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文在新的生育政策背景下,以贵州省多个高校的已婚青年教师生为样本,调查分析高教已婚青年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政策因素对高校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比较弱,而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高校教师的二孩生育意愿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2.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5):114-122
近四十年来,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生育决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利用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检测数据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普遍较低;年龄、户口性质、一孩性别等人口特征因素,均会对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社会和家庭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也会影响女性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社会公共服务的享受程度,也会极大地影响流动人口的二孩生育意愿。因此,应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职业女性二孩生育制度、加强"全面二孩"政策的宣传。  相似文献   

3.
生育正在成为关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事务。以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2731名教师的生育意愿及行为,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政策调整提供思路。研究发现,教师个人及家庭生育意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虽然他们对生育政策的调整反应积极,二孩生育率较高,但生育三孩意愿呈断崖式下跌;生育观念代际差异显著,年轻教师的生育意愿偏低,36—40岁年龄段教师或成为多孩生育主力军。比较而言,不同地域、岗位和工作性质的教师生育意愿明显不同,其中乡村教师多孩生育意愿强于城区教师;在编教师强于非在编教师;管理岗教师强于非管理岗教师(含班主任);职业稳定期教师强于职业上升期教师。总体而言,职业发展稳定性及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对教师群体的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要提高教师群体生育意愿,必须破解教育和养育的私人性和私利性,倡导社会养育和集体养育,建立成人与儿童随时可及、亲密友善、可信赖、相对稳定的养育和教育关系,减少生—养—育儿活动的无效和浪费,形成互助、节约育儿的社会效应,应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创建生育友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4.
生育意愿调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育意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其具体的变化与人口的相关变量有什么关系,需要进行实证研究,为科研工作者进行社会问题、人口问题的研究,以及政府制定、调整社会政策、人口政策提供翔实可靠的实证资料。我们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对当前人们的生育意愿状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当前人们普遍认为生育孩子数“一个太少,两个正好”;总体而言,目前重男轻女现象依然严重;人们生育孩子的功利性目的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有很大程度的减弱;人口城市化、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是间接控制人口出生率、控制性别比失衡的有力因素。  相似文献   

