘树春入室弟子,泰州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泰州市孙氏武学研究会会长,泰州市海灯武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相似文献   

4.
李玉兰 《桥牌》2010,(1):11-11
2009年11月29日,由四川省棋牌文化研究会和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共同组建的四川省大学生桥牌文化推广基地,在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举行了授牌仪式。出席授牌仪式的有四川省棋牌文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常务副主任黄寅逵,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唏晦,省政府顾问翁蔚祥,省政协原秘书长彭柏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王均,省财政厅副厅长王一宏,省委教育工委王晓都副书记等省级部门领导同志,  相似文献   

5.
汪枫  冯开春  范学锋 《武当》2012,(11):86-87
9月27日上午,武当大兴600年盛典暨玉虚宫大殿修复落成典礼在武当山玉虚宫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何厚铧,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省政协主席杨松,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蒋旭光,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紫禁城学会名誉会长、两院院士、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千峙,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傅德辉,副省长田承忠,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原北京大学党委书  相似文献   

6.
武俊 《武当》2011,(9):4
7月28日~31日,吉林市武当太乙铁松武道文化研究会成立暨铁松遗真》申遗成功庆祝大会在吉林省吉林市举行,来自北京、上海、广东、贵州、安徽、河南、湖北、四川、重庆、辽宁、黑龙江、吉林及德国等地的70多名武当太乙铁松派传人汇聚一堂,参加了此次盛会。武当太乙铁松派第十四代传人、著名丹道武学家刘铁成  相似文献   

7.
王金安 《武当》2006,(8):24-24
武当山的夏天,风和日丽,满目青山,重荫广覆,繁花似锦。在这美好时节,适值我国第一个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日(6月10日)之际,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主办,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兰州大学承办的“敦煌、武当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11日至15  相似文献   

8.
周志俊 《精武》2006,(2):54-55
武当武学不宜称为“武术”,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如同儒学、道学和佛学一样,它和武当建筑学、武当文博学、武当道学、武当道医学、武当音乐学构成武当道教文化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3,(5):13-13
为了进一步研究、普及推广武当内家拳法,武当杂志社、武当文化丛书编纂委员会,经过两年努力,编辑出《武当武术精萃》(第一部),最近由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既是武当文化丛书的一部分(武术部类),又是《武当》创刊二十周年精华选本。武  相似文献   

10.
若愚  武俊  刘伟 《武当》2009,(12):I0001-I0001
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主办,武当山武术局、武当杂志社、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太极拳协会联合承办,中国科学院地化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协办的华夏武术精英演武大会于11月6日-8日在武当山逍遥谷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地化研究所、贵州省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太极拳协会、湖北长江文武学校等十几支代表队的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七八家武术相关媒体持续跟踪报道,各路武林豪杰竞风流,共同演绎传统武术之魅力。  相似文献   

11.
金安  汪城 《武当》2013,(4):4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文化强国号召,弘扬中华武术精神,2012年12月15日,由中国·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传播中心、中国武当武术协会武汉市分会举办的首届武当纯阳拳联谊会,在武汉市武昌江滩举行。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当纯阳拳代表性传承人、武当武术协会武汉市分会会长、武当纯阳拳掌门人汪兆辉老师,和来自安徽省纯阳拳传  相似文献   

12.
武当武术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缘由与理论渊源。其一,研究传统武术,探寻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道,就必须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的研究。其二,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是当前宏观层面的传统武术文化研究与微观层面区域武术文化研究实现"对接"的必然要求。其三,以文化的视角探讨武当武术,进行武当武术文化研究,完整、系统、鲜活、具体的武当武术必定会从历史的尘埃中走出,这也是当代武当武术人应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3.
杨立志 《武当》2005,(2):39-39
武当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在这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武当道家、道教文化可谓是主干。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道家、道教文化,在二十世纪的前七十年被蒙上了“封建迷信”的尘土,其价值直到最近二十年才刚刚被人们所认知。通过认真的研究,学术界发现道家、道教文化蕴藏着对社会、对人类具有宝贵价值的思想文化资源,是一笔巨大的精神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4.
5月23日,第九届中国摄影艺术节暨第二届"太极湖杯"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在武当山隆重开幕。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第七届中国文联副主席胡珍,《求是》杂志社副秘书长魏天顺,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赵立凡,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秘书长王瑶,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高琴,中国摄协副主席王悦、王玉文、李伟坤、朱宪民、张宇、张桐胜,贵州省政协副主席陈海峰,湖北省政协副主席陈天会,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忠学,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十堰市委书记、市长周霁,市领导王铁军、陈家  相似文献   

15.
彭程  隆辉 《武当》2014,(11):6-6
由香港演艺协会与香港道家武术气功学会策划主办的武当道家武术气功汇演,于2014年9月19日——20日在香港新光戏院大剧场连续上演三场,场场观众爆满,精彩绝伦的武当功夫引人人胜,令香港观众大饱眼福,过足了眼瘾。 来自武林胜地湖北武当山的武当精英们,为香港观众演绎了古老神秘的武当太极拳、拂尘、八卦游龙刀、武当剑、武当玄功、二指禅、云房太极、铁砂掌和气功等多项绝技,令现场观众深切地感受到武当功夫的博大与精妙。  相似文献   

16.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17.
徐雁初  陈志刚 《武当》2013,(7):48-49
日前,中国武当全真龙门派第十九代掌门人、武当太乙五行文化研究会会长、武当太乙五行拳十九代衣钵传人覃献平,被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掌门人"带着太多的江湖光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58岁的覃掌门意味着什么,他平时又要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温冰 《武当》2013,(10):39-41
武当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武术的发展伴随着中华文明走过风雨历程,武当武术在孕育、萌芽与发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粘附和涵摄,逐渐形成了以儒、道、释等家思想以及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医学、兵法学、原始宗教学等文化内容为内核的,以艺、技、气、医等外部形态特征为武术外沿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性体育项目。特别是其“内功外拳”的武术理念和“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的内功动养机制,在中华武林独树~帜。武当武术丰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社会空间,精深的思想内涵,在健康理念的时空,正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广泛的影响着世界。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15日上午,湖北安陆市武当太乙五行拳协会挂牌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领导机构,名誉会长胡杰,顾问蒋剑,客座教练胡介琳,会长孙柏亚,副会长王小林、沈浩远(兼秘书长),教练张世韵。  相似文献   

20.
汪枫  冯开春  范学锋 《武当》2012,(10):90-91
9月9日,第十二届全国"村长"论坛闭幕式暨颁奖盛典在武当山隆重举行。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国生,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主任段应碧,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名誉会长余展,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会长、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党委书记吴协恩,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世茂,省政协副主席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