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广泛调研、公开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并自3月1日起施行。《规则》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教育热点问题,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作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法对具有过错行为的学生实施惩戒的职权.这项职权是维护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职权.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存在因无法掌握清晰的惩戒边界而导致惩戒失当的情况,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明确教育惩戒的边界,依法行使惩戒权,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矫治学生的不当行为.文章从三重维度对教师惩戒边界进行分析,即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前提、原则与程序.  相似文献   

3.
晋涛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51-58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教育惩戒的本质是一种教育行为,具有育人属性和发展属性,其价值目标在于培育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中,需要厘清教育惩戒的概念和学生规则意识的内涵,明晰教育惩戒视角下学生规则意识培育的立论基础,通过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同,鼓励家长参与规则制定,提升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实效等途径,切实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5.
刘悦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74-84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刘悦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20):74-84
美国教育惩戒权数百年来大致经历了教育惩戒现代化、零容忍教育惩戒兴起和教育惩戒二元化三个发展阶段.美国教育惩戒权的发展史对我国主要有两点启示:一是尊重教育规律,理性、宽容看待学生的违纪违规行为;二是教育惩戒应对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预防、正向引导和关系进行修复.2020年,我国公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这对我国教育惩戒的立法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但仍然存在重惩戒轻预防和重惩罚轻修复的缺憾.未来,我国教育惩戒应当从建立学生违纪违规的预防体系、增加恢复性教育惩戒措施、制定《教育惩戒实施细则》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是知识生产能力系统化规划化培养的最后环节。研究生教育的自身规律决定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性,外部环境的改变致使研究生思政教育不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尾巴,甚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期;研究生思政教育是大学思政教育的标杆,其成效还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当前,我国研究生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等方面存在缺憾,构建系统化的理论课程体系,健全体制机制,推动工作队伍向理论化、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是强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德育》2021,(1):78-78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其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新兴通讯手段功能,通过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于创新教育方法,密切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初中学子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具体来说,要紧密依托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认真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教育问题,将初中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1.
12.
沂蒙精神发端于革命战争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注入了新的时代元素,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沂蒙精神所蕴含的"吃苦耐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和"开拓进取"的红色基因不仅是当代青年学生优良品质形成的精神源泉,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载体.把沂蒙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对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思路具有重...  相似文献   

13.
马晓辉  裴毅 《成才之路》2023,(17):37-40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将思想政治教育和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有效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是新时代农科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安徽科技学院立足实际,坚持立德树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厚植农科研究生“一懂两爱”的“大国三农”情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国三农”教育联动机制的生动案例,为涉农院校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重点论述了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阐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与立德树人不是等同关系.混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要么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代替立德树人,要么是抽象地以立德树人代替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倾向对于人才培养来说都是不利的.前者使思想政治教育空泛化和标签化;后者则是放弃思想政治教育使立德树人失去正确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立德树人之间是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思想政治教...  相似文献   

16.
立德树人视角下学生资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资助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工作,不仅仅具有经济扶助的功能,更具有诸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需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调适、完善与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为其提供了诸多的契机。环视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实场域,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显得非常有限。鉴于此,高校应主动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借助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学生资助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着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合理的消费观、正确的经济价值观,提升当代大学生对党、国家以及社会主义的认同,以此充分发挥学生资助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等功能,力求学生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对大国博弈严峻挑战的需要.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学术道德教育、创新文化教育为重点,以课程育人、科研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为抓手,有效加以推进,培...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行业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环节,也是党和国家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现状及其特点,解析立德树人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深化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将提升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养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基础和重点工作来抓。笔者论述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如何努力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进步的青年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高我国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