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工经济的发展正影响着我国的行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形态变化,由此产生的零工就业模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契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湾区发展战略,零工经济对大湾区的建设有重要意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阐述我国目前零工就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生零工就业的模式及路径.提出零工就业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的三个转变方向和措施,通过加快就业指导观念的调整、完善就业支持体系的建立、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抓住零工就业的机遇,更好地适应零工经济时代的职业变革.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技术的助推下,零工经济应运而生。零工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就业模式,兼具传统零工模式和“互联网+零工”的特征,具有增加就业的巨大潜力。农业转移人口是市场经济的“轻步兵”,是国家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水平,是民生之本。面对零工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政府、互联网平台和农业转移人口个人三方应共同努力,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权益,使未来的就业形势向稳、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孙昱 《职教通讯》2022,(2):88-93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职业不断合并、消亡,共享经济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催生了一种新经济形态——零工经济。以“U盘就业”、斜杠青年为代表的多职业现象和就业群体不断涌现,一人多职成为“零工经济”背景下的普遍就业方式。在“零工经济”背景下,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工作内容更加多元,就业渠道更加广阔,这对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应该根据零工经济的特点和影响,探索新经济形态下高职学生“U盘就业”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推进现代学徒制度、构建跨界化课程体系、树立项目化的教学理念、开展多岗化实践体验、建立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完善职业生涯辅导机制等路径,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新需求的多职业技能组合和职业跨界能力的人才,确保高职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当前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零工资就业现象出发,深入分析了大学生零工资就业的成因;从法律法规要求、就业市场管理等角度,审视了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提出了从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管理,增强大学生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创建良好的大学生就业环境等方面,正确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理性地、审慎地对待零工资就业。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平台的持续扩张使零工经济这一用工形式迅速得以普及。但其临时性、碎片化的特点,对于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却会产生影响。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问题为研究对象,构建精算模型,并对模型涉及的参数做出假设进行测算,以直观反映零工经济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工经济的用工方式会阻碍员工参与养老保险,从而使养老保险的收入与结余均减少,且结余的减少幅度大于收入减少幅度,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建议灵活调整零工经济从业者的缴费基数,建立以公民身份为基础的社会保险体系,取消零工经济从业者参保的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6.
零工经济模式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着权责确定难、薪资标准乱、诚信监管难、法治保障缺等困境,鉴于灵活就业群体自主选择追求利益期望值并对完成工作任务有一定把握,文章基于“期望理论”构建了零工经济模式下“用工企业+零工就业者”模式、“用工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商/平台+零工就业者”模式的薪酬管理制度,并在进一步分析使用情景基础上,对零工薪酬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全球养老金领域共有六大类养老金个人账户,分布于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领域,但对零工劳动者存在制度包容性不足和缺乏可携带性的问题。我国三支柱养老金均有个人账户,但该制度有五项严重“漏损”,难以对零工劳动者形成有效覆盖。近年来,为满足零工经济的劳动权益保障要求,一些国家对养老金个人账户进行改良和创新,形成不少有益实践。本文在这些实践基础上,提出“账户养老金”概念和“3+3”功能的思考,从制度原则、管理主体和账户属性重构养老金个人账户,提出“账户养老金”的实现路径,即覆盖无歧视、责任明晰化、缴费灵活化、功能综合化、福利可携带、管理公共化,以期在改进养老金个人账户对零工经济适应性方面,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从零工资就业看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零工资就业的现象出发 ,就出现零工资就业的原因、实践能力在大学生素质结构中的地位及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认识的几种误解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原则和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零工资就业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出现的以放弃工资和福利待遇为代价谋取工作岗位的特殊现象。作为就业市场的一种新现象,它得到了社会的的关注。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协议不是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大学生零工资就业应视为"准就业",当大学生受到损害时比照正常就业者待遇进行损害赔偿。政府对这种现象可取政府起薪指导价的政策进行引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Nature2020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综合运用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博士后职业前景的基本情况,探索导师支持对于博士后职业前景的影响机制,以及工作满意度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博士后职业前景的总体状况差强人意;导师支持与工作满意度、博士后职业前景显著正相关;工作满意度能够显著预测博士后职业前景,并在导师支持对博士后职业前景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为改善博士后未来职业发展,亟需开拓非学术就业市场,促进博士后就业多元化;完善导师支持结构体系,优化支持指导的有效性;构建平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博士后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高水平运动员成绩资本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对于运动员在退役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转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水平运动员成绩资本、高水平运动员群体特征、高水平运动员成绩资本的重要性,并从就业思想转换、社会地位、职位选择、职位转换等方面分析高水平运动员成绩资本对职业发展的影响,以此为基础促使高水平运动员转换就业思想,实现运动员未来职业的选择与转换,以期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了“零工资就业”现象。笔者认为,透过现象,究其本质,主要是大学生自我定位较高,城市就业志向严重,学校教育模式落后于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蒋越 《教育与职业》2022,(22):60-67
零工经济迅猛发展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这需要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来实现,跨界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为应对挑战的关键举措。高质量的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有利于我国职业教育从边缘到中心、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其构建要以坚持“立德树人”,凸显中国特色;立足“四链”对接,支撑发展需求;依托“高地平台”,聚力能力提升;着力打造“样板”,实现示范引领为关键点,通过实现团队技术技能积累、赋能团队跨界能力提升、激励团队服务能力提高、扶持团队辐射范围拓展、扩大团队整体价值增值来打造高质量高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培养零工经济所需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对于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有着不可小觑的现实意义,更是直接决定着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及可持续发展。运用SWOT模型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探究未来发展对策,以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5.
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指出了残疾人体育活动的问题,并提出了残疾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和社会公共服务支撑.通过残疾人自身的体育活动,使残疾人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充分实现了残疾人个体的价值,提高了残疾人群体的社会地位.残疾人的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组成部分,残疾人体育事业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下获得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对受教育者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事关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本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以不同教育类型样本初职和现职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为主要测量指标,借鉴地位获得模型,构建教育与社会地位获得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职业教育对个体初职和现职社会地位获得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教育类型间及职业教育群体内部社会地位获得的差异。实证结果显示,接受了职业教育的群体具有较好的初职地位,表明职业教育为个体社会地位获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职业教育对农村户籍和女性群体社会地位的提升更为显著。但相较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对个体现职地位提升缺乏可持续的支持。为此,要确保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应有地位,有针对性地扶持弱势群体,加强通用技能培训,优化职业教育毕业生社会地位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瑞士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了相辅相生的循环系统。在这个循环系统中,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准备教育,中、高等职业教育及职业继续教育三部分对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进行职业意识渗透,就业能力培养及就业岗位中的指导与继续教育,最终实现个体就业质量的提升。针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可以从早期职业渗透、坚持适度教育及为个体就业提供终身支持三个方面改进,以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8.
就业价值观是个体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自我定位,它不仅对个体选择职业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个体未来发展也十分重要。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就业价值观是职业院校职业教育的重点。本文探讨了高职呼叫专业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期望已转向个人职业功能提升和职业发展需求层面,学校就业扶助工作的重心也应转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上来。本文从高校人才培养视角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通过对培养效果进行多角度评价,结合学生个体需求的差异,以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就业价值观三个就业核心要素为研究重点,构建合乎这个群体特点的多维度、全程化、交叉融合式的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目的在于帮助他们做好职业选择和决策,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提高就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这一特殊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工作,需要政府、高校、毕业生个体共同努力。特别是作为高等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应注重工作的创新和实效,努力做好"加强就业指导、开拓就业市场、推进全面就业、开展跟踪调查"等重点工作,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新局面,实现就业困难群体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