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子世界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墨子的世界观,目前普遍持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在墨子提出的尊天事鬼与“非命”这一组命题中,“非命”是主要的,“天鬼”观念只是他思想中的落后成份;并且认为,从形式上看,尊天事鬼与“非命”在理论上似乎是矛盾的,“但如果我们把天命的否定作为内容,把天、鬼的承认作为形式.则他的思想中的优点显然是存在于内容实质中的,而抽空了的鬼神,实际上便成了空话了”(见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221页).上述论点实质上是认为,墨子一方面承认“天志”、“鬼神”的存在,另一方面又通过“非命”否定了它;否定“天鬼”才是墨子真实的用意,而称“天鬼”只是政教的一种手段.故墨子的世界观不失为唯物主义的.这种观点影响颇大.对此,笔者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开始创造灿烂辉煌的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如此漫长.伴随而产生的文化也是如此悠久.那么后代之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去认识、理解和继承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丰富而又久远的文化呢?应该说除了利用考古工作者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量古代文物以及地面上残存的古迹、文物作为佐证外,人们还可以从语言中看到人类文化的映象.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其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伴随着人  相似文献   

3.
宝宝要不要学习科学知识?能不能学习科学知识?对于这个问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科学是神秘而深奥的,它距离宝宝的生活太遥远了,等他长大些再学吧!而今天请来的几位妈妈却对培养宝宝学习科学、热爱科学很感兴趣,她们的做法或许会改变一部分家长在这个问题上的片面认识。场景一:雨儿是个小“问题家”,他和妈妈外出玩时会有问不完的问题:“妈妈,为什么小鸭会游泳而小鸡却不会游泳呢?“”天上的云彩为什么会走,它会不会到地上来玩呢?”……场景二:南南是个喜欢观察的孩子,这不,整整一个上午他都蹲在院子里看小蚂蚁是怎样搬家的,怎样把比它体重重…  相似文献   

4.
去年腊月,妈妈在家“熬糖”,一整天灶间都燃着熊熊大火。傍晚,漆黑的墙壁忽然变白了,像抹上了一层石灰。“‘鬼糊墙’,鬼咋会找到我们家呢?”妈妈脸色苍白,轻声叨咕着。我连忙说:“哪里有什么鬼呢?这里面一定有科学道理。”不管怎么说,妈妈总是不相信。墙为什么会变白呢?我翻来覆去地思考,始终想不出结果。一开学,我就去找教自然课的姜老师,姜老师笑笑,说:“你自己研究吧!想一想,是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这种现象的?”围绕老师的提示,我进行了这样的思考:墙壁上厚厚的烟尘可能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料,在什么条件下它会变白呢?联想到那天灶间始…  相似文献   

5.
<正> 一、文化面面观人类有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便是人成为思维着的人。对此命题,虽然不能说是妇孺皆知,恐怕也早已成为普遍性的真理了。可是,史前期的人类思维是怎样一种形态呢?倘若再将这种思维形式及其演变与人类本世纪最伟大成就之一的电视联系起来观察时,是否能够发现许多问题?当我们将“电视”与“人”视为一体的时候,便又会发现以研究“电视——电视观众”为主体的“电视观众学”,必将涉及人类文化形式的发展与人类思维形式的演变这样的课题。显然,我们必需先给出我们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与管理中学会怎样奖励学生,也是很有学问的,科学而艺术的奖励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虽然西方在文化上与我们存在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在怎样奖励学生上却有很多“妙招”值得我们学习。在此,将西方小学教师奖励学生的一些“招数”介绍一二,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文明礼仪     
文明,归根溯源,古已有之,最早见《易书》,意为光明,有文采。在现代汉语中又派出两种意思,一指文化,另一指人类社会进步的状态。记得有人说过:“人,一撇一捺,写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答案,但在每一个答案的背后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猿人是否是最早的人? 我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地下文化遗存是极其丰富的。根据地下已经发掘出的资料,我们祖国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朔到四、五十万年前的“中国猿人”。中国猿人是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人类的历史是和人类的出境同时开始的。但中国猿人及其文化是否代表着最早使用和制造工具的人?也就是中国猿人石器的“原始性”和“进步性”的问题,是我国有关学者争论已久而目前正在讨论的问题。有的同志认为,中国猿人制作的石器类型具有原始性质,而不代表进步性质,因此,中国猿人是最  相似文献   

