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片断一:师:请看远程挑水是怎么写的,老师虽然没把问题说的很明确,你们知不知道我想问什么?生:怎么艰难的?师:怎么艰难的?看书。眼睛不要离开书。(看书,指名读。)生:他们要挑到一担不深不浅的水……师:这句话和课文有差别。课文删掉了什么?课文是"一个小时",原文中是"几个小时",哪一个更能体现挑水的艰难?生:几个小时。师:还从哪里看出来?生:他们只挑一点点。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想不想多挑一点?生:想。师:为什么只挑一点点。生:泉眼很小。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中,几位青年教师执教的内容都是“认识钟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76~P77)。有的青年教师教学观念依旧比较保守,而有的青年教师,能够将新课程的理念很好地在课堂教学中予以体现。现将他们的教学片断整理如下:教师甲:(在已认识整时刻7时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师:这个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生:时针指着7。师(为学生更正):时针是大约指着7。分针呢?生:分针在11和12中间。师:那么是什么时间呢?生:7时不到差一点。师:这个钟面上的时针指着几?生:时针指着7。师(再一次为学生更正):时针也是大约指着7。分针呢?生:分针在12和1…  相似文献   

3.
片断一: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蓝猫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课件演示,学生欣赏。画面最后定格在5个整点时刻的钟面。)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所以是7时。生2: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所以是8时。生3: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的时候,就是12时。……师:大家认为他们说得对吗?好,下面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这些钟面,看谁的新发现最多。生1:我发现它们都有12个数字。生2:我发现钟面上都有时针和分针,时针短,分针长。生3:我发现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生4:我发现分针都正好指着12。师: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生5…  相似文献   

4.
猜想与验证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材第9页的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21×13到底该怎样算?生1:化成小数算。师:你能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很好!但0.5×0.3,你们会算吗?生2: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师:你怎么知道?生2:我是举例验证得到的,假设12×41=0.5×0.25=0.125=18,而21×14=21××14=81,所以,我想应该这样算。师:这位同学不仅进行了大胆猜想,而且进行了举例验证,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生3:还可以用除法算,由于12×31表示把21平均分成3份…  相似文献   

5.
〔案例A〕1.课件出示准备题:一辆汽车51小时行驶9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根据什么列式?生:9÷15,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师:1小时里有几个51小时?生:5个15小时。师:〔师边讲解边画图(图略)〕所以9÷51其实就是求5个9千米是多少,9÷15=9×5=45千米。2.课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52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师:你们会列式计算吗?生:18÷52。师:你们会算18÷52吗?生:可以先求1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再算5个51小时走多少千米,用18÷2×5。师:根据18÷52=18÷2×5,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8÷52可以写成18×25。〔案例B〕课…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19~120页。教学过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导入。播放茅山风景区的风光短片。师:茅山的风景美不美。生:美。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纷纷自豪地说。)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茅山风景区游玩,好吗?生:好。(个个兴奋异常。)师:那我们该怎样去茅山呢?(投影出示下表。)师:分小组讨论,你准备怎样去茅山游玩?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生1:我先乘汽车到达茅山脚下,再坐缆车到达茅山顶峰,金坛→茅山脚下:乘汽车要12小时;骑自行车要58小时。茅山脚下→茅山顶峰:坐缆车要13小时;爬山要78小时…  相似文献   

7.
一、悬赏激趣,引导探究师:昨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和整数相乘,谁能举几个例子?生:12×2、12×3……师:你能口算出结果吗?生:能。12×2=1,12×3=32。师:不错,看来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不过,我这里还有几道题(出示12×14、12×12、12×35),看看你会不会。生(犹豫):不会。师:是不是有什么问题?生:这里是分数和分数相乘,还没学到。师:对,这是个新知识———分数乘分数。(板书课题)不过,这几道题虽然是新知识,但凭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同样可以解答!(生半信半疑)师:不相信?好,俗话讲“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现在进行悬赏:谁能解答这…  相似文献   

8.
【片断】师:(拿起一张圆形纸卡)我们把它当做一个月饼,你能表示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1:(用剪刀把圆形纸片剪成大小差不多的两半)把一个月饼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师: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做法和说法吗?生2:老师,我认为他剪成的两半有大有小。所以,他手里举的一半不一定是这个月饼的12。师:你能剪出这个月饼的12吗?(生2先把圆形纸片对折,再用剪刀沿折痕剪开)生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12。师:小朋友,你们同意谁的分法?……(全体学生折纸操作,师板书:平均分)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能把12表示的意思再来说一说。生3:把…  相似文献   

9.
【案例】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页的例3(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12公顷,31小时耕地多少公顷?23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21×13到底该怎样算?生1:化成小数算。师:你能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很好!但0.5×0.3,你们会算吗?生2: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花了多少时间预习这篇课文? 生:(杂)几十分钟……一个小时左右…… 师:大家很辛苦,不过,当我们走进人物心灵时,再辛苦也是别有情趣的.同学们,读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困惑、要求、建议?又有哪些发现?  相似文献   

