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家媒体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一般通过两个途径:一是靠信息取胜,谁发布的信息快、准、多,谁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二是靠见解取胜,为读者提供独到的见解和有个性的分析,让读者觉得有所启发、有所收获。在独家新闻越来越难求的今天,记者和媒体必须靠后者取胜。而要做到这一点,记者必须树立科学的新闻价值观念,具有独到的新闻发现能力,通过对复杂社会现象的透视和分析,凸显站得高、看得远、挖得深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勇于亮出自己的“观点”周冬梅,赵小华研究电视传媒的专家把电视观众归纳为两大类:消费型和发展型。消费型,主要是通过电视的娱乐、文化、服务类节目以消除疲劳、调节性情;发展型,则通过新闻、知识等节目发展自己的智力,增长见识。如果说,浙江卫视周末版的《百姓家...  相似文献   

3.
对“丛书热”的是是非非,我自知浅陋,不敢妄议。但窃以为任何一种丛书,如不能具有独特的个性和不可取代的价值,从而同其他一切严肃的丛书形成和谐互补的关系,那么它就不可能立足于出版之林。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又一村丛书”,1990年12月首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海的水电维修工徐虎的事迹在全国新闻传媒上推出,徐虎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的光辉榜样,徐虎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又一面旗帜。徐虎那种“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的思想境界,他在掏马桶、通管道的本职岗位上所作出的不平凡的业绩,深深打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崭新风貌。一  相似文献   

5.
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调节社会风险和冲突的责任和义务,民生新闻作为广义新闻的一种类别,凭借反映群众诉求、揭示事实真相、展现生活现状的特质.成为肩负这项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闻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调节社会风险和冲突的责任和义务,民生新闻作为广义新闻的一种类别,凭借反映群众诉求、揭示事实真相、展现生活现状的特质.成为肩负这项责任和义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她毅然在法庭上亮出够得上“三级片”水平的绝对隐私照片,使受害的妻子在离婚官司中获得应有补偿。她是谁?为什么这样做?  相似文献   

8.
黄晓红 《新闻世界》2004,(10):67-67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出于职业的习惯从心理上对新闻事实迅速而灵敏的反应.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必须具备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浏览了一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全国70多种大小报纸,发现在所谓“珍奇新闻”中,不同程度地传播了某些不健康的东西。比如,有些报纸介绍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时,夹杂着不文明、不健康、不必提倡的“抢婚”、“试婚”的旧习,有的报刊,介绍世界上留胡须最长者的一些没有意义的无聊之事;有的轻易发表一些不准确、不可靠,诸如女儿国和一  相似文献   

10.
王勇 《新闻爱好者》2001,(12):34-35
时下教育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教育要尽快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作为新闻人,我首先想到了“应试新闻”。应试教育要的是分数,成绩定一生,一生考不完。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塑造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推而广之,应试新闻是计件工作量化的表现,它看重的是新闻的条数,每月的工作总量,并以此为根据确定各人的奖金额度。表面看来,这是按劳分配,貌似符合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实则经不起推敲,因为即使在企业,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有一个严格的质量标准。而新闻的“次品”标准则很含糊。素质新闻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11.
“抓新闻”和“做新闻”是两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有人可能会认为抓新闻和做新闻只有说法不同的区别而无根本性的分界,的确,如果我简单地笼统地分析这两个概念的话,确实可以这样认为:仅就完成新闻采编工作而言,两者是一致的,而且事实上我们也往往混用这两个词,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两种提法所包容的记者思维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两个词其实反映了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新闻弱化”即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减弱,成了报纸采编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按照传统新闻学的观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所进行的迅速及时、简洁明了的报道。毫无疑问,消息应该在各种新闻文体中占据首要位置。然而在“新闻弱化”的情况下,消息的主体地位显著地动摇了。这具体地表现在报纸上消息特别是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短、新、活”消息数量的减少和地位的减弱。人们看到,现在版面上叫得响的消息少,而且在版面处理上,优秀  相似文献   

13.
“趋同新闻”与“错位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新闻策划是当今媒体颇为时髦的一个词汇。也有新闻界同仁对此不以为然:新闻是客观发生后被记者发现和了解到的,不是策划出来的。笔者冒昧谈谈看法,与媒界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5.
刚做新闻干事时,凭借自己有点文学写作功底,我信心百倍地坐在办公室“造”新闻。每逢单位有重大活动或上班时听到某教研室、学员队有什么新举措,我先是想像好框架,然后将电话核实的一些数据填进去,一篇小稿成功了,自己挺得意,寄出去,没被采用,心中颇不自在,觉得编辑们不识货。有这么一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次我采写院校教改措施的稿件时,为了突出特点,体现对少数民族干部培养的实绩,我借题发挥,未经严格核实查证,就写进去一个数据:数年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万余人。稿子发出去,我颇有些得意,这么一篇内容扎实、数据确凿…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17.
李宁 《记者摇篮》2006,(9):49-50
近几年,说新闻类型的广播节目纷纷涌现,这是资讯时代的产物,也是广播在以传播为中心转达变以听众为中心的进程中,寻找到消息密集型新闻节目较好的传播方式之一。集编采播合一的主持人根据自己的编辑意图交新闻稿件以叙述的方式向听众讲述新闻事件。主持人可以在新闻稿件之间进行提示、串联、“评点”。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界,有句行话叫“处处留心皆新闻”。这里所说的“留心”,是指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善于用心去“找新闻”,即善于用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眼光去发现和捕捉各种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而深入采访,写出鲜活的好新闻来。  相似文献   

19.
正象标尺有刻度、天平有砝码一样,新闻价值也有衡量价值大小的砝码,即包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多种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客观的,但人们对要素的认识即价值观是主观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另一方面,新闻价值观也常常包含着某些反映人们共同心理状态的要素: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新闻机构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根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常常因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某些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在选择事实和表述事实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新闻”     
编辑来信约稿说:“只要与新闻二字有点关系的题目,我们都很欢迎。”那么,好罢,就以“新闻”为题。至于欢迎不欢迎,恐怕只能是后半截。因为杂文这玩艺儿,常常只报忧,从来就是不受欢迎的文,写杂文者自然也就是不受欢迎的人喽。这且不在话下。单说七月初的一天,某市天气特热,电视节目里的天气预报,只说最低气温27摄氏度,没报最高是多少,拦腰斩断,成了无头怪物。若问为什么?答复将是:说出最高气温,会引起群众情绪不安。我之敢于这样断定,自有它的历史根据。往年的三伏天,也曾几次出现这种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