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唐代从谂禅师之赵州禅与当代净慧长老之生活禅作了一些探讨,力图找到二者内在的联系与共同之处。作者认为:赵州禅与生活禅之内核乃一脉所承,都是六祖慧能禅法的继承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禅是赵州禅基本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华严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依《华严经》立宗,以其高度的哲学思辨、恢弘的气势、殊胜的境界历来备受僧俗青睐。法界缘起观是华严宗发挥《华严经》主旨,吸收其他宗派之理论,兼容并蓄、推陈出新的结晶,是华严宗教义之根基,有着深邃的哲学义理,诸如“三界唯心”、“体用不二”、“理事无碍”等,不仅是佛教哲理的精彩演绎,更是代表了当时中国哲学的最高水平,并直接开启了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3.
《华严经》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当中的华严宗的根本经典,有人把华严经叫作经中之王。这部经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译本,一是晋译的六十卷《华严经》,二是唐译的八十卷《华严经》,三是唐译的四十卷《华严经》。全经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一部了解大乘佛教的好书。问题是,其中有一段关于婆须蜜多女的经文,在晋译《华严经》中显得极为模糊,只有对照唐译的八十卷《华严经》才变得清楚。本文将对这种现象从翻译学的角度来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围绕<华严经>普贤十大行愿的第八愿--常随佛学、<净行品>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结合华严宗与中国佛教其他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体系,总结与论述华严终生学习观,进而提出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终生学习理念.  相似文献   

5.
《华严经》是华严宗据以立宗的重要经典,曾被译入回鹘文广为流传.在现知的回鹘文写、刻本中,既有《四十华严》,也有《八十华严》.本文释读了近期于私人收藏品中新发现的回鹘文《华严经》折子式写本一件,内容属于《八十华严》第二十一卷《十无尽藏品》中的开首部分,讲述了菩萨十无尽藏的一一行相.本文对该文献进行了拉丁文转写、汉语翻译和简单注释.  相似文献   

6.
圆悟克勤一方面通过对《华严经》的诠释,将“卢舍那佛”视为人人本具的本妙觉心,又将“华藏庄严世界海”看做禅者的悟境,并和日常生活世界有机结合起来,华藏海重重无尽交融、生活世界亦是处处透露真机,形成了解脱不离世间、世出世间本是一体无二的禅思想;另一方面,他对华严教学之“四法界”说进行了批判,对其中之“事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的理解渗透了禅者於一言一行、一事一物的当下悟入心性本源的禅悟历程。他虽赞同华严事事无碍法界,认为前三者有将“理”与“事”打作两截的可能,但依然认为“四法界”说是概念性的,是以言说的方式表达的观念的世界,与禅宗所追寻的生机活泼的真实世界及圆融无碍、不落踪迹的宗风有别。  相似文献   

7.
随着《华严经》的翻译和传播,我国从北朝始出现了一种法界卢舍那佛的图像。本文简述了敦煌卢舍那佛像的分布,探讨了敦煌卢舍那佛法界图像的内容及义理、艺术特点等。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一生与佛教禅宗关系密切,佛教禅学思想对他的诗歌创作和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唐代,虽然儒、释、道三教鼎立,但事实上佛教的发展最为兴盛,各种佛教宗派相继发展成熟。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宗派有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而禅宗对封建士大夫文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普遍而重要。许多著名诗人皆曾学佛参禅,如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人皆与佛教关系密切,在他们的诗歌中也深深打上了禅的印记。所以,尽管以禅喻诗的理论在宋代才开始出现,而禅与诗的联系则在唐代便已发生。此时,禅宗迅速发展,已渗透于其他各宗派之中,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和生命力,也愈加为  相似文献   

9.
杨学静 《学子》2014,(8):47-47
多萝茜·洛·诺特尔在《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一文中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小说《太白山记》和《烟》中的佛禅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融佛禅义理于作品,传达出一定的佛禅思想;二是创作时运用佛禅的独特思维方式,以“超言绝虑”的直觉顿悟式思维获取艺术灵感;三是营构作品独特的意境,使之具有禅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杏雨书屋所藏敦煌写卷羽56号为玄应《一切经音义》卷1《大方广佛华严经》第3至第6卷的内容。该文移录了此残卷的内容,并以高丽藏本、碛砂藏本、《慧琳音义》转录之《玄应音义》以及碛砂藏本《华严经》经文对勘,作了详细的校勘。在此基础上,就写卷《玄应音义》与慧琳本之关系、《玄应音义》所据佛陀跋陀罗译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与敦煌写卷《大方广佛华严经》以及传世本《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卷品开合不同以及高丽藏本、碛砂藏本与慧琳本的关系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老》     
(魔幻大作《遗产》三部曲之二)作者:犤美犦克里斯托弗·鲍里尼出版:接力出版社定价:36.80元泰坦:上期我们介绍了《遗产》三部曲第一部《伊拉龙》,本期给大家带来第二部《长老》的简介和作者写作心得。在第一部《伊拉龙》中,少年伊拉龙在森林中发现了蓝色的龙蛋,一夜之间,伊拉龙的平凡生活彻底粉碎,他突然闯入一个由命运、魔法、力量组成的危险的全新世界。伊拉龙和他的龙“蓝儿”走向了传奇般的命运……《长老》是《遗产》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与邪恶的鬼魂殊死战斗后,身负重伤的伊拉龙躺在地上不省人事,有个自称瘸子完人的长者通过意念和他取…  相似文献   

