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青海的立省之本,而防沙治沙是青海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提升青海湖周边地区防沙治沙能力,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承担的"青海湖流域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在青海高寒沙区首次建立了"生物沙障+乔木+灌木+草本+中草药植物"综合防沙治沙试验示范区,流动、半固定沙丘区域面积缩小,固定沙地得到了快速、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省防沙治沙工作的现状和防沙治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加强领导、加大治沙资金和科技投入以及完善治沙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防沙治沙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寿森 《今日科苑》2010,(1):172-172
1999年以来,陕西省进入防沙治沙的新阶段,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88.6万亩和31.2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的比重由54.8%下降到13.4%,林草覆盖率上升到33.5%。  相似文献   

4.
西藏沙漠化研究进展与未来防沙治沙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土地沙漠化研究是我国荒漠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近30年西藏土地沙漠化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摸清了西藏土地沙漠化现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创立了包括高寒区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指标体系、地质-历史时期沙漠化演化过程、河谷风沙地貌特征等的西藏高原土地沙漠化研究理论体系,建立了高原特色的西藏土地沙漠化防治技术与对策,并基于西藏土地沙漠化现状、趋势及防治成效提出了未来西藏防沙治沙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文章以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为主要目标,深入开展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风沙形势与防治任务研究工作。依据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沙化土地特征和风沙活动形势,以“流沙不再漫延,尘源有效防控”为目标指向,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核心课题,确定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的思路。通过系统梳理“风、沙、尘”的源区和路径,瞄准沙漠边缘防沙治沙关键带和突出沙害治理重点,提出了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防沙治沙重点任务区和重点任务,以期为打好、打赢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中国八大沙漠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有5个,对内蒙古防沙治沙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近年来,内蒙古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方法,并通过多元主体参与的方式在荒漠化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各多元主体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的努力与成效,总结了其在荒漠化治理过程中的经验,从而为我国其他各地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同风沙进行了不懈斗争。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确立了“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战略目标,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稳步实施重点生态工程。  相似文献   

8.
<正>多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组织和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同风沙进行了不懈斗争。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确立了"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的战略目标,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交通干线风沙危害防治模式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路和铁路是重要的陆地交通基础设施。我国风沙地区交通干线风沙危害的防治一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大事。针对我国风沙环境特征,面向铁路、公路安全运营的需求,我国开展了大量的交通干线风沙危害试验研究和防治实践,在防沙材料、防沙措施、防沙体系、维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创新,创建了4种不同风沙环境地区交通干线风沙危害防治模式,并在包兰铁路、青藏铁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准噶尔沙漠明渠等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中国的交通干线风沙危害防治技术成果在世界干旱沙区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赵文 《西藏科技》2010,(12):76-77
藏北地区是青藏高原的腹地,是全球气候变化敏感区,是西藏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地区,同时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也在其中,因此建立动态监测和信息平台的意义十分巨大。该平台的建立将有效监测藏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变化,形成荒漠化演变模型,建立西藏特色的高原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最终为防沙治沙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对立法、执法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土地沙化正处于治理逆转与破坏发展的相峙阶段,如果不能尽快采取措施建立起全省范围内的沙化土地监测和治理,将对全省生态建设带来严重威胁.我国现行的防沙治沙法律体系比较健全,这些法律法规严格规定了防沙治沙的规划、管理机构、预防、治理和保障措施,但仍无法阻止土地沙化现象的频繁发生.法律的作用不是体现在其制定中,而是体现在贯彻实施中.现就相关法律法规与贯彻执行现状,阐述贯彻实施防沙治沙相关法律的重要意义及执法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文  廷杰 《今日科苑》2010,(1):170-170
宁夏是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57.24%。近年来,我们采取综合措施防沙治沙,有效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十五”期间,全区共完成营造林面积104.74万公顷,其中退耕还林工程7013万公顷,三北防护林工程1621万顷,天然林保护工程18.4万公顷。  相似文献   

13.
沙海绿珠     
闻名遐迩的“沙海绿珠”——甘肃民勤沙生植物园,位于甘肃省民勤县西沙窝沙区。甘肃西北部分布着广阔的戈壁沙漠。为了防治风沙灾害,甘肃省林业厅于1959年在沙丘连绵的民勤西沙窝成立了治沙站。西沙窝沙区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10毫米,最少年不足40毫米,而土壤年蒸散量大于1040毫米,年干燥度达8以上,属于特干旱气候区。人们一定会发问:在自然环境如此严酷的沙区怎  相似文献   

14.
浅谈风沙地区铁路路基防护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风沙对铁路路基的危害类型及严重程度,指出:风沙治理应采取植物防沙与工程防沙相结合、路基本体防护与两侧防风治沙的综合防护体系,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植物治沙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对甘泉线地理环境、沙害情况及沙害现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临策铁路防沙治沙经验,提出了甘泉铁路沙害地段防治基本思路,即初期采用工程措施控制沙害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后期依据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治沙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植物防护体系。本文主要通过甘泉铁路沙害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面对沙漠化治理这一世界性难题,青海大学一名教授发明了以石膏复合材料来固沙植生的新技术,为我国防沙治沙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日前,青海大学教授铁生年带领的课题组完成了综合固沙植生结构设计和固沙材料的试验研究和模拟示范,获得了"沙漠地区防沙固沙植生方法"和"一种用石膏复合材料固沙植生的方法"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临策铁路沙害的基本情况,初期采用工程措施控制沙害确保列车的正常运行。鉴于工程治沙措施需要经常性维护,后期的治理依据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工程治沙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植物防护体系,以形成综合治沙体系。总结了临策铁路沙害治理实践,提出了今后防沙治沙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人所瞩目。特别是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大风日数对防沙治沙工程影响很大。本文根据准噶尔盆地周围20多个气象观测站近40年(1961年~2000年)各月大风日数资料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部、中部、南部风沙监测站近10年来的风沙监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近40年来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变化趋势,发现准噶尔盆地年大风日数呈现递减趋势,但强度增加,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应于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防沙治沙工程中。  相似文献   

19.
沙珠玉是青海省有名的风库,风大沙多,气候干旱。过去这里是“沙撵人走,人走沙追”、“朝为农田夕成沙,不知何处能安家”。风沙给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1959年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沙珠玉成立青海省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现为青海省治沙试验站),进行荒漠化治理工作。40多年来,经过几代科研人员和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封沙育草约1333hm~2,固沙造林和营造农田防护林560hm~2,形成了一个由封沙育草区、固沙造林区、农田防护林网相结合的比较完整的防护体系,使近1333hm~2农田得到保护.取得…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据新华网2019年6月17日报道,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 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4。更为严峻的是,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根据我国第5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4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0%;沙化土地面积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3%。荒漠化作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经过长期积极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荒漠化防治力度,全国荒漠化扩展的态势已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2个监测期的"双减"(面积减少、程度减轻)。但由于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基数较大,形势不容乐观,防治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