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政治的“棱线”上 1946年参加人民日报工作以来,“文革”十年,我劳动、挨批,不能工作;在此之前,50年代两年多,也曾一度中断在报社的工作。但始终保有人民日报的“报籍”,这是我的幸运。 1957年11月上旬一天,总编辑邓拓对我说:“苏联要办一个中文杂志——《苏中友好》,要求我们党派一个顾问,带一个专家组去帮助工作。此事由中联部筹办,中苏友协出面。专家组组织好了,少个‘头’,想让你担任。”我对此毫无思想准备,稍加考虑后说:“我不会俄文,也缺少这方面工作经验,如果只是征求意见,我建议另选适当的同志去。”邓说:“几经考  相似文献   

2.
从“千万别刮风”谈起我在40年的新闻生涯中,保存了许多照片,其中有一张十分珍贵。那是1994年1月20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人民日报工作时的场景。我同人民日报的其他领导同志列席了那次会议,聆听了常委们对人民日报工作的指示。会上...  相似文献   

3.
我既不会画漫画,也没有研究过漫画,但我很喜欢漫画,很支持在报上刊登新闻漫画。在我主持人民日报工作期间,人民日报是比较注意刊登新闻漫画的。我离开人民日报之后,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新闻漫画仍然是比较重视的。十年内乱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时期,充满着荒唐、丑恶、血泪和冤恨。因此,在十年动乱结束之后,拨乱反正的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我们宣传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漫画界的同志是站在斗争前列的。那时,人民日报登了不少新闻漫画,而且还出了新闻提画专辑,集中了很多比较好的漫画对“四人帮”进  相似文献   

4.
在困难日子里 6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经济困难日益明显,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也遇到许多困难。 1960年3月,我从苏联回国,到人民日报农村部工作。在国外两年多,尽管是帮助苏联朋友从事对中国宣传的报刊工作,尽管我把细读人民日报作为业余第一要务,尽管还能在使馆听到一些传达,但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总是感到某种隔膜。因此,回国第一件事,就是请求组织给一点时间,例如一个月,看看文件,到外地作一些哪怕是走马观花式的调查访问,补补“大跃进”那一课。这个请求被批准了。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纪念创刊45周年,我原以为大会庆祝一番了事,没想到是开小型的读者座谈会听取批评、建议。这种做法打破了形式主义,开风气之先,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日报创刊时我在华东解放区,直到1949年5月底随军进入上海后才看到它。从那时始,随时在报上发现问题就向报社提意见。“文革”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作情况》上刊登过的,“文革”抄家全散失了;“文革”过后提的,多见于《报纸动态》和《编采业务》,今天我都带来了。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纪念创刊45周年,我原以为大会庆祝一番了事,没想到是开小型的读者座谈会听取批评、建议。这种做法打破了形式主义,开风气之先,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日报创刊时我在华东解放区,直到1949年5月底随军进入上海后才看到它。从那时始,随时在报上发现问题就向报社提意见。“文革”前《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作情况》上刊登过的,“文革”抄家全散失了;“文革”过后提的,多见于《报纸动态》和《编采业务》,今天我都带来了。犹如“京官难当”,人民日报也难办:许多新闻、文章,别的报可不登、少登、从简登的,它得照登、摘登乃至全登。但是,它应当也有可能办得更好一些。人民日报要办好,得从  相似文献   

7.
最近参加编写人民日报史,我翻阅了自1964年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以来十几年的人民日报的有关报道,感触良多。这项宣传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党报史上所罕见。那时候,全国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山区平川,江河草原,处处学大寨,人人谈大寨。一个不足百户的小山村,竟然名扬全国,新闻媒介有其“不可磨灭”的作用。作为新闻队伍中的一支,我们是怎样书写这段历史的?我自己又是怎样想、怎样干的?我一边翻报纸,一边苦苦地思索。当然,我们的工作离不开历史条件,尤其在“四  相似文献   

8.
调到报社工作,使我想起了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和上级党报编辑交往的几件小事,兹录于后,或许对我们从事基层党报编辑工作的同志能有所启示。1998年下半年,我写了一篇评论《首先监督我》,斗胆寄给了《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栏目。“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名牌栏目,选稿标准较高,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向这个栏目投稿。没想到稿子寄出不久即被采用,随即又被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文摘》在  相似文献   

9.
如果不是人民日报转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梦也不曾想到,那篇不甚经意写的《莫把开头当“过头”》,被人民日报转载后会产生那么大的“轰动效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切都像发生在昨天。(一)1979年5月16日,我在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农村采访。中午时分,县委宣传部的同志匆匆跑来向我报信:“老范,今天早晨中央台广播,你写的《莫把开头当“过头”》已被人民日报在一版头条全文转载,还加了一个很长的编者按。新华社也向全国发了通稿……”我脑袋“嗡”的一下,第一个反应就是:“又闯祸了!”再也无心采访,临时搭上一辆卡车,急忙赶回县里打…  相似文献   

