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通过TMR日粮加工调制试验,研究粗饲料加工长度这一主要指标对THR日粮品质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合吉林西部主要饲料原料特点的加工长度控制参数,建立了TMR日粮加工调制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2.
以体重相近的三元杂交仔猪为动物模型, 考察仔猪(分为3个处理组)采食由不同比例的支链淀粉(AMP)与直链淀粉(AMO)组成的日粮后日粮中氨基酸(AA)的表观回肠末端(AID)和表观粪便(AFD)消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日粮中AMP和AMO的比例显著影响仔猪对AA的消化吸收,提高日粮中AMP的含量有助于提高日粮AA的AID值,从而提高仔猪对日粮AA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吴立:粮达网现在主要切入粮食里哪一类?您认为粮食领域里哪个环节是粮达网主要创立的方向? 杜峰:粮达网是中粮招商局粮食电子交易中心,2014年10月成立以来不断进行"农粮+互联网"的实践.粮达网在创立之初就在时刻寻找行业的痛点到底是什么,因此当时请了著名的BCG波士顿咨询公司来给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盐日粮对KM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小鼠120只,按1:1雌雄配对,将60对小鼠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每组20对;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5%、1%、2%的食盐配制成0号料、Ⅰ号料、Ⅱ号料,分别饲喂三组实验小鼠,雌雄同居10日后,分开饲养,仍喂相同饲料,观察其繁殖性能.待全部仔鼠离乳后雌雄再同居10日,雌雄分开,观察第二窝繁殖.结果:高盐日粮对小鼠繁殖性能的影响较大,产仔数、离乳数、仔鼠离乳成活率均低干对照组,尤其是对仔鼠生长影响明显,高盐日粮组仔鼠成活率仅41%,对照组成活率84%.结论:高盐日粮对小鼠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子随机分组设计,以真可消化磷(TdP)为指标,配制了5种生长猪试验日粮,并使其总钙与TdP的比例为2∶1.通过对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等的评定,对TdP需要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为:(1)得出生长猪平均日增重(ADG)随日粮TdP变化的多元方程;(2)拟合出了料肉比(F/G)随日粮TdP含量变化的多元方程;(3)根据血清无机磷浓度与日粮TdP含量的关系,也拟出了多元方程;(4)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随着日粮TdP含量的升高呈下降趋势(P>0·05);(5)血清钙浓度基本不受日粮真可消化磷含量的影响.血清钙浓度随日粮钙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血清无机磷随日粮TdP含量变化的趋势相似,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本研究推荐生长猪真可消化磷的需要量为0·34%,相应地,总钙的需要量为0·68%.  相似文献   

6.
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位于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大朱庄西南角的平粮台台地上.台地高出周围地面3-5米,面积近百亩,呈正方形,文献称其为"平粮冢""贮粮台".1979年秋季至198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对平粮台城址进行了发掘,取得十分重要的收获.本文依据考古材料并结合历史文献,详细论述了河南准阳平粮台古城遗址的规模形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方明 《中国科技纵横》2014,(2):46-46,49
在储粮害虫的检测过程中,需要对多种多特征的粮虫进行分类识别,本文利用T-S型模糊神经网络进行粮虫特征分类,在Visual C++6.0 平台上实现对粮虫的识别,对6类常见粮虫的识剐率达到95%以上,得到了良好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国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现状及方向有助于寻求应对全球变化新形势的中国特色藏粮路径.本文基于文献调查法和理论分析法,按照现实问题、解决方案、保障措施的逻辑主线对藏粮战略相关政策及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结果表明:①藏粮战略相关研究重心逐渐由供需关系层面转向复杂形势下的综合生产能力,但目前仍存在综合目标实现困难、政策内容匹配失...  相似文献   

