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新闻事业也极为落后。目前,新华社是唯一在索马里派驻有常任记者的外国通讯社。乍一看来,这里似乎是被西方新闻机构遗忘的角落。但是,我在索马里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耳闻目睹,深深感到西方新闻机构并没有忘记对这个地处偏僻角落里的穷国的注意和重视。相反,他们在当地雇用记者,十分注意索马里新闻的经营。目前,西方新闻机构在索马里雇用当地记者发稿的主要有英国广播公司(BBC),英国路透社,法国法新社。听说美联社也正在物色合适的人员担任其驻索马里记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西方新闻机构十分  相似文献   

2.
美联社社长兼首席执行官汤姆.柯利8月22日说,美联社计划明年年初在朝鲜首都平壤开设分社,届时将派驻一名文字记者和一名摄影记者。美联社和朝鲜中央通讯社6月下旬签署谅解备忘录,宣布美联社将在平壤设立分社。美联环球电视新闻(APTN)、  相似文献   

3.
2013年5月,美联社重新修订了记者使用社交媒体的规定。美联社指出,使用守则的修订是以《美联社新闻价值及原则》为基础,旨在把那些长期以来经过实践检验的新闻理念应用到社交媒体领域,目的是提升美联社及其每位员工在社交网络空间的品牌。美联社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社交网络,但必须恪守美联社的基本准则,即不能在社交网络上就争议性话题表达个人观点。美联社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1932年1月27日,一位身材颀长、面庞削瘦的美国青年,从上海港步入了这座战争阴影笼罩下的花花都市。第二天早晨,隆隆的炮声惊醒了这位寻找战争的美联社记者。这位美国记者名叫阿奇博尔德·特罗扬·斯蒂尔,1903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12岁时随全家迁到美国西部。斯蒂尔家境贫寒,中小学成绩突出,1924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后,进入爱达荷州一家报社做记者。那个时代的美国青年充满幻想,喜欢冒险,作为一名记者斯蒂尔认为只有冲突激烈的地方才会出大新闻。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斯蒂尔开始注目远东,不久,他受聘于美联社,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在一·二八抗战的日子里,斯蒂尔下战壕、上街垒,出入枪林弹雨,给美联社发回多篇战地报道,他还  相似文献   

5.
石岩 《青年记者》2012,(22):64-65
2011年,美联社两名记者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被捕,该社员工首先通过Twitter把此消息发布,而不是将新闻交付美联社.美联社高层极为恼火并做出明文规定:"一切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图片或视频都要首先提交给美联社,而不能自行在Twitter之类的社交媒体上发布."  相似文献   

6.
美国新闻媒体之"更正"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顺铭 《新闻知识》2005,(11):65-67
媒体每天都在出错,此乃不争的事实。曾为美联社记者兼编辑的杰里·施瓦茨透露,美联社同样也是每日都有错误。他特别引述了一个著名的错误。查尔斯·林德伯格是第一个驾机横跨大西洋的飞行英雄。1932年,其年仅19个月的儿子遭遇绑架,后被杀害。1935年2月13日,美联社新泽西分社派遣两名记者前去报道陪审团的审判。其中一名记者进入审判室,另一人则躲在顶楼。他们在裁决结果宣布之前即报道说,罪犯被判终身监禁,。但最后,罪犯却被判处了死刑。这一错报事件成了长期笼罩在美联社头上的阴云。对此错报事件,《美国新闻史》也有简笔提及。  相似文献   

7.
曾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的第一个特派记者唐·怀特黑德在介绍他四十年的新闻工作经验时说:“有时,我认为一篇好的报道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我这样说的意思,是指写作时要有对话的特性——仿佛记者正在和读者交谈。记者采用这种方法,可  相似文献   

8.
外媒速览     
美联社机器人记者每季度撰写3000篇财报稿件与美联社有合作关系的Automated Insights公司2月初称,迄今为止,美联社采用该公司的自动化系统Wordsmith平台撰写稿件已逾半年,大幅提升了报道数量。在采用该平台之前,美联社每季度撰写约300篇公司财报稿件,如今每季度撰写3000篇,其中120篇需要人力更新或添加后续报道。点评:机器人撰写模式化的简单新闻稿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不仅使报道数量激增,而且为记者们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采访写作高质量的深度报道。然而,技术是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9.
美联社在为报纸提供全球性图片传真服务方面,已经成为一支具有统治地位的力量。90名美联社的专职摄影记者和无数供稿人以及纽约总部的60名图片编辑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图片送到广大读者的眼前。目前,经管着美联社新闻图片业务的重要人物就是56岁的霍尔·布尔(如图左一)。他是美联社新闻图片部总经理助理。布尔自1956年起在美联社工作,当时他是一个文字记者,三年后调至图片部工作。他平易近人,具有自控能力和自信心,领导着一大批摄影记者,监督美联社新闻图片的发布。  相似文献   

10.
罗德里克去世了,在一个春天的上午。据他的家人讲,他走的时候很安详、很平和。作为一个终生从事新闻工作,一直关心中国的美联社著名记者,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中美友谊的史册上。1945年,他多次赴延安采访,1971年他作为三个美国记者之一随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并因此获得美联社中国报道总编奖和全国头条新闻奖;1979年,他出任美联社北京分社首任社长。  相似文献   

