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美学的角度谈《三国演义》并不自霍雨佳同志的《三国演义美学价值》始。但过去讲《三国演义》美学的文章,一般都局限在艺术美的范畴内,如讲《三国演义》的艺术形象美、抒情写景美、语言文字美等。《三国演义美学价值》一书则跳出了过去讲《三国演义》美学的圈子,对《三国演义》的美学作了全新的开拓。首先,该书一破过去的所谓《三国演义》宣扬的封建道德无美的陈说,认为《三国演义》里有两种道德: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着眼于维持  相似文献   

2.
《范进中举》是一篇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节选部分,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相似文献   

3.
徐涛  郭俊 《文教资料》2006,(15):46-47
《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存在很多说法。许多学者认为罗贯中创作的目的是“拥刘反曹”,是在维持一种“一姓天下”的封建政治思想。本文通过《三国演义》中对徐庶与姜维的去留情节的艺术化处理,说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价值取向完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尺度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大纲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教育部特别推荐了初中生必读的10部名著。近年来,大语文教学要求将名著推向中考的前台,名著类试题越来越为中考命题者所青睐。宁波市去年考了《水浒》,要求写出这部小说中的英雄及其故事的名称。今年考了《三国演义》。题目如下: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1分) 请你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本题为加分题,每写对一  相似文献   

5.
2008年,江苏高考开始对选修历史的考生考察名著阅读,"要求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规定了《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十部名著作为必考篇目。这样名著才开始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名著阅读的复习往往是用名著的概要阅读和做题代替的。特别是大部头的长篇小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整阅读,只读自己感兴趣的,男生不读红楼,女生不读三国,都是刚开个头,就读不下去了。这样,我们的阅读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近几年来,笔者尝试着让高中学生从高一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等长篇名著。经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我已经积累了一些具体的做法。下面笔者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谈谈自己是如何指导阅读名著的。  相似文献   

6.
[阅读·三国] 阅读开阔了我们生命的视野,涵养了我们的品格,陶冶了我们的性情,带我们穿梭于古今中外纷繁多彩的历史长河之中.《三国演义》是阅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经典,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远播全球.可见,《三国演义》不仅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  相似文献   

7.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论语》《孟子》《庄子》三部文化经典和《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八部文学名著明确列为考试内容。经典名著阅读由此成为高中语文学习中不得不正视的热门话题,阅读经典名著的活动也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但中职学生对其了解着实有限,本文从五方面对这部名著进行艺术赏析,以期学生能真正从文学角度上理解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王江涛 《教学随笔》2016,(3):143-14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但中职学生对其了解着实有限,本文从五方面对这部名著进行艺术赏析,以期学生能真正从文学角度上理解名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论电视剧《三国演义》对原著主题的理解与把握靳青万一、《三国演义》原著有无主题,其主要倾向是什么?关于小说《三国演义》的主题问题,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的认为是“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有的认为是“突出宣...  相似文献   

11.
高美 《小学语文》2014,(4):52-55
古典名著经过岁月的洗礼,至今仍熠熠生辉。然而,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理想,诸如虎头蛇尾,不了了之,甚至有人还产生厌烦情绪。教材中安排了《猴王出世》等多篇名著选段,充分体现了对引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的重视。怎样帮助小学生自始至终完整阅读名著?我以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例进行阅读实践,形成了“驿站式推进名著阅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观剧有感     
我看过不少名著改编成的电影。每一部都有属于自身的一种特色,观众看了或乐趣无穷,或引发深思。《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融入了我  相似文献   

13.
张乃增老师:荒唐国里可真热闹啊,害得我的说书瘾又犯啦!来来来,我给大家说一段——《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三部名著一起住进了一个新书橱。夜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书籍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形成阅读习惯,不仅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可以开阔视野,储备知识,还可从中悟出许多做人的哲学。尤其是读一些经典名著更能让学生受益匪浅。中国的名著里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所讲述的故事简单明了,情节热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并轻松愉快地阅读下去。只有《红楼梦》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名著,是一部真正值得任何人仔细阅读的一部奇书。但读懂它却是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优秀代表之一,对它的研究向来是大家热衷的焦点之一。有人研究《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有人从小说的结构去分析《三国演义》;也有人专门研究《三国演义》中的战略技巧等等。本文通过使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对话,一方面展现人物对话所蕴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展现这一理论的强大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6.
编辑导语 一部《三国演义》,罗贯中塑造了无数栩栩如生的英雄豪杰,据毛宗岗整理的《三国演义》中有姓氏的人物,就有980多人.如此众多的人物,作品如何安排人物出场,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透过历史的烟云,品味文字的墨香,欣赏那些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英豪. 刻画技法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不仅为世界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鲜明的形象,更在塑造技法上影响着后来人.具体而言,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常采用以下手法:  相似文献   

17.
再评《三国演义》中的“英雄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演义》中贯穿着“英雄史观”,是作品的客观存在,有目共睹。问题是:应褒?应贬?功欤?过欤?对此问题的研究和争论,与对这部名著的主题论、人物论、艺术论、版本论等方面的热烈程度相对比,可说显得死气沉沉了。但是,据我了解,长期以来,“英雄史观”主要是被视为《三国演义》的一大诟病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缺陷在于“歪曲  相似文献   

18.
1.名著阅读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阅读名著,加强思考,便是一种提高自己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阅读名著,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爱的教育》《家》《水浒》《草房子》《尘埃落定》所选的名著:请从你所选出的名著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概括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并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点评。(1)人物姓名及故事:(2)对人物的点…  相似文献   

19.
一名年仅11岁小学生在央视大谈《三国演义》,这名小学生就是来自黑河市爱辉区第五小学的孟子睿同学。2015年9月7日21:58分,孟子睿同学以横溢的才华、幽默的语言、睿智的表现在中央电视台教科频道(央视10套)《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第五集中,向全国观众推荐他的课外书《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在他眼里不但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还是一部人生事业的演义。他用一首首童稚的小诗诠释不同年龄对人物的不同理解和判断,分享在不同年龄读《三国演义》的不同感悟与收获。节目现场气氛热烈,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20.
编辑导语 一部《三国演义》,虽以历史为题材,展现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但它毕竟是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因此这部作品又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美的艺术特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部名著,去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品味优美的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作品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