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竹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1996,(5)
关于“气压带、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教学探讨戴竹君笔者在讲授“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移动规律的内容时,首先让学生阅读高中地理课本上册第62页第二自然段:“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变化而移动,就北半球来说... 相似文献
2.
于康义 《中学政史地(高三)》2006,(12)
[知识回顾]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季节相对于春分、秋分时的位置而言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1.气候类型的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 相似文献
3.
李昌省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2015,(2):36-37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是地球人气三圈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圈环流对全球热量和水分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是全球气候形成的基础。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对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平衡具有一定的影响,对气候的形成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分析和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可以全面分析和了解全球的气候。一、有关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几个重要概念1.地球自转、公转与黄赤夹角地球本身围绕其自转轴的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 相似文献
4.
5.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因此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也随季节的变化而移动。为了直观地展示太阳直射点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我设计制作了一框话动投影片,具有转动、平动两种动感效果,在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此投影片为旋转、抽拉复合片。以旋转力使旋转片转动并带动抽拉片平动。复合效果如图1所示。一、制作方法1.制作定片(如图2所示)。片中部偏左绘出半径为R的圆(表示地球),并标出重要的纬度;片的上部绘出夏至日,春分、秋分日,冬至日的显示框,显示框的高度为…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材初一地理第一册第四章第二节“气压、风、气压带、风带”一节的教学,从本人多年教学情况来看,发现该节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对以后的教学内容涉及较广,尤其是在气候方面的影响最大。对于该节的教学如果教师不能教好,学生不能学好的话,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涉及有关知识那就更难掌握,从笔者所在学校情况来看,学校为了提高总体素质,所以在安排教学任务时都采用同一学科多个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至少安排4个科任教师,这样就形成了较有挑战性的竞争机制,因此也就激发每个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各显神通。针对该节的教学,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不是很好的利用地图逐层分析,而是一次性地把全部内容板书黑板并要求学生一定背得的填鸭式办法。这种方法就算学生能够记住,但这种死记硬背的时间不会持久,而且还会使学生对所学知认的反感。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教学内容在湘教版《地理Ⅰ》第二章第三节,共包括下列两部分: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节大气环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面学过的“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大气的水平运动”等知识的实际应用,又为后面“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学习作好知识铺垫。 相似文献
8.
刘安桦 《中学政史地(高中地理)》2006,(9)
对于“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形成”之间的关系,一些人总是理解不透彻,以致于遇到问题时便深感头疼。为此,笔者特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以对大家有些帮助。一、弄清三圈环流的成因、过程和影响三圈环流包括低纬环流、中纬环流与高纬环流,我们以北半球的低纬环流为例:低纬环流是由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同造成的。赤道地区纬度最低,接受太阳辐射最多,因而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在近地面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如图A所示);暖空气上升至高空后,一部分向北极上空流动,一部分向南极上空流动;在流动过程中,由于受地转偏向力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4,(6)
<正>【课题】人教版高中地理一年级第二章第一节气压带和风带。【问题背景】高一地理上册内容抽象、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高一的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高一地理教师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普遍感觉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地理知识,这是地理教育工作者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跳出传统教学的视野,打破旧观念,不断在教学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张丽玲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2):37-3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必修Ⅰ》第二单元第二课"气压带和风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考点,突破气压带和风带教学瓶颈具有重要意义。一、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精心设计带有悬念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12.
科学分析教材有利于教师厘清各知识点的层次结构,为教学设计指明方向。文章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建构教材分析框架,以湘教版教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一节为例,说明教材编写方式对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为教师正确分析地理教材提供了方向,并提出了有关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版本本节课选用的教材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气候这节内容在本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了地球运动,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等,为学习气候奠定了基础,学生初步了掌握岩石圈和大气圈中有关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知识,本节课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也体现了物质的运动和能量交换,二者位置与强弱的变化,影响到其它各自然地理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以后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曾玲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生版(学语文))》2022,(22):48-50
<正>一、教材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在人教版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大气的运动”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也是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和全球气候变化、洋流等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探究欲旺盛,对自然地理很感兴趣。学生已学习过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等基础性知识。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8,(2)
<正>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平衡移动是一个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一定条件下的平衡体系,条件改变后,判断平衡是否移动的关键是看条件改变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速率改变,并且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才发生平衡移动。处理这类化学平衡移动的问题,经常会用到勒夏特列原理。注意:该原理适用于只有一个条件(温度、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变化的情况,当多 相似文献
16.
17.
燃气管道带气接线的安全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占国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57-59
阐述了燃气管道带气接线的安全控制技术。在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综合天气、地理、施工作业人员等因素,从燃气管道带气接线施工作业的准备工作、施工作业过程及接线作业完成后的通气置换等方面,分析了燃气管道停气或降压接线法、不降压接线法的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控制。 相似文献
18.
高山地区,从山簏到山顶的水热分布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山地的垂直气候带,受气候影响,植被、土壤类型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于是产生了山地垂直自然带。 相似文献
19.
20.
贺亚琴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07,(5)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收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只看课本中的文字表述和示意图很难理解,而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由静态的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