11.
《传媒》2001,(4)
两年前我第一次去海湾,当时唐师曾刚出院不久,应阿曼苏丹国邀请,到位于海湾口上的马斯克特养病。那是我第一次去阿拉伯国家,我当时就发现,阿拉伯人对摄影很反感。 我由于不谙中东习俗,一到机场,就好奇地端起摄像机,不料立即就被安全警察抓住。走在一边的唐师曾哈哈大笑,说美联社说“没到过中东的记者不算记者,没在中东被  相似文献   

12.
以副社长曾建徽为首的新华社代表团,一行三人,于1986年12月中旬应邀访问了尼泊尔和孟加拉。这两个国家的新闻界人士都说,新华社的南亚地区新闻“已经超过西方通讯社”,或者可以同它们“展开有力的竞争。”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驻尼泊尔和孟加拉的记者,以及伊朗通讯社和印度报业托拉斯驻孟加拉的记者,也都认为,新华社新闻有了显著改进。美联社驻尼泊尔记者比纳亚谷鲁-阿恰利亚说:“我多年来一直注意着新华社英文稿,坦率地说,早些年新华社的新闻可读性不强,但近两年来,我发现你们的新闻有很大的改观。”他想了解其中的“秘密”何在,是不是由于前几年中国派往国外留学的人  相似文献   

13.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8,(10):84-87
电梯把人们从印尼雅加达惨白的混乱中带到一个逝去的年代:喧闹的新闻机构,经验老到的外国记者,摄影师、摄制组和特约记者们群集.唯一的不同是缺少了昔日电传打字机的嘈杂敲击声,大厅里的一块牌子上写着:美联社.  相似文献   

14.
美联社(AP) [2003年9月22日报道]美联社将在保持其核心价值的同时进行大幅度改革,以适应电子时代的挑战。这家已有150年历史的通讯杜将被改造为互动式数据库以及与报纸在技术上、经济上和新闻业务上密切相连的新闻网。与此同时,美联社将保留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改革的目的是使从业人员更有效率。为了增加收入,美联社必须增加驻外记者的数量、图片新闻以及来自因  相似文献   

15.
美联社(AP),好莱坞记者网站(www.hollywoodreporter.com)  相似文献   

16.
只要肯登攀     
1997年3月,美俄首脑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第12次会晤,ZI00多名各国记者前去采访,展开了激烈的新闻大战。历来,这类重大国际新闻的摄影报道都被西方大通讯社垄断,我国新华社所发的有关图片,多为美联社提供。而这一次,美联社反过来向我新华拉索要现场图片,这是极为罕见的。新华社现场摄影记者赵长春为此撰写了一篇拍摄记(载(中国记者)杂志1997年第6期),读后令我振奋,也启人思索。应该承认,在重大国际新闻的摄影报道方面,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西方大通讯社,凭借其政治、外交、经济、设备与技术诸方面的优势,抢到了不少内…  相似文献   

17.
王东 《青年记者》2016,(11):48-49
美联社亚特兰大分社实习记者切尔西·卡特刚上班就接到一个任务——去佐治亚州南部的小镇采访一个营救落水儿童事件.总编辑的要求是做一个“有故事“细节丰富”的特写.事情发生在寒冷的2月,小镇购物中心停车场.一辆汽车因车主忘记拉手刹,溜进了停车场旁边的池塘里,而车里还坐着一个4岁的孩子.危急中,先后有七人跳入水中参与营救,其中两人差点被淹死.当地报社记者当天就给美联社发了稿,但热衷于“讲故事”的总编辑并不满意.于是,第二天早上实习记者卡特和摄影记者一起上路了.赶到小镇后,他们开始逐个采访车主、孩子和参与营救的市民.一切还算顺利,但结果不尽如人意.①此时,卡特走完了一般记者都会走的常规采访流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四大通讯社现状 郑保勤整理美联社美联社是目前世界上富有竞争力的大通讯社,也是唯一具有报联社性质的世界性通讯社,其成员包括美国1556家报纸、6000家电台和电视台。美联社的总部设在纽约,现有国内分社143个、国外分社90多个。有正式记者、编辑约2...  相似文献   

19.
“美联社的记者将直接在看台上把写好的稿件发出去。只有下大雨他们才会去工作间”  相似文献   

20.
美国和英国向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军事行动的当天——1998年12月16日,马格达当地时间清晨6时15分左右,新华社巴格达分社记者卧室里的电话铃声不绝,刚熬过一个通宵,还没来得及打个盹儿的我急忙拿起话筒。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可靠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今天下令,所有在巴格达的武器核查人员立即撤离伊拉克。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我心里很清楚。挂上电话,我一路小跑地上二楼,唤醒分社另一名年轻记者刘加文,并马不停蹄地陆续打电话通知远在北京的新华总社和开罗分社。数分钟后,有关消息用中文、阿文、英文通过海事卫星传到了新华社北京总社和开罗分社,乃至全世界。 据总社编辑部事后来电告知,从北京总社编辑部发出的第一条关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的消息比美联社足足快了两个半小时。新华社中东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