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明小品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小品代表了明代中叶崛起的人本主义思潮。其突出表现是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的追求。晚明小品突破传统散文“微言大义”模式 ,把主题引向人的日常生活 ,注重个体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方式。晚明小品为后来的文学变革注入了本土文化的基因 ,成为近代以后个性解放思潮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晚明小品是在特定社会思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中反映了晚明文人追求个性自由,追求自适生活的心态。晚明小品与传统古文有极大的不同,它在创作观念、内容题材、审美风格三方面都对传统古文实现了突破,使散文从载道的工具变为抒写性灵的自由文体,对散文的审美意蕴作了极大的开拓。  相似文献   

3.
《四库全书总目》对晚明小品的评价以否定性为主。四库馆臣针对晚明小品存在的离经叛道、内容杂乱、不著出典、慕奇好异、语言纤佻、体例不当、考证疏舛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同时,《总目》对部分持论笃实、文辞雅洁、考据精核、富于史料价值、作者具有高尚道德品格的晚明小品,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主要是受官方哲学即程朱理学以及考据学风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总目》对晚明小品积极和进步的一面认识不足。不过,《总目》也敏锐地指出了晚明小品的一些弊病。客观看待《总目》的晚明小品批评,有助于今人全面把握晚明小品的优缺点、理性评价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与晚明小品之关系,自始至终受其民族情感变化的制约。上世纪,1911年归国乡居时期的《越中"游览记"录》,是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之发端;20年代至30年代初,是周作人寻找新文学源流、推崇晚明小品及进行理论总结时期;1933年之后晚明梦幻破灭,周作人推崇晚明小品的视角发生了转变,继而转向对中国新文学源流的探溯,但局限明显,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试析晚明小品家的审美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美学角度剖析晚明小品新变的原因 ,并从审美理想、审美方式等方面阐释晚明小品家体现出来的审美新质。  相似文献   

6.
论晚明小品的世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形式上的篇幅短小和审美上的独抒性灵,世俗性是晚明小品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它主要表现在描写对象的广泛性,题材内容的生活化和语言的通俗化追求上。晚明文人在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思潮、经济环境影响下时代心态的变化导致其自身的世俗化,正是小品文具有世俗性的根本原因,同时,市民阶层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晚明文人的赠序传赞和墓志铭、祭文中来考察某些晚明女子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态。她们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投入到为媳为妇为母的角色中,同时又空灵超然从脱世俗,重人性情,极具现代人文精神和人格扭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老残游记》,虽然在成书形式上留有晚清小说的片段性特征,在叙事模式上采用"新小说"家的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但仍有着高于同时期其他晚清小说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具有在晚明时期走向成熟与辉煌的小品散文的风格。本文将主要以晚明小品的艺术特点作为参照标准,分析这部著作随性适意、真趣自然、抒情感怀、韵高奏雅的审美风格。同时把该书放在晚清小说的环境之中,在对比中凸现其小品风格。  相似文献   

9.
张岱可谓晚明小品文的大作手,其小品散文突破传统散文拘囿,将题材拓展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对个人生活、兴趣爱好的叙述,寄托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感,是张岱真性情的显露,也是晚明社会物质与文化生活的生动体现。张岱小品文的最大贡献,还在于对民风民俗、民间文化、都市风情的真实描绘,可视为明末的一部社会文化风俗史。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明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继儒是晚明大山人,小品文大家。他对晚明小品的兴起、发展、风格、价值都有精到的理论见解。他的小品创作注重对凛然正气的张扬、真情至性的崇尚、个性自我的肯定、闲逸生活的追摹,意象淡静典雅,语言整丽细婉,意境清逸放旷,表现出独特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岱是晚明小品的集大成者,是晚明小品最后一位大家。其小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最动人处在于一个“空”字:从审美境界上,创造了一种“空灵”的诗意境界;从情感意蕴上,传达了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空灵”的诗意境界中,弥漫着一种“空幻”的感伤情绪。  相似文献   

13.
张岱小品文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岱是晚明乃至中国小品史上的大家,代表作小品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在小品史上罕见其匹。描摹江南秀美风光、五光十色的风俗画卷,刻画凡间奇人奇情,张扬人个性。其小品,既得公安之清新,又备竞陵之幽峭,独具空灵晶映之气。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散文,相较于前代和同时代的散文家的作品,出现了很多新变因素,如:受心学的影响而将描写生活琐事的题材引入用以载道的古文中;体制日趋短小灵活,在文中突出了情、真、趣的审美特质。而这些新变因素,或直接影响了晚期小品文,或者由于历史的必然趋势,而在晚明小品文中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由归有光的散文到晚明小品文,反映了传统散文的转向与自我突破,对颠覆古典审美理想,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明小品文是中国散文发展长河中的一条支流,由于它承载着晚明性灵文人的文学革新思想和多姿多态的文人情怀,所以有了超越文体的特征和内涵。复杂多样的文人情怀寓于小品文中,真实而形象,独特而有趣,不仅增添了小品文的文化内涵,也极大地丰富了晚明士子文人的人格形象。探究晚明士子文人情怀产生的原因,追寻晚明士子文人情怀对推动文学发展、带动社会进步和拉动经济增长诸方面影响,对于鉴赏晚明小品文思想艺术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晚明小品研究概观(1931~200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出版和发表的年代依次介绍和分析1931至2000年间中国有关晚明小品研究的重要著作,探讨了“晚明小品”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轮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小品文一般指篇幅短小、语言隽永的散文,其内容多描写个人生活和尘世百态,风格看似浅淡自然实则含蓄蕴藉、隽永有致.古代小品文发端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时真正产生并得到一定发展,唐宋时期趋于成熟,至晚明而达于鼎盛,清代则日渐式微.小品文的历史由来已久,代不乏人,名家辈出,形成了中国散文史上的亮丽景观.  相似文献   

18.
晚明时期的文化变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这一变动的核心是晚明士人自我意识的转变和文化人格的转型。晚明士人自我意识转变和文化人格转型的社会基础是明中叶之后日益高涨的市民文化运动,其思想基础是阳明心学的崛起。晚明士人的文化人格突出表现为“狂”、“隐”两种类型。它为当时的文化变革所注入的资源是个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以张岱《陶庵梦忆》为代表的晚明小品,饱含独特的真诚与性灵,在内容上大量记叙江南城市生活中的普通人、平常事,从各个层面涵摄了江南城市审美文化的精神内涵,即市民文化的雅俗共赏,节日习俗的娱乐狂欢,城市消费的审美性和符号性。其所展现的晚明丰富多彩的时代精神和蓬勃热烈的人文气息,实现了个体内在欲望的满足和精神的独立自由宣泄,体现了一种诗性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20.
在晚明小品高潮中,出现了大量的传记作品。这类传记作品的兴盛,有其文学内部的原因。首先,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其次,随着晚明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潮的变化,这些传记作品中又出现了新的因素。晚明传记文在内容选择和艺术追求上都出现了世俗化的倾向:在内容上,传主多为普通人物,多记传主的日常琐事;在艺术上则体现出适合市民需要的审美趣味。两者的结合,使晚明传记具有全新的艺术品格,折射出晚明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