9.
科学保粮在粮食仓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长期以来,无数国内外专家和粮食仓储工作者,为了粮食仓储业的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使科学保粮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正是科学保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粮食仓储现代化。在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粮食仓储企业在科学保粮的具体实践中,面临许多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应该对科学保粮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前瞻其应用前景,以便使科学保粮技术在今后的粮食仓储工作中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一、科学保粮技术已成为我国粮食储藏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初产母牛应用TMR全混合平衡日粮饲喂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广西春玉米套种穿心莲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冰莹  林伟  谢月英  陈述富 《大众科技》2009,(8):143-143,122
利用两种植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在山区进行春玉米套种穿心莲的栽培,形成了穿心莲前期喜阴不耐高温强光的小气候,可充分发挥玉米的边行优势,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综合效益,以致药粮不相互争地,实现药粮双丰收.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的喷施试验,在田间管理相同条件下,设置不同用量和不同次数的叶面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对水稻“秀水6127”有一定增产作用。“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的叶面喷施对水稻的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喷施15 d左右可看出显著直观效果,植株健壮显著,叶色深绿明显等,增长稻穗的长度,减少包茎,加快灌浆。在孕穗破口期至齐穗期各喷施“真打粮”氨基酸水溶叶面肥100 mL/667 m2的效果最佳。由此可见,“真打粮”氨基酸水溶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绥棱粮库在中央储备粮管理和科学保粮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创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外资趁势"亏本"出击 当离晚稻收割还剩一个月的时候,一场空前的收粮大战早已开始. 与夏季早稻收割时的观望截然不同的是,国有粮企,民营粮企都参与到了高价收粮的行动中.这其中,外资巨头也悄然出现.  相似文献   

15.
农昕 《华夏星火》2021,(3):46-5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粮食安全,重点是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同时,全面深入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保护,更好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推动耕地保护利用与地力提升.  相似文献   

16.
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系数的计算与占补平衡的内涵有关,耕地占补平衡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一定时间内区域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不降低,也就是说,耕地占补平衡应以现实产量为平衡标准.土地利用等指数更接近现实产量,标准粮产量和利用质量等指数两者同样反映了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粮食生产能力,因此通过标准粮产量和利用质量等指数建立函数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质量等别耕地粮食生产能力的差异.本文使用陕西省周至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分别利用等别自然质量等指数、等别利用等指数以及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确定农用地占补平衡中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关系,通过理论分析以及对3种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被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的数量关系可利用等指数-标准粮产量来确定.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是保障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日益严峻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加剧了粮食安全风险,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食物性生产的非粮化角度,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区域,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集成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全省四大区域角度探讨了广东省2005和2019年耕地非粮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影响因素及其驱动类型。结果表明:①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率由2005年的48.47%上升至2019年的54.65%,耕地非粮化程度由低度为主转向中度为主,且耕地非粮化利用空间差异呈现缩小态势,以珠三角的演变差异最为显著。②耕地非粮化的空间分布保持稳定的集聚状态,并以珠三角的高高集聚和东翼、西翼、山区的低低集聚为主。③路网密度、地均GDP对耕地非粮化存在显著的推动作用,农村第一产业劳动力占比、各县到省会城市距离是抑制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因素。④耕地非粮化驱动类型以经济驱动型为主(44.63%),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其次是农业支持型(33.06%),大多分布在山区;资源依赖型占比最少(22.31%),集聚在东、西两翼。研究结果有利于精准识别广东省耕地非粮化的时空特征,提升当地耕地非粮化的风险管控水平,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地区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节水增粮行动是国家针对东北地区粮食增产开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并经过几年实践,各项工作都在稳步有序的推进,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从节水增粮的内涵入手,简单阐述了这一行动对东北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新途径,是保障我国粮食生产和安全的必然选择。提升耕地质量和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本保障和具体途径。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环境面临着多重挑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质量现状以及耕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并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的角度,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特点,探讨了提升基础耕地地力的途径,提出了耕地资源可持续管理问题,旨在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油莎豆的引种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春荣  梁文章  孙祖东 《大众科技》2011,(4):144+119-144,119
油莎豆是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油料植物,全生育期110-130天,在广西一年两茬,具有抗逆性强、耐贫瘠、耐盐碱、病虫害少、喜阳光、容易裁培管理、不与粮争地、可规模推广种植等特点.油莎豆块茎产量高,且富含油脂、淀粉和糖,是理想的非粮生物质能源植物之一,产业化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