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以,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发扬深入实际采访的优良作风,杜绝假新闻,切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的发展速度快的惊人,新闻的传播速度也是非常快,所以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值得商讨,新闻是我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我们可以从最新的新闻中可以知道国家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以了解到生活周边的趣事,丰富了大家的知识,陶冶了大家的情操,但是对于新闻的真实与否一直是人们讨论的话题,本文主要就是讨论了当前新闻的真实性,分析了目前的状况和对策,从真实性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纪录片的真实性与非真实性问题,历年来都是纪录片理论研究中一个热点和重点内容。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认识的问题。真实性,是纪录片赖以生存的基础,真实性同时包含着非真实性的问题。本文就什么是纪录片的真实性以及纪录片中是否存在绝对的真实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对新闻真实性界定的质疑出发,通过对新闻作为符号化的过程分析,由于真实环境和拟态环境的隔阂,新闻真实性实质只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建构一种判断或解读.并从文化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法寻找由于社会成员所处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导致的隔阂,导致新闻真实性只是新闻工作中的理想性原则的原由.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新闻真实性界定的质疑出发,通过对新闻作为符号化的过程分析,由于真实环境和拟态环境的隔阂,新闻真实性实质只是社会成员对社会建构一种判断或解读。并从文化人类学的参与式观察法寻找由于社会成员所处文化体系的不同而导致的隔阂,导致新闻真实性只是新闻工作中的理想性原则的原由。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真实性,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永不过时的话题。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应该真实,这是新闻的生命力和魅力所在。而新闻语言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要受着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事实是第一性的,作为表述事实的语言是第二性的。新闻语言源于新闻事实,源于新闻事实就要忠实于新闻事实,接受新闻事实的制约和检验,这是新闻真实性原则的要求。另一方面,新闻语言对于新闻事实不是简单的依赖关系,它可以能动地再现新闻事实。所以,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思想认识,发扬深入实际采访的优良作风,杜绝假新闻,切实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事档案工作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如何维护好人事档案最基本的特征--真实性,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服务,本文将对此予以浅探.  相似文献   

8.
在有效市场假设(EMH)下,客观、相关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的依据;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关系到社会经济资源能否有效配置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孙炜 《中国科技纵横》2013,(24):314-314
论文从如何辨别真假新闻、避免失实新闻、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几个方面论述电视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1.
金小兰 《科教文汇》2014,(14):133-133
旋律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是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  相似文献   

12.
客观性概念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性概念是科学哲学领域的核心概念。随着科学哲学的发展,客观性的含义也不断发生变化:逻辑实证主义主张反映论的客观性,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将客观性归结为社会利益,后SSK(Post-SSK)则将客观性定位于科学实践之中。与前两者相比,实践客观性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金永福的中篇小说选集《大地血魂》不仅在内容上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在艺术上也具有较鲜明的特色:第一人称叙事真实而亲切,民俗的描写、歌谣的运用具有浓郁的贵州西部高原地域特色,而对诗意的追求则增强了作品的艺术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观察客观性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拟从观察的理论负荷性层面来展开对观察客观性问题的认知分析。福多和丘奇兰德基于知觉与认知关系 ,围绕中性观察展开激烈交锋。我们认为 ,能够运用认知科学关于知觉的研究 ,从心理机制层面上对该问题做出精细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学的客观性依据是基于批判现实基础上的理性要求。它与古典图书馆学家崇尚的“实事求是”、“凸显本真”有着显著的区别。“实事求是”之所以不等同于客观性,缘由在于其实质上是一种高下分明的品级性。与之相反,客观性的实质体现在它的平等性上。图书馆学的客观性原则在过往的古典图书馆文化演进史上得以长久的承袭,主要在于其刻意求索着一种理想化的精神世界。这一理想化精神世界的内在底蕴是人性为本、自由发展和真理永恒。图书馆学中的各种偏见能够凭藉人性为本、自由发展和真理永恒加以克服,同时,人性为本、自由发展及真理永恒本体的偏见又能被图书馆学发展史所克服。  相似文献   

1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作为一部经典的反殖民主义小说使她在文学界一举成名。本文试结合莱辛自身经历,从后殖民视角,借用女性“他者”观点和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玛丽的三种未完成角色进行解读.提出外部社会背景本身的内部矛盾。和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外部矛盾使她难以对自身进行身份构建.从而无法在殖民社会中得以生存。莱辛站在白人女性的立场上讽刺了战后白人殖民文化的丑恶本质。  相似文献   

17.
王梓宁 《科教文汇》2011,(20):58-59
史铁生.一个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人.苦难命运的突然降临使他原本光鲜亮丽的人生霎时显得苍白无力.“原本能使他活下去、走下去的东西骤然间消失干净。就像一根不能拉紧的琴弦.再难弹出赏心悦目的曲子”。然而他用手中的笔完成了自我的生命延续.有限与无限、完满与不完满等一系列生命课题的上下求索和不懈追问在他笔下一一书写.那张苍白的人生白纸上又重新焕发出了色彩.勾勒出了一幅“史铁生式”走向过程的生命美学的历电面兼  相似文献   

18.
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中,随时都会亮起无数的风景,教师如果用心捕捉并品味到了其中的精彩,那他一定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命教育缺位与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本质上是有生命的.然而,当代教育中生命的缺位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由此,站在生命哲学高度上,反思当代教育中生命缺位的现象,从现实人的需要出发来构建生命教育的体系,探讨学校在生命教育中的应有作为,正是本文之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