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美国发生了一场有多种社会力量参与,对美国教育和心理学、社会学产生广泛影响的儿童研究运动。这场运动的发起和推动离不开霍尔的努力。霍尔被誉为“儿童研究之父”。在儿童研究运动中,霍尔做了大量关于儿童的调查和研究,建构了其教育思想体系。他还提议并主持多次儿童研究会议,帮助建立了许多儿童研究协会,引导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速了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发展,为现代教育科学的探索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杜威与美国的儿童研究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美国教育中,约翰·杜威不仅是美国进步教育的领袖,也是儿童研究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美国儿童研究运动中,杜威参与其中,关注运动的进程,为运动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杜威参与美国儿童研究运动的经历及其思考不仅成为他教育思想和实践的组成部分,也成为现代教育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大陆儿童托管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运作模式,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从比较的视角认真分析我国托管教育与美国托管教育的异同及其深层的原因,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明确托管教育的定位,完善制度建设是解决现阶段我国托管教育问题的重选择。  相似文献   

4.
内战前,童工劳动在美国是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童工成为许多新建工厂的重要劳动力,人数一度占到工厂工人的1/3左右;整体雇佣多子女家庭是许多工厂主乐意采用的策略,1830年前后,这种做法在许多地方相当盛行。童工的大量使用与当时的劳动力缺乏、童工劳动力价格低廉以及清教徒劳动观念的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童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状况非常恶劣,通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且人身自由还受到严格的限制。随着童工问题的日益严重,限制使用童工劳动的呼声也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5.
试析美国教育改革计划《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教育改革计划正在美国如火如荼地进行,它表明了新世纪美国政府的教育改革方向.文章试从该计划改革的背景、实施状况、特点进行分析,以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美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6.
Diego 《初中生》2018,(6):41-44
美国,这个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去年(2017年7月4日)刚刚度过它的第241个生日.与有着5000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和一个建筑动辄有几百上千年历史的欧洲国家相比,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 也许因为年轻,以及它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得非常强大,且一直处于富足状态,所以,在美国长大的人,总带着一些“不谙世事”的天真和浪漫,像蜜罐里长大而不知忧愁的维尼熊.也正是因为年轻,美国人特别勤奋,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无穷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研究在民众追求教育的公平、效果和效率的动力推动下,从对一般性的"托幼机构教育是否利于儿童发展"问题的分析,逐渐深入、具体为对"怎样的托幼机构教育更有利于儿童发展"和"如何提供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教育"等问题的探究;研究范式从条件-结果模式逐渐转向生态模式,研究设计从考察短期效果的简单横断研究转向分析长期效果的复杂的长期追踪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预防性侵儿童犯罪的主要举措分为两大类:一是来自司法系统的措施,如罪犯登记、社区通知、住处限制、强制性背景审查、判刑入狱和延长刑期等.二是来自教育领域的措施,教育儿童怎样分辨危险的环境和拒绝性侵者的策略,教育受害者要勇敢地揭露罪犯,减少受害者的自我谴责和羞耻感,促进旁观者帮忙等.除此之外,还有心理辅导与治疗和社区预防等其他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全美高校与雇主协会是美国最为著名的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其服务内容广泛,如提供就业信息;资助各种与就业有关的研究与活动;举办多种与就业相关的培训与讨论会等。该组织特点突出,提供信息的渠道多、内容丰富、检索方便;促进就业的方式多;工作准则严格等,对我国大学生就业中介组织的发展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美国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的内容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美国第二大贫困儿童早期保教项目,"儿童保育与发展专款"项目以立法为保障,以政府为主导,以地方自主管理为原则,目标明确,体系完整,强调家长的参与,注重保教质量的提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美国0~5岁贫困儿童早期补偿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17.
The author, Principal of a College of Education, reviews the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in educational television in the past ten years in Britai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se changes. If educational television has had a raw deal, some at least of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is lies at the door of its own practitioners, who need to try to look ahead with greater foresight to the coming decade.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