11.
正【案例】于永正老师执教《"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2课)教学片断:师:于老师写课题时少了一个标点符号,知道是什么吗?生:(齐)双引号。师:(在课题上补写引号)这里的"番茄太阳"加上双引号表示什么?  相似文献   

12.
教学七册“近似数3.0比近似数3精确”时,一教师的教法是: 师:哪些数能变近似数3? 生:……(举了些例子) 师:能变3的数,最小的是几? 生:最小的是2.5。师:最大的呢? 生:最大的是3.4。师:哪些数能变3.0呢? 生:……(也举了些例子) 师:能变3.0的数,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是几? 生:最小的是2.95,最大的是3.04。  相似文献   

13.
[片段]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时谈到第12自然段里,父亲挖了很长时间,作者这样繁琐地罗列时间的进程.为什么不直接写出挖了36小时呢?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生读:"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星期天,有两位同学要到你家去做客。现在家里有8个苹果,4个梨,2根香蕉和一个西瓜(实物展示或多媒体演示)。你如何合理地用这些水果去招待他们呢?生:每人4个苹果、2个梨、1根香蕉和半个西瓜。师:你们都是把它们怎么分的?生:平均分。师:“半边西瓜”还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吗?(生:不能)可以怎样表示?生:12。(师写12,生齐读。)师:谁知道12是什么数?(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认识12。师:请大家从小组长那里选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图形,把它折成两份,并在折痕处画上横线…  相似文献   

15.
案例 师:舟山到杭州大约有340千米路程,汽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需要几小时? 生:340÷85=4(小时) 师:除数是几位数?要是除数是三位数就是今天要复习的内容——除数是三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师:请写出几道除数是三位数的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学生汇报:738÷123,1500÷300,2800÷400,564÷141,999999÷333  相似文献   

16.
一、12与13的比较1.复习旧知。师:同学们,你们现在都上五年级了。让我们回忆一下,在五年级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分数?生:学了如何写分数,如何读分数。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师:嗯,很好。今天我们要做的是“分数的探究”。(板书课题)我们学过分数的写和读,那我就写一个,有谁会读?(师板书12、31,生分别读出)师:非常棒。我有一个问题,想让各位帮我解决。12和31这两个数,哪一个大?生:12大。师:啊!你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学会了。谁会用数学符号来表示12比较大?(生在黑板上写12>31)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非常好!既然全班同学都同意12>13,那谁能举一…  相似文献   

17.
这是研究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中的教学片段:1.认识长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实物图):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体有几个面?生:有6个面。师:有几条棱?生:有12条棱。师:又有几个顶点呢?  相似文献   

18.
片断[学生初步认识21。]师:你们能用手上的纸折出12吗?折好的同学请贴到黑板上。[生A、生B折了41,也跑了上来。教师及时发现了问题。]师:嗯,折得多好。把你们折好的纸贴到最高处。[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两张平均分成4份的纸片上。]师:(指黑板)这表示什么?生:(齐答)41。师:41表示什么?生:把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41。师:再加一份呢?生:就是42。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41+14=42。生:这样的3份是34,4份是44。师:你们真棒。老师要求折12,他们却折成了14,你们怎么看?[学生纷纷发表看法:“他们没听清老师的要求。”“他们挺聪明。”……]师…  相似文献   

19.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教学片段一】师:海面上有时候会怎样?生:海面上有时候波涛澎湃。师:海面上波涛澎湃时,海底怎样?生:(读课文句子)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师:这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什么特点?生:宁静的特点。师:很对。(板书:宁静)【教学片段二】师:(课件出示海面静止的画面)浩瀚的大海有时会“发脾气”。大海“发脾气”时,海面上是什么样的情景?生:海面掀起高高的浪,一会儿上去,一会儿下来,发出可怕的声音“轰!”生: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大浪有十几层楼那么高。(下面有学生忍不住发出惊叹)师:(课件出示海浪汹涌澎湃的情景)你会用哪个词说这情景?生1:波涛汹涌。生2:波涛澎湃。生3:巨浪滔天。生4:惊涛骇浪。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波涛澎湃)这些词都是讲——生:波浪很大。师:海面上波涛澎湃,这时,深深的海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去海底瞧一瞧好吗?(课件创设情境:画面由狂暴的海面逐渐转到黑暗的海底)师:我们现在置身海底了,你有什么发现?生1:海底没有一点波浪。生2:好黑呀,有点儿可怕。生3:静悄悄的。师:海面波涛澎湃,海底却一点波浪都没有,静悄悄的,句中哪个词描写了这种情景。生:(...  相似文献   

20.
康立军 《山东教育》2004,(10):44-44
片断一:师:今天有这么多领导和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你们高兴吗?生:(异口同声)高兴。师:(指一生)我看你最高兴了,告诉大家你今年几岁了?生1:我今年12岁了。师:还有想说的吗?生2:我今年11岁了。生3:我今年10岁了。师:还有年龄更小的同学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4:(王兵)有,我今年9岁。师:那你们想了解有关老师的问题吗?(想)生1:老师,你今年多大了?生2:老师,你的体重是多少?……师:刚才同学们问了有关我的一些问题,告诉你们,我今年27岁。至于有多重,一会儿你们会知道的。(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师:根据王兵今年9岁,老师今年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