9.
《订鬼》“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句,课本未注,参考书多译为:“白天会看到鬼出现,晚上会在梦中听到鬼的声音。”①这种译法欠妥。难道迷信者白天只能看到“鬼”的出现而听不到“鬼”的声音,晚上梦中只能听到“鬼”的声音而看不到“鬼”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怎样上好一堂历史课?这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师正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基本上同意林丙义同志的意见。我觉得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确实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在强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出现了某些忽视基本史实教学的现象。知识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前提去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那只能是一句空话。原始人类的智力只能达到制造简单石器的水平,这和原始人类掌握的知识范围有关系;现在人类在各个科学领域里所以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这和现代人类掌握了广阔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科学小说有人称科学小说为“假设”小说,并认为最好的科学小说是要提出一种设想,这种设想可以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也可以是社会科学方面的。比如: 假设南北极的冰川全部溶化,海水上涨,涌向大陆,那时会是怎样的情景? 假设有人从宇宙旅行归来,将会看到地球是什么样子? 假设人们发明了一种机器,它不但可以制造食物和衣服,甚至还可以制造新的人类,那时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2.
古书里讲,苍颉造字的时候,天上下谷子,夜里能听到鬼的哭声,可见文字的出现是多么大的一件事。当苍颉仰观天、俯察地而造字的时候,那字就是一幅幅画,一首首诗。难道不是这样吗?当我们对“明”字静观默想时,脑海里便会升起日月,一片晴朗明澈……“明”字是一个典型的会意字。太阳和月亮是光的化身,有光才会有明。在人类的历史中,从日、月,到火、烛,到电灯,无数的发现、发明都在把人类由黑暗引向光明。人类不可以无明,《圣经故事》的第一篇是《创世纪》,上帝花了六天的时间创造了世界,在第一天,他就说:“要有光!”于是,光便出现了,分开了白昼和…  相似文献   

13.
佚名 《高中生》2009,(2):53-53
人们把生活中种种不可思议的灵异之事,统统归之于鬼。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鬼们依然可以登堂入室。人们似乎乐于编出鬼事、鬼影来吓唬自己,于是鬼又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折射出独特的文化心理。为此,心理学专家对有关的五个“鬼问题”进行解析,为大家答疑解惑。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直面电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电视中的这一广告语如雷贯耳。当然,没有人真的会去回答这一问题。而“人类失去电视,文化将会怎样”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因为语文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文化教育。文化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文化是人创造的,但一旦人类创造了文化,这种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塑造甚至改变人类。今天的青少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是伴随我国电视事业飞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电视人。不能设想,我们的语文教育能面对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巨变而漠然置之。事实上,校园内外的冲突亦早见端倪:校园内,只闻老师谆谆教导“关上…  相似文献   

15.
“水”像人的血液一样,是人类的命脉,是哺育人类的甘甜乳汁。在我们的生活中,水给人类做出了不少贡献。那么,人类没有水会怎样呢?就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吧!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生活没有水,万物将不能生存。有一次,早上起床后,我去卫生间洗漱,一拧水龙头,一滴水也没有,这叫我怎么洗脸?怎么刷牙呀?我问妈妈怎么回事,她说:“停水了。”你看,一天没有水就给生活带来这么多不便,长期没有水  相似文献   

16.
王林发  张清华 《师道》2023,(7):11-13
<正>研究“佛系教师”的社会心态是一个令人既好奇又深感特别的过程。两种心情的产生,究其原因都与研究的问题的别样性有关。“佛系教师”在学校工作的状态是怎样的?会愿意配合调查吗?研究者又是怎么与他们沟通的呢?这是大家的好奇,也是当初我们的怀疑、犹豫、担忧、焦虑等一切情绪产生的原因。而当我们进入学校,又面临另外的一堆问题。比如,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如何展开调查?当教师不愿意接受问卷调查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如何选取出调查样本?我们的调查会不会对他们的叙述有什么影响,又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而不是另外的样子?如果在不同时间段做研究,或是更换研究样本,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结论还会是相同的吗?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前言部分有一个新的基本观念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 ,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从人类文化的角度对数学的作用的一种阐释 ,透视出一个新的观念——数学文化观念 .什么是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怎样将数学文化观点向数学活动 (包括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 )渗透、应用 ?这是课程改革实践中数学教师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数学本身是一种文化1.1 文化就其认识的对象 ,广义地说 ,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  相似文献   

18.
20万年前,一种被称为“穴居人”的直立人拥有了与现代人几乎相同的大脑。他们曾是冰河时期的主宰,与现代人类的祖先一起生活在地球上,进行着早期人类的艰难跋涉。而最终,人类的祖先生存了下来,“穴居人”却从地球上神秘消失了。他们是怎样生存的?又是怎样灭绝的呢?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权利     
灵长类动物作为人类的“近亲”,与人类有着最大的类似性,这使其在相关的动物实验中无可替代,但这也正是此类实验招致众多争议的原因。我们应该怎样理智地看待这一问题呢?如果将此类实验禁止,真的不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吗?它会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相似文献   

20.
“醉”氧     
同学们都知道有喝酒喝醉的,但你听说过有吸氧吸“醉”的吗?去过高原的同学应该都知道缺氧的滋味——呼吸困难、头疼恶心、流鼻血等等。同学们可能也耳闻目睹过一些人因无法适应高原环境而患病甚至送命的事情。今天,对这种由于缺氧而导致的不适反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缺氧已不再成为人们进入高海拔地区的“拦路虎”了。然而,人们往往不知道有一种与此“相反”的病症对人类的健康会产生更大的威胁,这就是“醉”氧。所谓“醉”氧,就是在高海拔地区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到低海拔地区后,对于空气中氧气浓度增大,也会感到不适。科学地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