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应追求怎样的境界?以往,语文教学中有哪些积弊?时下,又有哪些躁动的病症?近年来,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围绕着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究。然而,进行细细检索,又发现,对于语文教育问题的探讨,我们往往没有能够跳出语文看语文,因此难免会囿于学科教学“定势”,而产生“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如何走出困惑?笔者以为,跨出语文看语文当是值得重视的一个视角。一、透过数学教学看语文,主体实践需要到位现象扫描: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着数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3.
语文到底应该让学生学习什么?语文教学必须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才能让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对于这些必须清楚而我们却思考得很少、领悟得不透的问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作出了极好的回答。仔细研读,便不难发现通篇蕴涵了这样的思想;一是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回归了“语文”这个本体;二是明确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凸显了“学生”这个主体。对此,我们可以从“课标”中出现的几个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引言 教学的少、慢、差、费,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常常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领域师资队伍最大;比其任何一个中小学学科,研究可谓最深透,成果最丰硕;我们几乎天天在这个领域、在语文课堂里“磨”——为什么还是感觉教不好语文?这个学科课时数最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钱梦龙 《上海教育》2000,(10):42-43
有些事,原本不太复杂,可是经过人们一次次“有深度”的“研究”,终于变得越来越复杂起来,以致使人忘记了它原先不太复杂的本来面貌。这叫做“意在近而求诸远,事本简而索诸繁”。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被人为地复杂化了。本文试图拨开弥漫在语文教学上空的“理论迷雾”,就几个最普通的话题,略陈浅见。一、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理论研究?有一种意见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问题不少,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深层次的理论研究。我过去也赞成这种意见,现在却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些年来,就我看到的有关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论著,可谓不少,它们涉及很多理论领域,其中有些研究也不能说缺乏深度,但这些研究对实际的语文教学究竟有多少影响呢?恕我直言,实在是微乎其微,犹如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学科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尤其霞要.所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既要加强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能力.中小学语文教学任务可谓任重而道远.目前,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  相似文献   

7.
张志公先生逝世前在病床上,还关心着语文教学,特别提到了错别字。他说这是语文教学“实”的问题,要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去研究。“比如错别字问题,学生常写错的是哪些?为什么错?”(《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1期)我在苦苦思索这些问题时,忽然想起了与之有关的同音字。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11.
从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切入,研究当前我国中学语文教学所存在的“花时多,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揭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读写结合”的原则指导下,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实际成了写作教学的一统天下,而这种写作教学又多半是在阅读教学的幌子下实施的。阅读教学有名而无实,写作教学又“读”不得其本,“写”不到其位。语文教学的效率结果可想而知。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此前提下,既确立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又鲜明地确立阅读教学的本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引言教学的少、慢、差、费,一直困扰着我们。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常常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个领域师资队伍最大;比其任何一个中小学学科,研究可谓最深透,成果最丰硕;我们几乎天天在这个领域、在语文课堂里"磨"——为什么还是感觉教不好语文?这个学科课时数最多,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学习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但它,又何止是一门学科呢?笔者崇尚“大语文”的教学思想。“大”者,数量大,范围大,密度大。把语文教学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教学思想,即大语文。有个比方打得好:语文是空气。作为空气的语文充满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每个角落,永远而又执着。因此,我想说:生活处处皆语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可谓切中要害。我个人甚至认为“情感、态度”应放在三维之首。因为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学生如果对一门学科、一堂课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学好这门学科?哪里谈得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呢?我之所以这样谈,是基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探索并注重实践的三个方面。一、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到底要教什么?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明确提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的主张,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和广大语文教师的热烈讨论。那么,教语文又应该教些什么呢?吴忠豪教授提出了语文课要区分"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这一命题,并明确主张:语文课须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这无疑是对"如何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研究的又一次突  相似文献   

18.
王小东 《成才之路》2010,(25):80-8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然而,一谈到作文,许多学生可谓是“谈虎色变”,作文成了令他们恐怖而头疼的事。作为语文老师,我感到很无奈,也很惶惑。作文作为一项综合的语文能力。一项技能,它本身是可以也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来达成,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本身出了问题?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查找原因,探询结果。以期在作文教学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教学设计有其经典模式,这些模式的天然缺陷是对学科本体知识的轻忽,学科本体知识理应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和重心.语文教学设计深受其影响,也表现出对语文本体知识研究不够甚至缺失,以致语文教学中非语文化的乱象丛生.以“语文”为本位的教学设计可以矫治这一弊端,但要谨防对教学适切性的忽缺.理想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为本位的教学设计与以“语文”为本位的教学设计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改革面临突破。现在的问题是,突破口在哪里?我们理解的突破口,就是现在可以马上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来说,现在就可以马上做而且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方是哪儿呢?本期我们发表朱贻渊和徐江两位老师的文章,他们共同的观点是重构语文教学的本体。朱贻渊老师主要是从理论上阐明,语文教学的本体是“母语的普遍规范的系统”,他对语文教学改革给出的方案是确认“基本语言经验”为语文教学的本体构成。徐江老师更多的是面向实际,他认为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要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重中之重又是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关键点,都指向一个问题,即语文教学本体论。这个问题,既涉及复杂的理论基础问题,又直接关联到教学操作实体的选择和确定。这两位老师的文章,值得我们注意。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有:①新课程背景下备课的内容创新与方式创新;②戏剧性:戏剧文学教学的新视角;③叙述学与文学教学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