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2023年全国数学卷和新高考数学卷为研究对象,基于武小鹏提出的综合难度分析模型,对比研究四套高考数学试卷的综合难度系数.研究发现:四套试卷对科学背景和生活背景均有考查;四套试卷均注重对运算水平和知识含量的考查;四套试卷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要求比较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对广东省参与实施的“3+1+2”新高考模式改革前后的2020年数学高考理科I卷和2021、2022年数学新高考I卷的综合难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高考I卷的试题“综合难度”和“运算水平”、“推理能力”、“知识含量”、“认知水平”这4项难度系数都明显高于2020年高考理科I卷,同时新高考I卷的解答题更注重小问之间的联系.针对以上研究结果,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重视培养解决多知识点交叉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深度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对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数学新高考Ⅰ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22年新高考Ⅰ卷在“知识含量”“思维方向”“认知水平”三个因素上的难度系数以及整份试卷的综合难度系数均高于前两年.对教学提出以下建议:立足课标、回归教材,做好整体规划、注重多元联系;把握本质、注重应用,培养高阶思维、提升关键能力;厚实阅读、丰富阅历,发展核心素养、实现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择、公开透明的原则.而试题的难度是评价试卷质量的重要维度,因此有必要对不同高考数学试卷进行难度的比较研究.文章基于AHP理论构建的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分析新高考Ⅰ卷、Ⅱ卷及全国甲卷、乙卷.在此基础上借助离散系数分析不同试卷难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试题综合难度是评价试题质量的重要指标。基于数学试题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从情境、参数、运算水平、推理能力、思维方向、知识含量、认知水平、阅读量8个因素,对2021—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6套数学试题进行编码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在情境、参数、思维方向、知识含量4个因素上,6套试题难度一致性较好;在认知水平、推理能力、运算水平和阅读量4个因素上,6套试题难度有所波动;文科卷各难度因素水平整体低于理科卷;高考数学试题对认知水平、运算水平和阅读量提出了较高要求,对思维方向、情境的考查有待进一步加强。建议重视数学思维素养的考查,提升设问的可操作性;适当增加现实情境和科学情境的考查,创新情境呈现方式;重视数学阅读能力的考查,丰富试题结构。  相似文献   

6.
张珅 《理科爱好者》2022,(3):156-159
文章使用综合难度模型,依据“三校生”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对“认知水平”“背景因素”“运算”“知识含量”和“推理”五因素各水平进行重新划分,对2019年和2020年的试题进行难度分析。研究发现,2019年试题在上述五个因素上都要比2020年试卷略微难一点,但相差不大,总体比较平稳。  相似文献   

7.
借鉴鲍建生团队提出武小鹏团队修改的综合难度模型,结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确定影响试题难度的六个因素以及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2021-2023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进行分项难度和综合难度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云南省近三年的中考数学试题6个因素的难度水平逐渐趋于均衡;试题背景因素逐渐增加,运算水平、推理能力、认知水平三个因素对试题整体的难度影响最大.同时,根据试题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思考和改进的中考命题问题,为一线教师数学教学的实施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鲍建生的综合难度分析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个适用于物理试题难度分析的模型,以期对试题难度分析和日常教学提供帮助.通过对2022年和2023年高考物理全国甲卷试题难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套试题在各难度因素取向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但2023年试题综合难度低于2022年试题,且2023年试题侧重于对知识应用的考查,在此基础上对日常教学和试题命制提出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9.
参照课程标准中学业质量的三个水平,从背景因素、运算水平、推理能力、知识含量、参数因素、认知水平6个试题难度因素,构建高考数学试题综合难度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和试卷综合难度量化公式,对2020—2022年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共6套数学卷进行试题难度编码与评析。研究表明,新高考数学卷Ⅰ卷、Ⅱ卷在综合难度、分项指标难度上基本稳定,综合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的要求较为吻合;相较于2020和2021年,2022年新高考数学卷综合难度有所提高,在运算水平、推理能力、知识含量、参数因素、认知水平等因素上难度略有增加。未来,新高考数学卷无论在试卷整体综合难度上还是在单一因素难度上都应维持相对稳定,稳中渐变,避免某一难度指标的较大变化;加强试题背景的丰富性,均衡试题情境类型;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和探究性,适度降低运算水平、推理能力考查难度。  相似文献   

