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是常见的图形,是学生学习平面曲线图形的起始。球是常见的立体图形。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制约,学生对于球与圆这两个概念一直难以区分,在教“圆的初步认识”时,教师采用如下几个步骤:摸一摸。教师准备圆形物体,如茶杯盖、硬币等,请学生触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再请学生触摸乒乓球。学生甲说:“我摸圆形物体时,手掌接触到的是一个面,有平的感觉。”学生乙说:“我摸球时,找不到平的感觉。”搓一搓。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球,把球放入手中,用两个手掌上下一挤,然后搓一搓。再把圆纸片放入手中也要求像刚才那样搓一搓,学生发觉很难完成…  相似文献   

2.
搓球在业余球迷中是运用得最多的技术。而在专业中属于控制技术,虽然都是搓球,都是属于过渡性的技术,但是专业或者业余高手会通过搓球来为自己技术特长的发挥做好铺垫。在搓球中根据球速度快慢我们可以分为:快搓、慢搓。在落点上我们可以分为:摆短、劈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高校乒乓球选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高校乒乓球选项课教学中进行了以赛代练教学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以赛代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快速的掌握正确的乒乓球对攻,左推右攻与搓球技术动作,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增强课堂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乒乓球课程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顺序,以及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的教学改革,结果表明:实验组总成绩良好率达70.2%,较对照组提高35.2%;反手推挡、正手攻球、搓球和发球(平击球、旋转球)4项基本技术良好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郭玉芝 《下一代》2014,(11):47-47
1.一团彩泥,搓个球做头。2.一团彩泥.搓个眼镜。3.搓个眼球裟在眼镜坦、4.一团彩泥,搓个鼻子。5.一团彩泥,搓个嘴。6.一团彩泥,搓个头发。7.一团彩泥,搓个身子。8.按上头、头发、眼镜、限球、鼻子、嘴,一个戴眼镜的小人做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台州学院公共体育课学生乒乓球反手挡球、正手攻球、反手搓球、左推右攻、往返触台跑的考试标准的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后所制订的评分标准较适合台州学院学生的实际水平。  相似文献   

7.
马成龙 《文教资料》2011,(29):157-159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有些思想品德教师不管学生会不会和会多少.一概采取面面俱到的形式,不分重点难点,全部讲一遍。这种做法是很不科学的。那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思想品德教师如何当好引导者?作者认为。充分施展自己的“搓背”才能极为重要。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搓背”需要做到:对待学生要保持“六心”,课堂上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教学内容注重基础和贴近生活,教学环节力求完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新颖与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搓好学生的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8.
孔小红 《考试周刊》2011,(38):141-142
新课标鼓励教师不受教材限制,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嗒嗒球是将乒乓球运动与羽毛球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项体育运动,即将乒乓球的推挡、抽拉、搓球、扣球、拉旋转球打法与羽毛球的吊球、挑球、放网前球等各种技术和步法结合起来,在网上往返对击,以把球击落在对方场地内为胜。嗒嗒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不仅拓宽了模块教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挖掘了学生的运动潜力。实践证明:嗒嗒球适合在普通中学推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不倒娃     
教学要求:学习搓团橡皮泥或粘土的技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教学准备:泥工板,橡皮泥或粘上,火柴棒。教学过程: 1.教师示范,边做边说:“上节作业教小朋友搓了面条,  相似文献   

10.
玩泥巴是孩子的天性,玩橡皮泥成为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感受玩泥巴的一种途径。学习橡皮泥捏塑对学生很有意义,因为在揉、捏、搓等制作橡皮泥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手的操作能力及手、眼、脑协调能力;在观察制作橡皮泥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感官体验,锻炼观察力、想象力、立体造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活动一做球目的:1.培养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的意识。2.发展手部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准备:洗净的破旧布头、旧弹力长袜若干。过程: 1.出示破旧布头,长袜,让幼儿想一想,如何用这些东西做成一个小球。 2.幼儿边操作,边交流自己做球的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①先把破旧布头团成团,然后用长袜缠紧在布团上并把袜口翻出。捏搓成球。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有四个方面的需要 :即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承担责任的需要 .新的教学大纲中也强调 ,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 ,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本文以新教材“球的概念”教学为例 ,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认识 .球的概念这一小节定义较多 ,笔者通过以下一些教学策略 ,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球的…  相似文献   

13.
《母婴世界》2011,(12):124-127
1.将报纸裁成若干张(以宝宝用手能搓揉为合适)。鼓励宝宝把报纸揉成球状,如果宝宝搓的纸球太小的话。成人可用大报纸把小纸球包住.揉成大球.合作做出大小不同的纸球。  相似文献   

14.
活动设想 "球"是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圆锥和球"第三节教材上的选学内容.学习该部分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球这种常见的立体图形,使学生初步认识球的形状和特征,球各部分的名称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以及球不同截面的大小变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数学教学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基于此认识,教学时要注重活化教材,注重强化体验,注重深化应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边解决问题边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具体分以下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现状解读,聚焦问题纵观统计与概率教学,安排学生实验操作是广大教师的一个共识。但是也存在疑惑,有的教师提出:在摸球实验中,部分学生凭借经验对摸球结果已经做出了正确判断,为什么还要进行摸球实验?是不是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是为了"操作而操作"的伪实验过程?还有的教师提出:开展摸球实验过程往往会出现与实际结果"相反"的偶然性数据,学生面对这样的数据反而对正确数据产生了糊涂和怀疑。这样的数据究竟是成就了实验,还是破坏了实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小班的泥工教学最基本的就是学习搓的技能。孩子们对此兴趣浓厚,学得很快。比如搓汤团,他们搓得又快又好。我将两个汤团叠起来,孩子们惊奇地叫出声来:“我们搓  相似文献   

17.
在“可能性”一节课上,吴正宪老师先让学生摸了几次球以后,让学生预测下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这时学生纷纷发言,情绪高涨。吴老师则把握好时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是什么现象,而不是直接把这一现象可能性告诉学生,使学生明白了什么叫“可能性”。再如,让学生分组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使学生再次明白了“可能性”还有大有小,而且也明白了什么时候“可能性”大,什么时候“可能性”小,突破了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参与指导,这样的学习给学生增添了情趣,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吴老师执教的课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洗衣歌     
教学内容: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以歌曲、律动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洗衣歌》。2、启发学生创编自己所熟悉的歌词,并通过歌曲的学习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劳动最光荣的思想,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教材分析:《洗衣歌》是一首六声C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叙述了小朋友"小搓板呀棱棱多,我用小手搓呀搓"的洗衣过程,以及"水脏了,衣净了,我的心里多快乐"的情形,赞颂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立精神。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孩子在父母的眼中,恒远是球。小时,孩子是水晶球,小心翼翼地捧在掌心里.手太松怕它掉落,手太紧又怕握碎它,二十四小时当它的守护神。年龄稍长,孩子是雪球,搓在手里,爱在心里,把它搓得结结实实的、圆圆胖胖的,为它挡阳遮雨,永远把它放在最恰当的温度里,保存、保护;  相似文献   

20.
郭伟 《辽宁教育》2000,(11):36-36
1.激发学习动机.充分利用自然强化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给学生心理上的愉快是学生学习、掌握技术的主要动力。而动机、兴趣、自然强化与其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学习跳高时。学生成功地跃过横竿;学习投篮时。能准确地将球送进篮筐等都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下去的欲望。这是运动项目固有的自然强化作用。自然强化作用往往与学习者通过努力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