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语言学家菲尔墨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并把语义引入语法研究.本文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结构、转换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出发,描绘了一幅简略的格语法概论图,由此推知此理论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格"辨》(The Case for Case)一文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摩创立格语法的经典文献。文章通过梳理《"格"辨》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重点解读该文中格语法的体系建构。文章认为,《"格"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深层结构中引入格以实现对转换语法的修正,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创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格语法体系;《"格"辨》的意义在于将语义和句法结合,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日语补格助词"に"和"と"在句子结构及语义关系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运用得当与否,关系到句子表达是否符合逻辑.而且即使是符合逻辑的表达,意境不同,表示的意义和作用也不同,在使用和解释上也会出现差异.在研究"に格"和"と格"语法意义时,对其所照应的相互动词进行配价分析尤为重要.文章着重分析、归类"に格"和"と格"在句子结构及语义关系上运用得当与否,是否符合逻辑.  相似文献   

4.
传统语法中的主语、宾语、状语等语法关系只是句子表层结构方面的概念,在句子深层结构的分析中要重视施事、受事、受益、时间和处所等概念所表示的句法语义关系。深层结构的句法语义关系经过一定的转换可表现为句子的主语、谓语或宾语等,但与表层结构的句法关系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格语法认为,句子的深层结构由情态和命题组成。以动词为中心来分析句子深层结构格关系的格语法克服了转换生成语法对语义重视不足的缺陷,表明表层结构的主语并不一定是深层结构的施事格,句子深层结构的成分排列不是以句序为顺序,而是以各成分的语义及其与动词的关系为顺序,排列成用业显示其深层结构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格”辨》(TheCaseforCase)一文是美国语言学家菲尔摩创立格语法的经典文献。文章通过梳理《“格”辨》中格、格框架以及深层格等核心概念,重点解读该文中格语法的体系建构。文章认为,《“格”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深层结构中引入格以实现对转换语法的修正,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创立具有普遍意义的格语法体系;《“格”辨》的意义在于将语义和句法结合,开启句法语义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格”     
《考试周刊》2015,(57):90-91
格是个语法范畴,在传统语法里,格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的关系。英语里现存两种格:名词属格和代词的主、宾格。C.J.Fillmore的格语法是以动词为中心的深层语法,揭示了语义和句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格语法是一种面向语义的语法分析模式。格语法关注结构与语义之间的关系,强调不同语言表层结构的特殊性及深层结构的普遍性,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目前该理论在自然语言的信息提取、语言互译、机器翻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哈萨克语“与格”是在语言交际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格”,对其运用规律,有必要进行研究.所谓“格”是一种语法范畴,即“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示名词、代词等在语言结构中同其他词的种种关系.”本文试图对哈萨克语“与格”在语言结构中与哪些词有关及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翟明女 《文教资料》2008,(31):34-35
本文从格语法"促进了转换生成语法的完美与发展"、"促成了一些新语法理论的建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三方面论述了格语法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格语法存在于句子的深层结构中,是一个区别于传统语法概念的范畴,工具格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马来语使用词汇dengan来标记工具格,在使用过程中,基于人类的认知方式,标记dengan拓展出以工具格典型用例为基础,但又区别于工具格原初用法的其他功能。基于工具格功能拓展所具有的跨语言共性,结合马来语实例,本文分析和揭示了其功能拓展的现象及现象背后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运用转换语法手段,拟就英语与格动词结构分类及其结构和语义关系作些初步探讨,以供读者参考。 一、与格动词一般结构 1.1.与格动词(Dative Verb)即带双宾语的动词。一为直接宾语(Direct Object),其功能是受动的(affected);另一个是间接宾语(Indirect Object),其功能是接受(recipient)。动词与双宾语的语法关系一般凭借语序或添加介词等语法手段来表示,该句式的表层结构关系一般为: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特点是重意合、轻形态,以语义为主,非受事宾语就是具体体现。格语法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研究句法结构是从深层语义关系揭示表层句法结构关系,也是以语义为主。可见,汉语和格语法都重语义。故用格语法理论解释汉语非受事宾语与动词间的关系,具有说服力。汉语教学中,格语法适用于非受事宾语。  相似文献   

13.
张林 《现代语文》2009,(8):27-29
现代汉语中像"冰融化了""门开了"之类的句子,过去都被误解成"无标记被动句",这种只考虑语义,不考虑句法的思路是有问题的.这类句式应该被看成"作格结构".转换生成语法在对作格结构进行研究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从最新的"最简方案"理论入手,以"特征核查"等为手段,我们可以为现代汉语作格结构的句法生成提供一个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四字格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呈现了结构不一、语义凝固性不强、言简意赅的语法特征,这些"与时俱进"的四字短语我们称之为新四字格.新四字格在公文中使用广泛灵活,固定性不强,但衍生能力很强,表现出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格语法简述     
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格语法这一概念,从句法语义关系方面对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第二阶段的标准理论进行了修正.文章从格语法的起源、含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各自特点等诸方面简述了格语法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形式语义学的发展颇具生机,已成为语义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学派之一.本文讨论形式语义学,重点介绍了"蒙太格语法"(Montague Grammar).蒙太格语法(简称MG)是美国逻辑学家蒙太格创立的一种用数理逻辑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形式语义学理论,它在当代逻辑学、语言学、语言哲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现代逻辑和现代语言学为出发点,系统阐述蒙太格语法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近二十多年来,语法研究有了飞速的发展。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思维空间的不断拓展,对语言现象观察的视野也不断扩大,一幅幅多维视野中的色彩斑斓的现代语法画面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格语法(Case Grammar)便是其中之一。它博采众长,把当代语法学派的新成果熔于一炉,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这个新体系从宏观到微观,从表层到深层,从多维的语法平面广度上对句子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四个部分:一、从语法关系简析,指出三字格语料大体具备汉语语法关系的各种结构类型。二、从语法功能简析。分析了三字格的实词语和文言复式虚词的语法功能,分析了三字格的古白话词语中的有关特异现象和现代口语中的虚实复合结构。三、有关表现内容问题。专就消极、贬义、揶榆性的三字格词语作了例举性的分类,并对其形成因素作了探讨。四、有关表现形式问题,也从近20项的列举分类对三字格词语的表现形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汉语存现句自上世纪40年代由吕叔湘先生提出后(时称存在句)至今,对该句型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方法、研究层面、研究角度方面均有拓展。本文将运用格语法理论,参合汉语语法学界关于语义格研究的成果。尝试对汉语存现句深层语义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汉语介词有“赋格”的作用。介词“用”所标记的格关系主要有工具格、材料格、方式格三种。本文从格语法的角度,运用变换分析和语义指向分析等方法,对后跟体词性成分NP的介词“用”所标记的三种格关系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