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买书难”和“卖书难”的问题,在大面积“书荒”基本解决之时起就突出起来了,屈指算来,已有五个年头了。出版、发行部门,也断续采取了一些措施,诸如打破新华书店的独家经营,推行“三多一少”的发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提倡出版社自办发行,大力发展集体、个体书店等。问题是奏效不快。最近两年来,“买书难”有所缓和。现在反映“买书难”的读者,主要是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特别是一些专业读者。这些读者,有文化、求知欲强,一旦买不到需要的书,往往写询问信、责问信,以至向党政部门反映,向报社投稿批评,形成了一股社会舆论。这应该  相似文献   

2.
解决农民买书难问题是出版物发行业把服务“三农”工作落到实处,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化发展,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大事.本文就农民买书难症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破解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难题,让农民买书不再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出版发行部门的生产力,缓解读者买书难。具体来说,特别要解决好以下几个“老大难”问题: ①如何让读者及时知道有什么新书(特别是重点书、好书)? ②当地读者有一定需要量的书(尤其是好书),书店不进货怎么办? ③读者有经常性需要的书,基层书店大都不可能充分备货怎么办? 应当说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决策者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出发点来设计改革蓝图的。但经过十年改革实践,这些问题并未很好解  相似文献   

4.
王慷 《编辑之友》1997,(6):6-10
一年出10万种图书,为什么还摆不满一些基层书店的书架?有举世无双的全国大一统图书发行网络,为什么还是有人呼吁出书难、买书难?“阶段性转移”已经提出了几年,为什么出版体制改革却难见大的进展?从1985年就开始把出版业推向了市场,为什么图书总印数却10年徘徊不前?  相似文献   

5.
当前图书市场存在着严重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以下简称“三难”)现象,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极不合拍,妨碍着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其症结何在?现试予剖析,以寻求高校图书馆自办图书发行业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二长期以来,我国图书发行一直是由新华书店独家经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新华书店征订包销,出版社本身不参与发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四化建设的迅速发展,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图书资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迫。旧的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买书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近一个时期,“买书难”问题没解决,“卖书难”的问题又日趋严重。据报载:1985年年初以来,全国图书发行单位图书库存急骤上涨。据新华总店统计,至1985年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三大提出加快和深化改革这一中心任务,我们的发行体制改革如何加快,怎样深化,成为出版界议论最多的题目之一。我认为,以“放”促“活”,以搞活流通渠道促进发行,通过提高效益保证供应,应当作为发行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发行改革的目标当然是解决“买书难、卖书难”。突破口怎么选却是值得研究的。应当从充分放活基层新华书店人手,通过改  相似文献   

8.
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这老调重弹的问题经过出版、发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图书供求趋势有所缓和。但是,从近几次的图书订货会反馈的信息看,图书订数正呈下降趋势,新一轮卖书难、买书难、出书难现象又有重演之势。一、产生的诸多原因从卖书难的角度来看,主要存在内外两个方面的原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脑体倒挂,分配不合理造成“有钱的不买书,买书的没有钱”。在门市部经常可以看到有的读者拿到一本好书,但一看定价高又恋恋不舍地把书放回原处;(2)十五大以后,部分工矿企业进行结构性调…  相似文献   

9.
常常可以听到“买书难”、“卖书难”的呼声。究竟买书、卖书难不难,难在何处?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对“两难”的认识先说'买书难'.哪些书'买书难'?用纸量达全部图书一半多一点的中小学课本、大专教材买书难不难?不难.因为教材实守州设J供应,国家明确要求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就是说,供应量是根据需要量确定的,各地都按照指令性计划办事,出版部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书之所以要出版,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使知识传播出去保存下来。出版社把人类创造的知识,编印成书,通过流通环节,让读者买到自己需要的图书,本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现在却存在着:书写成了,却出版不了;书店存书积压,可读者又买不到需要的图书。即所谓的“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原因何在?多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是一种恶性循环。“出书难”,并非谁不让出版社出书,而是因为征订数量少,开印亏本。“卖书难”,难在书店积压严重,经济效益差。“买书难”则是“出书难”、“卖书难”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成为既是图书的出版者,又是图书的经营者,如果不完善自身的经营体制,那是不可能的。而加强和改善出版社的发行工作,恰恰是完善出版社经营体制的重要环节。一、必要性、迫切性近年来,出版改革的成绩是不小,可“出书难、卖书难、买书难”的“三难”,没有得到全面缓解,从某些情况看,反倒更加严重了。到底什么样的书存在“三难”呢?“难”的不是通俗性的文艺作品和一般畅销书,而是学术性较强的著作。  相似文献   