5.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正式实施,这是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正式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但单独二孩政策遇冷,二孩出生规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河北省的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年6月河北省11个地市及所辖县的生育意愿调查数据以及2016年3月沧州市生育意愿调查数据,进行不同特征人群的生育意愿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二孩生育意愿为62.33%。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职业、一孩性别、家庭类型、教育和社会资源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使用中山大学2014年CLDS(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微观数据构建Probit模型,采用分样本回归法研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流动意愿与二孩生育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流动意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二孩生育意愿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将社区是否有老年活动室和医院或诊所两个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投保将使二孩生育意愿下降19.9%,流动意愿每上升1个单位,二孩生育意愿降低4.78%;进而提出了优化养老保险产品以提倡多元化养老模式,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减轻农民的生计成本及负担,提升生育者的个人综合能力以增强其对生育成本的负担力,积极创建安全社区以增强邻里关系和谐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面二孩政策下漳州地区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助力漳州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方法:采用自制问卷《漳州地区二孩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调查》,就漳州市区县随机调查和筛查获得的53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结果:①漳州地区二孩生育问题得到大学学历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更多关注(占73.1%、44.5%));②总体上看,有二孩生育意愿的人群占多数(57%);③性别偏好上看,认为"男孩女孩都喜欢"的人群占多数(84%);④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有必要生育二孩(占64.9%),并且生育二孩能够增强家庭幸福;⑤育龄人群二孩生育意愿的强烈程度在性别、婚姻情况、是否是独生子女、配偶是否是独生子女(未婚者不计)、年龄和月收入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sig=0.024、P<0.05,sig=0.000、0.007、0.001、0.000、0.003、P<0.01);⑥年龄、抚养照顾孩子的精神压力、周边朋友生育二孩的影响对育龄人群二孩生育具有显著影响(Sig=0.042、0.038、0.039,P<0.05)。结论:本次调查突出的有六大发现。资政参考:在助推漳州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构建生育文明上具有多方面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宜宾学院学报》2017,(1):44-48
通过对南阳市H镇农村女青年的生育意愿的调查发现:其理想生育年龄段为26~30岁,理想子女数以2个为主,性别偏好于"男女都一样"。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养育成本和计生政策是四个显性影响因素,其中养育成本是制约"全面二孩"政策能否有效落实的关键因素。"全面二孩"政策激发了部分女性的二孩生育意愿,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有较大的实施空间,因而政府需重构和谐的家庭伦理体系,着力消除就业歧视,健全整体性配套制度,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人口结构不断调整,低水平的生育率和生育意愿已经成为中国人口现状的一个基本事实。实施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成为提高国民生育意愿和生育率的首要任务,对于促进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我国的婚育现状,发现目前我国的结婚率及生育率均呈持续走低态势,而影响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生育年龄、生育观念、生育成本、家庭责任等。对比国外现行的生育支持政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政府、单位、社会、家庭四个层面,探索建立全国统一的补贴制度、实行灵活的产假制度、发展公共托育服务、提倡平等承担家庭责任等政策支持举措,以期为我国生育政策的优化完善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镇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前教育资源均衡优化配置,保证适龄幼儿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研究认为:三孩生育政策下我国城镇幼儿园布局调整应坚持教育质量为本、决策程序公正、参与主体多元、弱势群体优先四重价值取向,实现从规模效应转向质量公平、从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从行政主导转向协同共治、从供给为本转向需求为本。基于幼儿发展为本重塑幼儿园布局调整目标,基于制度化的决策程序强化幼儿园布局调整决策信息的公开,基于多方参与促进幼儿园布局调整的民主性,基于利益相关者诉求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机制,基于弱势群体权益表达推进幼儿园布局调整的道义化,是当下及未来我国城镇幼儿园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12.
全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于2014年正式实施,但近一年现实表明,二孩申请远低于预期。本文认为,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存在"东亚现象"可以作为这一现象的理论解释。同时,决策前期的生育意愿调查受政策的逆反效应、舆论的助推效应和"搭班车"的社会心理效应的影响使得二孩生育意愿调查结果偏高。本文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在北京市东城区进行的三次生育意愿调查中双独家庭的调查数据和访谈资料,对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适用群体的生育行为进行了预估,并对生育政策进一步调整方向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理性选择的视角结合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Regress回归模型,关注流动人口生育意愿在新时期的转变.研究发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文化程度、子女结构三个因素会对流动人口的生育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由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流动人口在职业选择、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变化,也会对他们新生育观念的塑造产生影响.要想提高生育意愿,缓解老龄化的压力,保障可持续的人口红利就须在放开二孩政策的背景下,保证生育配套措施健全与完善,以解决流动人口生育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未来,三孩生育政策引发的学前适龄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学前教育系统的形态扩张,如何对幼儿园教师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成为城镇地区必然面临的问题。以自编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数量、质量、结构三个维度,从我国东部的浙江省、中部的湖南省、西部的重庆市三个省份32所城镇幼儿园中抽取505位幼儿园专任教师为样本,对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城镇幼儿园教师资源配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园教师数量不足,师幼比低;幼儿园教师编制少,职称评审制度不合理;幼儿园教师薪酬体系不健全,福利待遇低;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不完善,专业发展空间受限。建议:拓宽幼儿园教师资源供给方式,增加教师总量;研制幼儿园教师编制与职称评审制度,增强教师专业认同感;健全幼儿园教师薪酬体系,改善教师工资待遇;完善幼儿园教师培训制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优化生育理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生育政策进入新时代,必将对女性的生育自主权产生重大影响。关于生育自主权,学界有人格权说、身份权说、宪法权利说以及民事权利说等界说,但这些说法都不能完美解释生育自主权的本质特征,现有法律也尚未明确其概念和性质,这使得女性在行使生育自主权时遭遇主体范围、生育数量、知情选择以及生育方式等障碍。在优化生育理念下,建议未来立法确立女性生育自主权作为健康权具体权利类型的法律地位;法定生育外其他生育申请之"特殊情况"应设定兜底条款,建立并规范生育自主权和相关资源的合理交换以增强生育主体的包容性和健康服务;基于优生健康的考量,具体化未成年人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明确医师特殊注意义务以保障女性生育知情同意,确立自主生育方式的法定严格程序。通过优化生育理念的具体落实,使每个女性个体,而不是特定女性群体,能够充分享有生育自主权和优生健康保障,避免社会歧视,以便优化生育理念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作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群体,体制内人员生育意愿的释放对中国人口结构、整体人口素质提升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Ols和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体制内身份对生育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体制内家庭的平均生育数量比非体制内少生育0.19个,生育二胎以上概率比非体制内家庭低12.9%,体制内身份对生育数量选择影响是显著的;另外,户籍因素、教育程度、民族、初婚年龄都对居民的生育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优化既要关注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的提升效应,也应重点关注生育政策对中国人口结构和人口质量的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居民的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7~2008年在上海和兰州两地采用分层多阶段概率抽样调查所获得的1347个城市被访样本资料,考察城市居民二胎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实行了30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人们的二胎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明显,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步入婚育的城市居民更多认为一个孩子就很好;现代化观念对二胎意愿具有重要影响,强调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者更少赞同生育二胎。同时,城市居民二胎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上海,家庭收入水平较高者更希望生育两个孩子,而在兰州,有男孩偏好者更多认为两个孩子更理想。  相似文献   

18.
2016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对"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人口政策进入一个新阶段。文章通过收集了近几年中国人口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人口现状,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我国人口结构矛盾的问题。此外,借鉴于其他国家实行的鼓励生育措施,我国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社会福利政策来鼓励生育,提高人民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19.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进入到极低生育率时期。在此背景之下,高校青年女教师陷入职业发展与生育规划的矛盾之中。研究得出:高校青年女教师生育三胎意愿并不强烈,但对生育二胎接受度尚可;生育规划所带来的压力影响职业发展,生育后返岗压力和平衡家庭与事业变成了挑战。为此,从国家与社会、高校、家庭和自身的角度去给出建议:继续出台全方位的支持政策为育龄女性生育提供保障,对于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实施灵活管理的方法,家庭应为孕期和哺乳期青年女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照顾,自身要制定生育计划同时做好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20.
决定人们生育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是生育意愿,城市知识女性既是生育行为的施行者,也是生育的主体,研究城市知识女性的生育意愿,对于今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很有帮助。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在影响城市知识女性生育意愿的社会诸因素中,最主要的有:价值因素、经济因素、流动迁移和工作方式等四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