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四十年来,提升学术质量成为挪威大学学术评估制度改革的主旋律,相应学术质量评估制度建设历经探索期、建制期、成熟期三个阶段。与学术质量评估制度改革历程同步,演化出了同僚管治的学术型评估,行政规制的政策型评估,多元共治的混合型评估三大质量评估模式。在国际宏观、中观政策、微观组织三重环境“过滤器”的共同作用下,挪威大学学术质量评估改革形成。有效平衡学术质量评估实践的趋同压力、公共问责、学术自主的多元冲突,应平衡共性竞争与本土需求的张力,调和行政规制与学术自主的矛盾,搭建组织管理与学术活动的中介。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70年代,多伦多大学实现了治理模式由两院制向一院制的变革。这一制度变迁背后存在什么样的逻辑,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基于有限理性的算计是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微观基础,权力冲突是大学治理模式变迁的动力机制,基于文化认同的合法性是制度变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学学术制度变革原则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活动中出现了诸如价值错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大学学术制度的变革.文章认为,大学学术制度变革应当坚持经济理性与意识形态、目的性与规律性、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稳定与变革以及改革与开放相结合和协调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从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看,大学制度与治理是相互作用的,制度对于治理体系构建和治理实践起着指导和约束作用,治理实践和治理体系有助于制度的完善。大学制度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是在治理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是治理主体与制度实践互动的结果。在治理实践中形成的制度既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规则和习惯等。因此,制度逻辑不是说要去主观建构制度,而是说在制度认知、制度构成、制度运行与制度行为、制度评价的互动中实现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制度完善、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发展中,人的因素起着关键作用,要充分注重和发挥人的因素特别是治理主体的作用与价值。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的关键在于通过融通“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治”,使得大学制度通过体制机制建设转化为治理体系,并使得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在治理实践中,补齐制度短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从而使制度逐步成熟定型,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学术资本主义的运行与发展,要求大学治理结构作出适应性调整。它在推动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由三元主体向四元主体转变、内部治理矛盾向外部治理矛盾局部转移、治理权力向治理结构顶层和基层双向延展等方面起到了显著性作用。大学治理结构早在学术资本主义产生前就已基本形成,并成为学术资本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学术资本主义只有秉承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专业治理与学术治理协调发展理念,不断强化大学的学术性、公益性、独立性法人地位,才能持续对大学治理结构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大学制度改革必须立足于大学的学术组织属性,符合学术本位的大学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即基于学术本位的大学制度体系;从普遍所指来看,现代大学制度是以大学内在的学术价值为本、以满足其外在的社会价值为辅的制度体系;从具体涵括而言,现代大学制度包含了普遍与本土元素、正式与非正式约束要素,而这俱以学术本位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组织现象。以多重制度逻辑为分析框架,从国家、市场、大学三个行为主体,探讨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的多重逻辑。整体来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扩张涉及多个因素、多种机制,国家、市场、大学等行为主体及相应的制度逻辑在基层学术组织扩张中分饰不同角色,并形成一定的互动关系。从基层学术组织扩张的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强制性变迁和诱致性变迁并存、多种制度逻辑和行为主体相互交织、组织扩张存在“路径依赖”或“锁定效应”。大学需要理性审视基层学术组织的扩张问题,适时变革以求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术聘任与绩效评估作为大学内部的重要组织机制,对教师学术活力以及大学科研竞争力的提升而言至关重要。利用制度逻辑理论,对瑞典大学学术评聘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国家逻辑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影响方式从正式的法律规章转为基于产出的经费体制。在放松规制的背景下,管理逻辑在学术治理中的影响力增强,学术人员的专业自主权受到限缩。由于瑞典大学对外部研究经费的依赖,教师的经费获取能力等适合于竞争的外显性价值凸显,竞争导向的市场逻辑渗透至学术聘任和研究评估领域。为了增强学术职业的可预测性和国际可比性,许多瑞典大学还引入了组织导向的终身轨制度,并将其用作一种控制学术工作和提高大学绩效的有效工具。在被多重竞争性制度逻辑塑造和自我演化的过程中,瑞典学术职位体系呈现出问责增强、竞争加剧、标准化和临时化等变革取向。  相似文献   

