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随着期刊的迅速增长,图书馆藏书中期刊的比重越来越大。为了从学科内容方面向读者揭示和推荐馆藏期刊,必须完善分类目录。但以往我国没有成型的期刊分类表,各馆采用的期刊分类表很不统一:有的用《中图法》简本,有的用《外国报刊目录》中的分类表,有的用自行编制的期刊分类表。为便于期刊的统一分类,《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辑委员会于1983年编制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以下简称《<中图法>期刊分类表》),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后,于1987年2月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用于国内外期刊分类的分类表。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系列《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实用指南《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使用手册《中图法》第二版与第三版修订类目对照表中图法(第二版)分类导片中图法(第三版)使用手册中图法(三版)使用手册中图法简本(第三版)中图法简本(第三版)中图法简本(第三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第二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电子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索引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网络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第四…  相似文献   

3.
谈期刊分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期刊分类的几个问题张献(南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期刊分类是图书馆期刊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多年从事期刊分编工作,现结合自己使用《中图法期刊分类表》(下称《中刊表》)类分期刊的实际,对期刊分类问题谈几点看法。1按期刊内容的学科属性归类期刊分类的主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在第二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地修订、充实、完善和提高,于九○年正式出版发行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中图法》第三版进行分析。而《中图法》第三版在编制过程中,广泛集中广大分类工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二版相比较有许多改进之处,其主要表现在: 一、实用性《中图法》第三版为适应各类型图书情报单位专门编制了简本、图书本、资料本、期刊本、使用说明、使用手册、主题词表、索引等八个系列产品与其配套使用。为了利于使用单位做好图书目录的改编工作和新书分类工作还特编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二版与第三版修订类目对照表》,作为使用《中图法》第三版的参考工具书。这是我国目前唯一系列化的图书分类法,开创我国分类法史上的先河。《中图法》第三版第一次在法律专业类目中采用了双表列类法的编表新方法,它是在参考借鉴了国外分类法编制技术的长处基础上,将组配分类法隐含在分类体系有限地显示出来,从而既满足了综合  相似文献   

5.
对《中图法期刊分类表》的一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图法期刊分类表》问世后,受到厂“大图书馆界人士的好评,它使期刊分类有了依据,在期刊管理和检索利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期刊分类表第二版问世后,比第一版有了较大的修改,更增强了实用性。我们在实践中仍感到有不尽完善之处。《期刊分类表》第二版与《中图法》第三版分类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比《中图法》三版类号较少,致使在期刊分类中感到归类困难,如《中国医学伦理学》,如果分到B82伦理学,不能体现医学伦理学这个内容,如果分到R类也无适合的类号,建议在形式复分表中增加“-05”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此刊分到…  相似文献   

6.
我国图书馆期刊现分类排架方法过于拘泥于某种规则,给读者查阅期刊文献造成了一定困难。在分析期刊文献本身特点、读者利用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以《中图法》为基础,对学术期刊分类和非学术期刊分类加以区别,提出构造“非学术期刊分类法”和“学术期刊分类法”两种体系对期刊进行分类排架。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期刊分类表>(以下简称<期刊表>)体系结构与<中图法>相同,共分五大部类,22大类.Z类是依照期刊特点重新编排的,其他类目设置基本与<中图法>相同.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问世以后,已被全国各种类型的许多图书馆使用。年内即将修订再版《中图法》详表和简本,《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也在组织修订之中。按着同一分类体系,结构和标记制度,同时编制出三种详略不同的出版本,这在我国图书分类法发展史上是创举。当前,运用图书分类理论,总结图书分类工作实践,结合分类法发展客观规律,提出科学地、长远地使用《中图法》的全面设想,对于分类法的使用者和编辑者都是有意义的。本文就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医学文献分类的角度 ,剖析《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医学专业分类表》的主要编制特色、编制说明 ,《医学专业分类表》与《中图法》(第四版 )相关的学科 ,《医学专业分类表》变动类目与《中图法》(第四版 )R类对照表类目 ,探讨了对医学文献类目准确归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图书馆界使用得较多、且较有影响的分类法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科图法》)、《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以下简称《中小型表》)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人大法》)。在这几部分类法中,除《中小型表》外,其余三家都在近几年内作了修订,出了新的本子,《中图法》和《科图法》是第二版,  相似文献   

11.
樊瑜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3):115-118
针对各个学科领域期刊分布的发展特点,结合分类实际工作的需要,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的编制原则,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发展变化,提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期刊分类表》的具体修订措施,包括根据文献保证原则增加类目设置和类目注释、规范类目名称和注释、删除重复的类目、完善形式复分表和保持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基本一致等。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我馆决定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对馆藏的解放后中文期刊重新进行分类编号。分类号的编制有了依据之后,如何处理同类号期刊的先后序列,即如何编制期刊的书次号呢?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讨,最后决定根据各种期刊编辑机构的所在地的地区属性,按照《中图法》的《中国地区表》所规定的地区顺序号,即“地区号”,来编制书次号。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学科之间产生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许多综合性科学,边缘性科学以及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现象不断涌现,如何正确将期刊归入恰当的类目,是期刊分类中的重要问题。目前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已经编写了《中图法期刊分类表(征求意见二稿)》,(下简称:“期刊二稿”)。这对我国期刊分类法的统一规范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中文期刊分类工作的实践,谈几点浅见。一、充分发挥“组配编号法”的优越性类号组配是分面分类法的标记原理,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在网络环境中的适应性改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为代表的图书分类法是一个完整的、严谨的知识分类体系,同时有着广泛和深厚的用户基础。从国际化、智能化、社会化等几个角度探讨以《中图法》为代表的传统分类法如何能够适应网络环境中信息组织的要求,以期为今后《中图法》的修订和改造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CiteSpaceⅢ软件,对1998~2011年CSSCI数据库中关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关键词共现分析、作者共被引分析、期刊共被引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总结了《中图法》研究的传统优势与不足。最后,展望了《中图法》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以下简称《简本》)是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节编而成的。2010年《中图法》经修订已出版了第五版,与其相适应的《简本》也相应修订。笔者有幸参与了修订工作,现根据工作实践,对两者作以粗略比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大量分类表数据,从类目体系、类目规模以及类目清晰度、专指度、交替度等多项指标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与台湾《中国图书分类法》进行定量测评和分析比较,为《中图法》今后修订再版以及走出境门和国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了编制《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测绘学文献分类表》的实践过程和体会,评析了《中图法》中有关类目、类名的设置问题,对如何处理使用《中图法》与专业文献分类特殊要求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下称《中图法》)是一部较有影响的综合性图书分类法,经二版修订,并由国家标准局批准为国家标准的试用本以后,已被全国大多数图书、情报单位所采用。时值三版修订之际,为使修订后的版本更好地适应我国各类型图书馆发展的需要,笔者就其版本问题,略抒浅见如下: 现行《中图法》版本的不足《中图法》曾先后编制了三个不同功能和特点的版本:《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详本),主要用于“图书”分类,起分类  相似文献   

20.
读了《图书馆杂志》1995年第3期刊登的张扣女老师《中文现刊定位排架法》的文章,联系我馆中刊管理的实践,谈点不同的看法。我馆申刊采用分类排架,书刊使用第三版《中图法》分类,视期刊类种多少分至二级或三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