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定量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借鉴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对青岛市现代化水平展开实证研究和综合评估。运用“英克尔斯一同响”指标体系对青岛市第一次现代化绝对水平进行测评,运用“中国发达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和“20世纪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指标体系”与青岛市第二次现代化进行相对水平比较。综合评估认为,青岛已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完全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刘长兴 《天津教育》2013,(13):61-62
最近,全市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刚刚启动,大家就已经跃跃欲试,势不可挡了。因为,上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人们虽说吃了不少“苦头儿”,但也尝到很多“甜头儿”。特别是那些一直被“一般”了多年的学校,更是振奋不已,借势发展的期待一直埋在心里。当然,有不同想法也是在所难免的。有种观点就很有代表性:不是已经“现代化”了,怎么还要“现代化”呢?这个问题提得确实正在当口儿。眼睁睁大家费劲巴拉拼了四五年,好不容易才算完成“现代化”。你要不说清楚,就是让人困惑。  相似文献   

3.
《标准》规定了现代化学校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那么,对于已经达到《标准》要求的学校,《标准》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这次的“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与这些学校无关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来到静海县实验小学。“《标准》规定了现代化学校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但更多是从量的角度上说的,对于不同的学校要根据自身情况对《标准》进行解读,对已经达到《标准》的学校应该从‘质’的角度重新审视《标准》,100个评估要点都达标,  相似文献   

4.
本认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的大革命,当前搞现代实验很有必要,但不能“化”,当前尚未到学校进行“现代化实验,的时候,这是由社会条件和教育自身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近代以来主要有马克思提出的“人类解放”理论和缘起于西方的“现代化”理论,它们作为一种文化建构在社会主义国家得到了整合重构,而这种重构在两种理论中是否存在统一的学理基础,这相关性的理论课题是过去人们较少关注的,本文在考察两种理论的来源与特点前提下,认为实际上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理论涵盖了“现代化”论题,这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的分析时得到了涵指,在现实上,现代化不管是以资本主义的方式进行还是其他方式进行,都是不发达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在现实上,“人类解放”虽然赖于生产力的发展,但“现代化”不等于“人类解放”,它不过是“人类解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罢了。邓小平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引入“市场经济”,就是从上述两种理论的这种相关性出发,对现实落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新结晶。  相似文献   

6.
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以下称“四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是无数中国人的理想,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执着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也是毛泽东指导我国革命和建设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今天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延续。发掘和掌握毛泽东在这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对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和现实生活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四个现代化”思想的萌生、形成过程,认为这一思想萌生于50年代初期与中期,最终完善于70年代。在这一思想的提出过程中,第一代党中央集体,尤其是毛泽东、周恩来做出了最光辉的贡献。“四个现代化”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初步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第二,这一思想有力地鼓舞了全党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为加速中国“四个现代化”进程不惜流血流汗的壮志豪情。第三,这一思想对党中央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产生了决定性影响。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并以求实精神把它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8.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十六大报告对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作出的明确表述。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事业的指南,它标志着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育工作的目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在“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基础上,特别增加了“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这样的表述,既和我们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一脉相承,又注入了新的内涵;既坚持了基本方针的连续性,又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9.
朱艳 《现代企业教育》2007,(8X):119-120
众所周知,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经历了经济转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面貌日新月异,在我们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东北的现代化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的现代化得益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还是上个世纪日本对东北的“开发”?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说,“中国模式”是世界尤其是西方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解读,其合理性背后兼具积极回应全球化问题的时代性特征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制度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构成了具有原创性的中国现代化理论和方略的基本内核。从“中国模式”到“中国式现代化”话语演进的实质是从被动到主动、从非我到自我、从方案到文明的深刻转变。中国式现代化在改写世界现代化既定逻辑、创新世界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既展现出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也创造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忻平  吴强 《上海教育》2007,(10B):2-2
国庆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又一次寄语上海: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努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这一重要指示的精神,是2006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对上海提出“四个率先”,即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的再一次重申。两次要求,体现了同样的精神、同样的激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论所提供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方向,在面对今天时代所面临的矛盾和困境时,似乎缺乏强有力的说服力.将今天所面临的困境视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性问题的话,“现代化”论的发展方案可能是可行的解决办法,但于此同时,对“现代化”论的全面接受,却极有可能忽视对其内在逻辑性矛盾的思考,从而失去对其主张本身质疑的可能性.本文将思考的重点放在“现代化”论成立的两个前提——“现代/传统”和“一国论”之上,通过指出其逻辑矛盾的存在,提出重新思考其内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纵观历史,日本现代化道路上两次美梦成真的惊人成就,既有浸透“战争之道”毒汁的赫赫“战功”,又得益于“献身之道”精神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4.
从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的本意和中国人理解的“现代化”内涵来看 ,用“现代化”概括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不尽恰当 :第一 ,中国近代只是“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现代化”不能明确表达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主题 ;第二 ,“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对于中国近代而言 ,它包括了民族独立、社会民主、人民解放等内涵 ,将其与独立、民主等概念并列使用不符合逻辑 ;第三 ,资本主义化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这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明确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的特定内容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与邓小平的“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是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沿着“三个面向”这一战略方向发展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对此的认识不足和偏差,产生了一些误区,要走出这些误区,确实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使素质教育立足于“三个面向”,从根本上说是立足于“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经历了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演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从主要追求经济现代化到追求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现代化,从主要追求物质层面现代化到追求物质、制度、精神三大层面相统一的现代化,从“赶超战略”到“追赶战略”,从追求经济增长到追求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这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17.
自“中国式现代化”提出以来,学界对此展开了多视角多层面多学科的研究,但既有研究成果广泛存在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念混用误用的情况。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现代化道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上的相通性,在历史起点、领导力量、根本性质及叙事逻辑上的差异性;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领导力量和方法论上的相通性,在出场语境、本质内涵及现实目标上的差异性。唯有澄清概念前提、划定概念界限,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个具有明确现代化导向的强政府,是战后许多“后发展、现代化国家实现其“赶超型”现代化战略的先决条件和必备前提。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现实所赋予的。世纪之交,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刻,江总书记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它的提出,为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构建,提出了更为科学、明确的标准和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化同步”是农业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四化同步”重要意义,指出推进“四化同步”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最后探讨了在“四化同步”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力图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制定现代化战略。从“两步走”、“大跃进”到“四个现代化”,再从“三步走”到“新三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现代化战略的构想与部署在各个阶段的发展演进,从一个侧面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