13.
关键词:《二程遗书》卷一系二程门人李端伯所录,其第一条内容是程颢与韩维之间的儒佛之辨.学界普遍认为此条语录学术价值重大.如果能将哲学义理还原到具体的历史语境·对于全面和深刻理解义理本身相当重要.考察可见,该论辩牵涉到出二程与其友人韩维等于元丰四年四月在颖昌的学术集会,即《二程遗书》卷二吕大临所记“昨日之会”节.此学术集会的澄清,不仅有助于深入把握明道的相关重要理学思想·也有助于把握当时具有普遍性的学术和文化实况.  相似文献   

14.
《周易》诠释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周易》置于何种语境之中加以诠释;《周易》究竟是占筮书还是以类比为特点的思维工具书,直接关系到吉、凶断语是"贞占"之辞还是价值判断的诠释。必须屏除象数派与义理派的门户之见,只有象数与义理的结合诠释,才能准确把握和完整体现《周易》思想。《易传》在《周易》诠释中具有重要参考作用,但也应注意《易传》在某些方面的失误。能否运用西方文化包括西方哲学尤其西方符号学等理论诠释《周易》,《周易》现代诠释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将其类比思维方式从形式方面加以发掘整理,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思维特点的类比逻辑理论体系提供最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对于刘向易学,学界研究较少。刘向虽然没有易学的专门著作,但在他的奏疏以及《洪范五行传论》《列女传》《说苑》《新序》等著作中,我们能看到其关于《周易》的相关思想。在奏疏中,刘向对《周易》的征引只是注重义理方面的阐发,并不看重灾异思想。在中秘校书的过程中,刘向看到《尚书·洪范》而作《洪范五行传论》。受此影响,刘向征引《周易》开始注重其中的象数灾异思想。在《列女传》《新序》《说苑》中,刘向对于《周易》的解释也表现出了义理阐发和象数灾异兼用的倾向。刘向在易学中注重象数灾异思想的动因并非源自《周易》本身,而是与其本人杂有齐学的思想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正《清平乐·村居》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词,辛弃疾将偶然捕捉到的一个生活镜头定格下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一家五口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这幅图画触动了作者的内心,他沉醉于这种悠闲宁静、美好和谐的情境之中。一个"醉"字浓缩了作者的内心情感。新生代名师温涛和特级教师魏星同课异构,围绕"醉"字建构课堂,温涛老师精雕细琢,读中品"醉",魏星老师去尽繁华,议中品"醉",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一则故事《小和尚和长老》。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有人借此越墙到寺外。长老搬走了椅子,在那等候。午夜,外山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的小和尚忽然发现椅子已变成了长老,他仓皇逃去。以后的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长老的发落。  相似文献   

18.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别具慧眼地找到了庄子与禅的契合点,使读者从这一角度,对《庄子)有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相似文献   

19.
行公走了!孤陋寡闻的我才从《中国青年报》的网页上读到消息:“2月24日凌晨2 时左右,国学大师张中行因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辞世,享年98 岁。”时下京城各界正沉浸在追忆之中,新浪网、人民网等网站也有众多网友发帖悼念, 虽然“他的去世,是又一座‘图书馆’和‘知识库’的坍塌”,但我想,街市终究会“依旧太平”的。其实,行公的成就生前都白字黑字写在纸上,似乎无须聒噪:《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月旦集》、《禅外说禅》、《说梦草》《顺生论》、《流年碎影》,《文言与  相似文献   

20.
刘娟 《高中生之友》2011,(22):28-29
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郡尉氏县(今属河南省)人。"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他生活在一个政治上极其动荡的年代,一生碰上了两次所谓的"禅代之局":少年时看到了汉禅位于魏,晚年时则又逼近了一次禅代(他死后两年,魏禅位于晋),尤其是后一个禅代,统治集团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