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阴敏 《学周刊C版》2010,(8):108-108
情绪是人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将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惊怕、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积极、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智力的发展,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消极的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2.
情绪和我们的生活如影随形,情绪是儿童喜悦和快乐的来源:儿童可能因为体验到较愉快或欢乐的情绪而觉得人生充满希望,所以积极情绪经验是推动儿童学习生活的动力之一。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也会有伤心的时候,其实悲伤、恐惧、愤怒这些心情都与我们的想法有关。本节课让学生认识情绪的多样性,逐步学会调节、控制情绪的方法,能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理智地选择解决的办法,将消极情绪化解为积极情绪,更加乐观快乐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般来说,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喜悦、愉快等积极情绪,会使人思维活跃、活动效率提高;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如紧张、焦虑、沮丧、愤怒等,会影响人的认知和行为。幼儿教师的消极情绪无益于自身的健康与发展,也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  相似文献   

4.
想哭就哭吧!     
人生活着,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或高兴、喜悦,或伤感、悲痛,或遗憾、悔恨,凡此种种,都是情绪的表现形式。情绪又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积极的情绪能使人乐观地面对生活,就算是遇到不如意的事,积极的情绪会帮助人们顺利地度过难关;而消极的情绪会打消人的生活积极性,具备消极情绪的人总会怨天尤人。  相似文献   

5.
苗艺 《贵州教育》2010,(8):19-20
培养幼儿健康愉快的情感,首先应让幼儿有良好的情绪。喜悦、愉快的情绪会给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幼儿乐于接受和喜欢,对幼儿良好性格形成也将有很好帮助。它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影响着幼儿的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孩子乐意学习,而不愉快的情绪则导致各种消极行为。现在的家长观念变化很大,非常重视情商教育、重视幼儿的情感发展。尤其是小班幼儿,他们初次走出家庭进入幼儿园,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他们,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害怕、胆怯、不安等消极情绪便油然而生,表现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等。如何使小班幼儿摆脱这种不良情绪的困扰?尽快稳定情绪,适应并喜欢上幼儿园呢?下面我结合本人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抑郁、紧张、恐惧、悲伤、愉快、轻松等都属于情绪活动。情绪有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之分。正性情绪有助于人的健康,负性情绪有害于人的健康。在人类的基本情绪中,人的负性情绪占大多数,因此,在生命里的人总会让积极情绪战胜消极情绪。对情绪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健康心理的标志之一:幼儿良好情绪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良好情绪是指幼儿情绪稳定乐观,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消极情绪能以适当的方式疏泄;情绪反应与引起情绪刺激相适应,而且能主动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善解他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会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会使人产生诸如胃部疼痛、结肠疼痛等病症,而积极情绪可能会比任何一种药物的疗效更佳.消极情绪往往来自精神压力,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就会使自己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积极、情绪反应适度。安定愉快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而愤怒、恐惧、悲伤等消极情绪可使幼儿身心发展失去平衡,长期郁积还会导致病变。因此,培养幼儿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经常让幼儿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应是我们开展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想就此谈些粗浅看法。一、为幼儿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心理环境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只有当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时,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这是幼儿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幼…  相似文献   

10.
积极情绪有利于身心健康,而消极情绪则会损害身心健康.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紧张等又会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只有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技术并加以积极地运用,才能争取主动,有意识地减少或消除消极情绪对身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情绪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消极情绪让人感受失望和挫败,阻碍人的发展;积极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潜能,给人带来力量和希望。积极情绪将对人格产生渗透作用,从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同时健康的人格也会增强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在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情绪是反应内心喜怒的晴雨表,也是心理是否健康的直接表现。它是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通常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积极的情绪,如满意、愉快、喜悦、赞叹等。积极的情绪能促使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提高活动的效率,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积极的情绪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在可塑性强的幼儿期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相似文献   