10.
江绍高同志现任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高级编辑。从1990年至今,他的主要岗位一直在夜班,1995年主持总编室工作后,每年夜班时间也都在半年以上。人民日报总编室头绪比较多。他认为总编室工作有一个“龙头”和“龙身”、“龙尾”的关系,抓住了“龙头”就抓住了工作的主要方面,调动了“龙身”、“龙尾”,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质量。他的体会是:抓住“龙头”滞动其他,工作到位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敬业进取。值夜班,“守土”尽责.守报纸出版之“土”,尽正确把握舆论导向之责。他认为这是最大的责任,也是总编室工作的“龙头”。他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11.
我在基层搞文书工作,因工作关系,养成了业余写作的习惯。隔三见五,有“豆腐”块文章见诸报端,大伙都叫我“豆腐块”。可我觉得,作为业余爱好,我喜欢做“豆腐”生意。翻阅剪贴本上那一篇又一篇小文章,我的“经营”状况便一览无余。那大块的、小块的、条型的、句型的。不就是“豆腐块”、“豆腐条”、“豆腐丝”、“豆腐片”吗?这品种花样还真不少呢;再看看,人民日报一个“豆腐条”10元,中国青年报一个“豆腐片”5元,陕西工人报一个  相似文献   

12.
听党的话埋头苦干怒力做好人民日报各项工作李庄今天参加这个隆重、简朴、很有教育意义的大会,庆祝人民日报50岁生日,我非常激动。“五十知天命。”天命,我理解应是事物发展规律。现在人民日报同志们对新闻事业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切实、越来越深刻,这是掌握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约稿,说是在农村改革中,人民日报的宣传还是旗帜鲜明的,要我谈点体会。好象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惯例,某事成功了,记者来采访,总要问:“你有些什么体会?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是失败的呢?也该有所体会吧。我想到“农业学大寨”,这个持续十年之久的宣传,在人民日报大部时间也是我主持的,它给农村带来的不良后果,已为历史所证明。两段不  相似文献   

14.
从1946年在太行山参与创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到1986年从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岗位上离休,我在人民日报整整工作了四十年。四十年事情很多,这里仅说说我个人认为是人民日报几个关键时期的情况和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05,(8):29-32
我在经济日报也好、人民日报也好,特别是经济日报,没有人叫我“范总”,都是叫“老范”,到了人民日报以后,大部分人都管我叫“老范”,后来有一些人开始叫我“范总”,但是我觉得“老范”更亲切一些。  相似文献   

16.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已有十多年了。开始,我在一个乡担任通讯员,一九七七年十月到县委担任专职通讯干事。自到县委工作以来,我采写的消息、通讯、调查报告等各种新闻体裁的稿件先后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及《北京日报郊区版》等报刊采用八百多篇(包括与记者合写的).有人问我:你写稿子一定有“诀窍”吧?其实,我的“诀窍”就是四个字:勤学多练。我是一九七四年三月到平谷县镇罗营乡当通讯员的,从那以后才开始给报社写稿。十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7.
《人民日报》有个专栏叫“今日谈”,每篇不足千字,短而小,但要想上稿却难上难!1993年元旦,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誓言:猛攻《人民日报》“今日谈”。转眼间,5·23《讲话》发表51周年到了,我把早已写成的《农民想着他……》一稿寄往《人民日报》。岂  相似文献   

18.
我在人民日报工作40个年头了,读李庄同志最近写的《我在人民日报40年》一文(《新闻战线》1987年11期起连载),倍感亲切。我这里想谈的是李庄朴实通俗的文风,他的连载文章除了内容吸引人之外,还在于读来上口顺耳,意思表述明白通俗。看来,这同他平时提倡“最好尽量用通行的说法来写文章”是一致的。所谓通行的说法,就是文字语言必须接近  相似文献   

19.
读一月五日人民日报有感林木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不少新闻单位在新闻报道工作改进方面迈出了新步。作为长年读人民日报的读者,打开1月5日的人民日报,我的第一感觉是,报纸改版了。这一天的人民日报,整体上说各个版都有一些创新,但最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20.
熊建 《青年记者》2016,(19):8-10
今年我已经进入人民日报社工作10年,人生最美好的10年,奉献给了党报事业.回想这10年的历程,颇多感触. 海外版岁月 2006年我来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先在记者部干了4个月,接着去了经济部.有必要说一下海外版的情况,因为我在这儿工作的4年时间里,发现知道这张报纸的人并不多.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是中共中央机关报,创刊于1985年7月1日,定位是“传播中国声音,服务世界同胞”,主要读者对象是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中国在各国的留学生和工作人员,关心中国情况的各国朋友以及来华旅游、探亲、学术交流、从事经贸活动的各界人士.此外,也供国内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学校等人员阅读.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一张独立的报纸,不是人民日报的某个版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