12.
编印发这出版三大环节,其最后一环发行,至少从目前的出版现状上看,无疑是最关键的了。社会上呼声甚高的“出书难、买书难、卖书难”问题,也必须从这里入手解决。拉赛尔曾说,“我们过于重视生产而又过于轻视消费。”当图书这种特殊商品从卖方市场逐步过渡到买方市场上来的  相似文献   

13.
图书市场是图书商品交换的场所。良好的图书发行秩序,是建设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图书市场的重要保证。建国40余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主三多一少”的图书发行新格局,图书市场正在逐步扩大,这对于解决读者“买书难”的问题起到了  相似文献   

14.
10多年来图书发行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功,全国形成了“一主三多一少”的图书发行格局。这种发行体制比过去新华书店独家经营的发行体制有许多优越性。出版社可以通过办发行直接参与图书市场,了解信息,取得了及时出版适销对路的图书主动权。新华书店不再垄断图书市场,加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观念,提高了服务质量和图书发行的覆盖率。集体和个体书店(含书贩),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规定经营,对活跃图书市场,协同新华书店解决“买书难”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书业界一直存在着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买书难与卖书难并存。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在连续四年的全国读书调查中,一直在追问读者一个问题:现在买书难吗?读者认为买书难的比例四年分别为1995年80%,1996年59.5%,1997年 59.8%,1998年 43.5%。尽管近年来买书难的问题逐年减轻,但迄今,仍有四成多读者的购书愿望得不到满足。对“买书难的原因何在”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如下三种答案,暴露出书业营销中的三大问题。有20%的读者回答:“买书难是因为出版社很少出版或没有出版我需要的书。”近几年来,库存问题成为困扰出版界的一大难题。1995年、1996年、1998  相似文献   

16.
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出版工作还存在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书难、买书难的问题十分尖锐;图书出版周期太长……。”要努力“使出版周期缩短”。图书出版周期长是造成目前出书难、买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出版工作要认真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图书出版周期是著译、编辑、出版、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解决卖书难、买书难,实现“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的根本目标,我国图书出版业在流通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发行体制机制改革,并形成以第一渠道新华书店为主导、第二渠道民营书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渠道出版社自办发行为补充的“三足鼎立”的全新格局.三大渠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相互融通,共同促进了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8.
图书发行区域代理制及其保障机制初探●周华实施代理制是发行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自我国经济从计划型转为市场型以来,出版发行领域不断进行着发行体制上和经营方式上改革,逐步解决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存在的“书荒”和买书难问题,繁荣了国家文化市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  相似文献   

19.
“放开”“搞活”已为图书市场带来一派生机,买书难的现象相应得到缓解。这一好势头受到读者欢迎,同时也体现了出版和发行双方共同努力、合作、协调的硕果。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图书广告是传播图书发行信息、加速图书商品流通的一种宣传方式。它通过各种媒体,包括报刊、电台、电视台、橱窗、征订目录和其它宣传图书或报道图书服务内容的各种印刷品和书写品,把读者和发行者、出版者联系起来。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图书广告是出版发行工作的“信息工业”。要活跃图书市场,解决或缓解“买书难”和“卖书难”,使“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不成为一句空话,就必须重视这项“信息工业”的建设,尤其是重视它的基本建设——图书广告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