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在各电视台的不少节目中,暗访的镜头频频亮相,极大地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和说服力,既满足了广大观众探求事实真相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电视表现手法。 张默主编的《新闻采访写作》对暗访作了如下定义:暗访也称秘密采访或隐性采访,是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公开采访相对而言的。这种采访方式的优点是不会因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的原来面貌。周胜林著的《高级新闻写作》也指出:隐性采访是按照生活的原型观察生活,体验生  相似文献   

2.
姜辉  冯建锋 《视听纵横》2003,24(6):85-86
当电台、电视、报纸、互联网纷纷在新闻时效上抢占先机的时候,作为电视这一传统的媒体率先开始了对新闻隐性采访的探索,挖掘其现场的生动性,使其最终成为提高新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给电视人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被誉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迄今已经80周年,然而它对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道路的深远影响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而愈益突显。  相似文献   

4.
李明宇 《记者摇篮》2009,(12):40-40
电视暗访被誉为舆论监督中的秘密武器,通过这种武器,记者往往能够收到“人赃俱在”的实证效果,因此,它拥有其他采访方式所不能比及的巨大正效应。但是电视暗访的副作用也日渐凸显,这柄“双刃剑”使用起来常常会给采访双方带来意想不到的困惑与麻烦。如何扬长避短,让电视暗访的副作用最小化,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6.
7.
暗访是近年来被传媒频繁使用的一种采访手段.在以往对暗访进行研究的文章中,多从法律角度分析.而本文从暗访自身的三个二律背反特性(暗访中新闻真实性、客观性与记者主观性之间的矛盾;暗访在提倡诚实与鼓励欺骗之间的矛盾;记者在暗访报道中保障公众知情权与炫耀自身特权之间的矛盾)出发加以阐述.同时引入国外的有关新闻伦理观念,提出了国内记者从事暗访活动所应具有的职业道德理念.  相似文献   

8.
自从暗访这种特殊的调查方式产生以来,它就受到法律界和社会的质疑。暗访这种手段合法吗?使用针孔偷拍合法吗?以欺骗的方式获取材料合法吗?  相似文献   

9.
任迪 《青年记者》2000,(1):33-33
何为暗访?《新闻学大辞典》的定义是:常见诸报端的“暗访”即隐性采访,是记者隐瞒了记者身份或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十几年来,我在新闻实践中对“暗访”作了一些尝试,觉得只要暗访运用得好,充分发挥它的特殊功能,就会起到很好的舆论监督作用。功能之一:暗访是补充明访获得较高新闻价值的好方式。从一次具体的采访活动来说,不用暗访也可以获得新闻事实,但是,一些严重影响到公众利益、群众反  相似文献   

10.
接到委派我前去卧底的那个电话,有一点不安,大部分留给兴奋了。能够参与“亲历式采访”,对于一名记者来说,机会难得,经历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采访获取新闻真相是新闻记者的天职,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在进行特殊内容的采访时,由于种种原因,或受客观条件所限,记者采访到的新闻内容和事实真相往往会有一些出入,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出入,采访到原汁原味的新闻事实素材,记者往往会采用暗访的形式,在受访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取新闻事实。下面,笔者将对暗访的技巧做出探讨。暗访工作具有相当的隐秘性、不可预知性和不可重复  相似文献   

12.
暗访是新闻采访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采访方式由于记者隐藏了自己的身份和意图,不会引起被访者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易深入到事件的本质层面,了解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有助于记者把握采访时的主动权。记者采访可以明察也可以暗访,而暗访已被业内看作记者深入采访的一种标志。在信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暗访目的的隐蔽性,记者主观上的欺骗性,使得暗访过程,面临一些职业道德的拷问。暗访活动还因为可能会与相关法律相冲突,从而带来法律问题。因此,暗访的手段与记者职业道德如何平衡,如何认识暗访的法律界线,作为暗访的直接参与者和组织者,新闻从业者应当从法律和道德层面上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暗访记者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访,又称偷拍偷录、隐性采访,由于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新闻源,获取可靠、具有现场感的新闻事实,成为时下众多记者竟相使用的一种采访方式. 实际操作中,暗访记者随时可能遭遇危险,一旦泄露身份,轻则遭到辱骂,被毁掉采访材料,重则可能被殴打致残甚至丧命.而且,暗访记者甚至作好了挨打的准备,但却无法忽视亲人的感受与担忧、专家学者对于暗访手段的不认同、"无间道"式的感情纠葛与煎熬和道德行为上的模糊感.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的制片人吴光秋说:"有一天半夜,一名暗访记者给我打电话说,到造假者家里看到造假者的母亲了,跟自己母亲长得特像,他哭了.三十好几的人哭得很伤心,感觉好像自己很不道德,骗取了人家的信任."  相似文献   

15.
语文出版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张志公语文出版社也在现在这个时侯厌祝它的生日了。这个出版社是采2不易的。1951年,《人民日报》发表了著召的“6·6”社论,号召全国人民正确地使用祖国语言,为语言纯洁和健康而#争。同一天,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黑两应先生的《语法...  相似文献   

16.
我1940年参加革命,1948的从事摄影工作,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任华北军区(现北京军区)政治部华北画报记者,参加了平津战役的采访,随人民解放军一起进驻北平。在我的记忆里,1949年的每一天都是令人兴奋的:北平人城式、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解放上海、政协、筹备会、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国大典……第一次给毛主席照相心情紧张,毛主席对我说:“别着急,慢慢来。”1949年6月15-19日,毛主席在北平主持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我荣幸地采访了这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及人民团体等23个单位,…  相似文献   

17.
18.
1931年11月7日,一个由工农兵当家作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诞生,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也将掀开新的一页.在这次"全苏"大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革命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大纲》、第一部《劳动法、第一部《婚姻法》、第一部《经济政策》,并通过了《土地法》等有关法规法令.  相似文献   

19.
陈凤尤 《湖北档案》2009,(11):36-38
1935年3月,鲁迅的战友瞿秋自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军逮捕。为了营救瞿秋白.鲁迅多方设法,准备发起公开营救的抗议运动,但未能实现。瞿秋白牺牲后,鲁迅身心受到打击.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悲痛不已。鲁迅为了纪念瞿秋自,乃扶病编辑亡友译稿.出版了两册《海上述林》。8月,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电话夏天已经过去,气温逐渐转凉,树叶开始发黄了。尼基塔·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已接近第十年的岁末。尼基塔·赫鲁晓夫不喜欢下班后还工作,因此不愿意在家接工作电话,尽管供他使用的有政府专用的长途电话和国防电话,普通外线电话和直通警卫的内线电话,但他很少使用它们。因此很少有人往家里打电话。如果有电话打来,那一定是有什么刻不容缓的事情。1964年9月的一天晚上,电话铃响了。我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