9.
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逻辑的选择是关键举措。学术发包制作为一种耦合机制,将科层制、发包制和学术共同体自治耦合形成多元共治的机制,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前提下,通过上下级政府与高校及高校内部的纵向发包,实现学术资源的垂直整合能力,能够为有组织的科研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同时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横向的学术锦标赛,激活高等教育系统的活力和创造力,并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底层实行学术共同体自治,从而实现政府、高校和社会的良性循环与互动,提高高等教育系统的竞争力,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学术是大学的本质所在,是大学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据。大学是以人才培养为主线,将其他学术活动有机联系起来的学术机构。大学职能的演进是学术潜能与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术活动的特点与原则规定着大学的实存状态与行为规律。  相似文献   

11.
大学治理是新时代我国大学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学治理效率的提升是实现更高水平大学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时代逻辑、知识本位的学术逻辑、服务社会的市场逻辑和革新发展的历史逻辑等多重驱动下,生成了大学治理效率提升的现实论题。提升大学治理效率,需以培育现代化大学治理思维模式为前提条件,培育过程性、整体性、多元式、文化性思维;以构建多元共治的现代化大学治理结构为变革核心,构建党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教授治学、学生民主参与、政府引导和监督、市场机制调节的多元治理结构;以加强大学治理制度设计为基本保障,全面加强大学治理法律体系、大学章程、大学内部非正式制度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2.
陈亮 《江苏高教》2022,(9):25-31
学术问责作为推进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政策工具,备受学界与社会关注。然而从目前的实施实效来看,由于缺乏明确的治理逻辑指向以及缺乏内在共意的学术共同体参与,造成学术问责出现低效、单向度的虚假治理困境。因此,厘清学术问责的治理逻辑成为扭转虚假治理、形塑“善态”大学学术场域空间的关键。从社会学视角来看,学术问责需要建立协商承认的学术共同体,实现从行政身份束缚到共意商定学术契约的转向,同时坚守共同的学术治理底线。  相似文献   

13.
14.
初论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及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江 《高教探索》2005,(6):13-17
研究现代大学制度本质的视角可以是“大学本位”的,也可以是“制度本位”的。从“制度”的角度看,现代大学制度本质上是关于政治权力、经济权力和学术权力以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学术利益相互制衡的一系列规则体系。现代大学制度的研究和实践大体有三种逻辑: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现代大学制度应超越较极端的“一元”逻辑和简单的“多元”混合逻辑而走向有机的多元“制衡”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以"行政化"为主要特征的政治逻辑、以"学术资本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经济逻辑是影响中国学术职业发展的外部逻辑。两者的交互作用严重侵蚀了中国学术职业的自主性。同时,学术逻辑本身的缺陷即"学术专业精神的缺失"使得中国学术职业更加容易受到外部逻辑的影响和制约。与西方学术职业相比,多重制度逻辑中的中国学术职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挪威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增长超过了一倍,因此,以挪威的大学作为个案,通过数据分析,探讨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大学科研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入学人数的增加和不容乐观的生师比对大学科研没有产生任何显著影响,但大多数教师对从事科研的可能性不满意。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缺少连续时间是影响从事科研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制度为大学治理提供了稳定的规范性结构,同时也为大学治理的组织行为提供了道德框架。制度逻辑应该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现代大学的治理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的维度。大学治理的制度逻辑,不仅要关注大学制度本身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还要依赖于这种制度的执行和实施状况;不仅能够塑造大学治理的"图腾",能够调动行动者的主动性,还能够引领大学文化的革新。制度逻辑视域中大学治理的路径选择需要改革制度的参与机制,重视制度的回报机制,建立制度的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8.
大学制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学治理能力的整体水平,是衡量和决定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性变量。纵观国内外大学的发展历程,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高低既受到制度变迁的影响,又直接体现了每一个时期大学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从根本上来说,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的实质就是大学制度变迁的过程。因此,需要通过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来助推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实现路径可从整合主体权责、完善利益分配、鼓励社会参与、强化监督制约以及推动信息公开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20.
基层学术组织是高校纵向管理结构中最低层次的直接处理高深学问的正式组织和学术生产的基本单元.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大学进行了基层学术组织治理制度改革,探索出以大部制、特区制、整体转制为代表的三种转型模式.但整体而言,中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治理制度转型还处于局部和初步探索阶段,要实现从封闭到开放、从行政权力主导到学术权力主导、从科层管理到基层自治的全面彻底的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