10.
试题难度是反映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利用综合难度系数模型,从“背景因素”“是否含参”“运算水平”“推理能力”“知识含量”“解题方式”“认知水平”“条件含量”“阅读量”9个维度对2019年、2020年全国卷Ⅲ、2021年全国甲卷理科数学试题进行编码和分析.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甲卷较2019、2020年全国卷Ⅲ理科数学试题难度有所提升.建议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核心素养的新课改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中考数学试题背景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但是这在教学中容易被师生忽视。其实,研究中考数学试题的背景很有价值。文章基于综合难度模型,以2015—2020年大庆市中考数学试题为例,分析中考数学试题背景的变化及其趋势,并根据其变化规律给正在备考的学生提出复习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为达成“以考促学”的复习目标,多地在高三上学期期末利用质量检测试卷检测考生复习情况.本文基于数学试题综合难度模型,数学核心素养,采用定量研究进行新高考数学试卷与质量检测试卷的比较研究,比较试卷各难度因素水平占比、综合难度与核心素养考查情况.研究表明质检试卷的综合难度高于新高考试卷;质检试卷在含参试题,推理能力,知识含量三个难度因素的考查上要高于新高考试卷;新高考试卷能够更好地体现数学核心素养.在试题命制与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等方面得到六点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4.
试题难度是反映试卷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已有综合难度系数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综合难度系数模型进行完善,对近五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理科)中的数列试题难度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得出高考数列试题开始注重与情景相结合,逐步体现数学的实用性;数列试题与不同知识相结合,体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数列试题的多方面考查,体现数列考试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区域认知成为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考查内容和支撑点。文章以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甲卷为研究对象,从区域认知的视角,即区域认知程度、区域知识考查、区域情境类型、区域材料复杂度、区域试题设问方式5个维度及其下属的10个二级难度因素对试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试卷总体难度主要受区域认知程度、区域知识考查两个因素影响,其他难度因素各有特点。同时,针对命题提出5点建议:区域认知主题均衡化,重视“区域差异与联系”;区域认知能力多元化,关注“区域预测与规划能力”;区域认知情境多样化,补充“科学考察”背景;区域认知尺度多层化,增加“小尺度”比重;区域事象背景复杂化,展现“多区域时空综合”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2022年部分高考卷为例,从社会生活、数学史、科技创新和人文艺术四个角度剖析高考题中的数学文化,以期为数学文化教学及试题编写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教育评价的目标和内容也相应的做出了调整,由单一的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转向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相结合的评价.下面我们通过采用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分析重庆上海两地的中考试题.由于通常我们计算试题的平均难度实际上是被测试者的水平,而不是试题本身的难度;平均难度只是一个单一的量值,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试题难度已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非常关心的议题之一.以2011—2016年度高考数学全国卷(二)为研究对象,用综合难度模型法、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探析试题的难度变化趋势,以把握新课程高考数学的现状,析理命题变化的规律,更好地从事高中数学教与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渐落实,对中考数学试题综合难度进行研究有助于明确试题设置现状、把握中考数学走向.选取2020—2022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从背景、是否含参、运算、推理、知识含量、思维方向和认知水平七个维度对试题进行分析,并计算综合难度系数,得到三套试题的共性与差异:科学背景和逆向思维的试题占比均较低;知识含量维度的各水平占比相差较大,各具特色;认知水平维度的各水平占比均较不均衡;综合难度系数有一定差异.据此提出以下建议:适当增加科学背景试题占比,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应用意识;注重开设数学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适当提高分析水平试题比例,大力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依照课程标准命题,合理设置中考数学试题综合难度.  相似文献   

20.
高考数学试题体现育人导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022年高考数学试题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等情境,巧妙渗透育人功能;五育并举,加强体美劳教育,试题中渗透了体育观念、传递了劳动光荣、呈现了数学之美;灵活交叉语文、地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体现多元学科育人;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性,育人于无声无形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