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教学需求、传播效果和现实意义三大维度,推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纲要”课是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实现这一目标,唯有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法四要素,才能切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脉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方向,并进一步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难题。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历史观,是在其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对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不断思考中逐步形成的,是基于实践需要形成的科学的宏大叙事的大历史观。将习近平的正确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强化大学生历史认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涵养大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对于培养爱党爱国的有用人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历史观强调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连续性,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教学中的基本原理地位,并进一步强化了历史的资鉴作用。将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中,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中贯彻和融入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实践教学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探索习近平历史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尊重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教师引导原则,同时积极探索习近平历史观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有效融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从价值意蕴角度说,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对现实需要的回应,也反映了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求。在融入过程中,要遵循正确的工作原则,做到政治性与思想性、全面性与针对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内化性与渗透性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在新时代,推进习近平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要做到挖掘内容与创新方法相结合,确保融入工作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大历史观兼具全程、全球、全局的视角,通过开启重大时代问题的新范式赋予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的价值意蕴和实践要求。将大历史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赓续中国共产党历史观的应有之义,是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入侵的现实需要。因此,要立足贯通古今的纵向视角提高历史自觉,立足联通中外的横向全球视野加深历史认识,立足把握历史主流的全局观念进行历史评价。  相似文献   

7.
高校加强习近平历史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意义重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要把握习近平历史观的基本内涵,将理论体系转化为教材体系,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推进习近平历史观“三进”,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相似文献   

8.
历史观在人们的历史评价中具有指导意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应把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内容和要求贯穿其中,注重培育大学生科学历史观,帮助他们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不良影响,并深层次地影响其看待中国近现代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做出了细致阐述,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与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基于需求维度、现实维度与实践维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全面融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此课程的历史意蕴以及理论内涵充分体现出来,并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结合,以确保该课程改革创新的“八个统一”得到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纲要》预期教学目的,必须着重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历史观,使其学会从事实出发,运用历史观点观察问题,具备从整体上、“长时段”地审视历史、理解现实的意识,能够正确理解国家历史与地方历史的辩证性关系,深刻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充分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纲要"课教学中,建议采取"辨史观于引导"、"寓论断于序事"、"解疑惑于比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历史观,通过大量的历史事实认识"四个选择"的必然性,以国际视野的比较研究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鉴别力。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不同问题向不同领域的不同人群撰写书信,在书信中阐发治国理政思想、突出价值导向、密切和群众间的交流。其书信亦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有机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发挥构建情境、知识传授、价值升华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福金 《文教资料》2014,(18):169-170
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讲授的实际效果,是教学思政课的一线老师孜孜追求的永恒课题。作者从事"纲要"课教学实践工作多年,认为应从深化对教材体系深刻理解、把握中国近现代化主题的历史推进的主题、影视资料对历史事件的生动展现、对历史事件深度的反思挖掘、对历史人物独立人格的深刻剖析,以及对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的关注等几个方面,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历史素养、深邃的历史眼光和严密的历史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客观阐述和科学评价,初步形成了富有深刻内涵和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以“大历史观”的思维观察历史、以“人民至上”的理念解读历史、以“唯物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是习近平历史观的集中表现,彰显了其宏阔的理论视野、鲜明的人民立场、科学的逻辑思维等独特而深刻的理论品格。准确把握和科学认识习近平历史观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从历史深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薛宁 《科教导刊》2022,(18):129-131
实践教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丰富课内实践、整合校内实践、拓展校外实践、创新网络实践等途径,构建“纲要”课“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注意避免流于形式、泛娱乐化、教师缺位、同质化等倾向,以切实增强“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山西境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天然、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整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充实实践教学内容,拓展实践教学空间,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构建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实践教学载体。把三晋红色文化资源融入课程实践教学,能够增强教学的亲和力、说服力;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国史,认识"三个选择";强化教学的引导功能。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是教师谋划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劳动过程,也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纲要》课教学设计艺术,应当主要注意准确把握和理解《纲要》课课程定位、科学组织和处理《纲要》课教学内容、全面了解和掌握《纲要》课教学对象、精心选择和准备《纲要》课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延安精神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价值导向、主题主线以及教学实践上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延安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内容上要准确把握延安精神的本质与核心,重点关注中国人民在延安奋斗的主题及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及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原因,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在融合路径上,要精心研究教学内容,灵活利用红色资源,积极推进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快速发展,学生素质也在不断提升,微课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授课形式,将这种方式结合到初中的语文授课中,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重点难点也会更加的通俗易懂,这篇文章是作者结合自己实际教学总结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推进“四史”教育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是高等院校加强“四史”教育的重要阵地。将地方红色资源与纲要课有效融合,有利于提升纲要课的教学质量。这就需要遵循育人原则,改变教学理念;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转换思维方式,创新话语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更新教学方法;构建考核体系,优化评价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党史观,提升思辨能力,强化历史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