13.
第五要点 :精神愉快 ,情绪乐观 ,是人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人的情绪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类。欢乐是长寿的妙药 ,精神愉快和乐观情绪是人身心活动和谐的象征 ,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精神愉快是保护健康、减少疾病、防止早衰 ,达到长寿的主要因素 ,悲愁、发怒、生气等消极情绪是衰老的快车。消极情绪是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是致病和影响延年益寿的根源之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计三气周瑜 ,使之英年气绝身亡。看过《岳飞传》的人都知道有“笑死牛皋 ,气死金兀术”的故事。这就是情绪的作用的典型表现。我国《黄帝内经·素问》说“余知…  相似文献   

14.
从生理上讲,情绪是人在激发状态时伴有的一种极端高兴或不高兴的反应。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所以又叫增力情绪,如愉快、愤激等,可以驱使人们去积极行动,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消极情绪可以降低人的活动能力,所以又叫减力情绪,如沮丧、抑制、沉闷等,可以使人们的行动力量削弱,做事半途而废。但是我们不可以固定地说,某一种情绪一定是积极  相似文献   

15.
情绪是人对外部世界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反应。当人的需要、愿望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高兴、快乐、激动等积极情绪;否则就会产生忧愁、失望、急躁、愤怒等消极情绪积极情绪能提高人的信心和活动能力,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旺盛,激励人勇敢地面对困难,成为人向上的动力。消极情绪使人消沉、烦躁,削弱人的活力和意志,妨碍孩子健康成长。极端的消极情绪如暴怒、绝望等,还会使人的自制力下降,以至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科学研究表明,人只有在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的积极情绪状态中,才能从事持续的智力活动。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自己的和周围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在线讨论作为在线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的文本数据可以反映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互动质量以及情绪状态。学习情绪影响认知行为,从而影响学习成效,研究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文章基于Harris等人的情绪分类法和蔡今中的认知分类体系,使用内容分析法和滞后序列分析法研究学习者的动态学习情绪、认知行为序列模式以及学习情绪和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困惑情绪和消极情绪会转化为积极情绪,但是中性情绪不会转化为积极情绪;学习者倾向于呈现描述行为和推断或解释行为,且认知行为序列模式具有渐进性特征;描述行为会引发消极情绪,比较行为、推断或解释行为会引发积极情绪。教师可根据学习者的行为转换情况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干预,以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7.
所谓“情感调控”,是指人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向中性或积极情绪转化的行为。由于负面情绪对年幼儿童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幼儿的情感调控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但目前国内的研究很少涉及幼儿情感调控,对寄宿制幼儿园幼儿情感调控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我们将研究焦点集中在寄宿制幼儿园幼儿身上。因为比起全日制幼儿园的幼儿,寄宿制幼儿园的幼儿会有更多的情绪问题,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情绪发展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我们运用观察法对某市两所寄宿制幼儿园进行了调查研究。A园是混合型的寄宿制幼儿园,园中既有全托班也有日托班,而…  相似文献   

18.
高玉楠 《考试周刊》2014,(82):187-187
情绪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对周围环境所作出的及时反应。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只有良好的积极情绪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行为及心理活动往往是情绪的表达。幼儿年龄小,调节情绪的能力比较弱,相比较成人而言,幼儿难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让孩子快乐活动。  相似文献   

19.
“身体”在公众的技术认知与接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通过对人脸识别技术微博公众讨论大数据的情感分析及主题分析,发现我国公众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沿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生成的。其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积极情绪更多源自基于技术乌托邦主义的对技术本身及其社会功能的离身想象;而其对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消极情绪则更多源自生活化场景的具身使用体验。这种情绪生成机制的割裂进一步透露公众在面对相应技术时关于“我”和“我们”的不同身份想象。这一结论提醒我们在进行相应争议性技术的公众推广时,传统的基于家国叙事或技术知识普及的方法或许只能进一步放大公众的积极情绪,并不能有效地消弭公众的使用恐惧。要想有效降低公众的技术恐惧或其他负面情绪,强调身体介入的试用与使用或许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0.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积极情绪;当得不到满足时,便产生消极情绪。如果一个教师产生消极情绪,就会苦闷,急躁以致心理失调,就会导致师生间的情感障碍,使得教育工作归于失败。可见,教师的工作特点要求自身能够调节情绪把不利的消极情绪变为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