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向行为支持法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两种带有刻板和自伤性质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干预,旨在验证该方法对干预孤独症儿童问题行为的有效性,并对干预的过程进行实践探讨。治疗小组基于前期行为分析的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运用了前提控制、消退、区分强化等行为矫正策略,进行为期约三个月的干预。总的研究过程包括行为功能分析和干预实施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通过问卷和观察等形式收集数据,最终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对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应注重外部因素也就是从环境因素中寻找其原因;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的策略来分析和处理孤独症儿童行为问题是有效的;在孤独症儿童干预中应关注其身心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徽省某特教学校孤独症儿童的间接评估与直接观察发现,问题行为普遍存在于孤独症儿童群体中,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类问题行为的发生率及功能也不同,干预时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问题行为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品质。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强调以正向的观点看待并干预儿童的问题行为,正向行为支持已逐渐被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并运用。试图探讨运用正向行为支持来改善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个案孤独症儿童的课堂干扰行为,可以得知,与干扰行为的功能相结合制定相关控制措施,教导儿童相关行为并且处理后果,以此来干预个案的效果比较明显。经过系统的干预教导之后可以发现,孤独症儿童明显减少了课堂干扰行为,并且在课堂上开始积极使用手势和图片来表示自己的想法,也提高了孤独症儿童与他人的沟通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脑、网络、电子游戏、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居家增多,社会接触减少,儿童孤独感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时代课题。从关注孤独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孤独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典型表现和诱因、孤独症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教育干预方法和策略三方面,研究最新进展并做系统探讨,以期为孤独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和孤独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眼中的孤独症儿童 这里说的不是孤独症的定义,而是我们对孤独症儿童的直观认识,孤独症儿童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需要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呢?经过长期的研究,我们认为,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是渴望自由和爱的人,其程度更甚于普通儿童,但他们不会主动明确地提出要求,因为他们内心充满了恐惧、焦虑与不安全感,不知道谁能帮助他们,也不相信有人能帮助他们,因此这种恐惧不安造成了他们频频出现情绪和行为问题。如见到生人就躲和跑;总喜欢持有同样的东西,只有这样才安全;在情绪不好时若家人再提要求就尖叫、自伤、扔东西,  相似文献   

7.
自闭症儿童,又叫孤独症儿童,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儿童疾病。自闭症儿童在思维、社交、语言沟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也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很大的阻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主要分析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儿童通过自我刺激行为满足自身感觉需求,获得感官舒适。高频率发生自我刺激行为会对孤独症儿童的生活、学习造成消极影响,也会阻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开展针对自我刺激行为的干预,是学前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视的课题之一。文章通过一名孤独症儿童的个案研究,探索自我刺激行为干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蔡旻 《广西教育》2014,(29):9-10
正儿童孤独症又称儿童自闭症,在婴幼儿时期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和行为刻板,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综合症。它是一种对儿童、家庭和社会影响重大的残障疾病。笔者在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过程中,发现许多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与正常儿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孤独症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及家长的生活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对孤独症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分析,同时例举了一些康复训练的方法,以期对家长及康复训练师提供帮助。一、孤独症儿童偏食行为的原因分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的回溯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交往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核心缺陷,对孤独症儿童的社会性特征研究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有关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的相关研究,并分析、探讨了孤独症儿童社会性特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孤独症儿童适应行为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取10名孤独症儿童为被试,采用姚树桥、龚耀先编制的《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量,得出结论为:孤独症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行为问题;适应行为的个体差异和内在差异较大。提出教育训练的重点以及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2.
问题儿童和问题行为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显差别。问题儿童的症状具体表现为:①性格发展偏离或具有一定神经质表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由于儿童孤独症和童年期发病的精神分裂症等常常被混为一谈,因此认识孤独症患儿的各种表现特征并掌握行为治疗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潜在类别,并根据语言障碍对不同亚组的影响,为不同类别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更具体的教学干预目标。方法:采用社会反应量表、重复行为量表-修订版、孤独症行为量表的语言分量表对227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4个潜在类别:中度社交障碍组、重度社交障碍组、中度孤独症表现组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2)年龄对孤独症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显著;(3)语言能力对孤独症核心症状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相较无重复刻板行为的中度和重度社交障碍组,语言障碍程度越高,越可能发展成为社交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并存的中度和重度孤独症表现组。结论:语言能力不同的孤独症亚组,其核心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亟需的教学干预目标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单一被试多基线跨行为研究设计,探索了日常行为报告卡干预随班就读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在校问题行为的效果。结果表明,干预后目标行为发生频率明显降低,日常行为报告卡对改善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学校问题行为有效,社会效度较好;同时还促进了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改善了学校、家庭、家—校—医同盟的微观系统。合理的目标、科学的行为矫正程序以及微观系统的改善是日常行为报告卡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孤独症儿童在欺骗情境中的行为判断及意图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采用动画形式呈现欺骗故事情境(欺骗他人/欺骗自我) ,考察孤独症儿童对欺骗行为及意图的理解。结果表明,在欺骗行为判断的问题上,孤独症和匹配组儿童的表现没有差异。孤独症儿童对于欺骗他人的意图理解差于正常儿童,也不如他们自己对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两组儿童在欺骗任务上的表现提示,孤独症儿童通过错误信念任务并不等于达到与正常儿童一样的心理理解水平,欺骗他人与欺骗自我的意图理解可能基于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重复刻板行为作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着孤独症儿童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研究发现,执行功能的核心子成分抑制控制能力、认知灵活性水平和工作记忆容量对重复刻板行为有显著影响。在现阶段,执行功能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大多仍集中在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两方面,缺少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且执行功能的研究范式也存在争议。未来还需加强孤独症儿童工作记忆对重复刻板行为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而且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本研究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对一名智障儿童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行为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课堂中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现象的发生,验证该方法对干预智障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性。研究者对智障儿童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功能评估,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功能。通过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中的ABA实验设计,制定有针对性的正向行为支持计划,并进行行为干预。研究结果表示,采用正向行为支持法处理智障儿童问题行为是有效果的。  相似文献   

19.
儿童孤独症的行为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儿童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孤独症患儿存在着社会交往、言语发育、生活自理能力的缺陷 ,感知觉异常及一些问题行为。在对孤独症的治疗中 ,行为疗法是一种运用最普遍的疗法。常用的行为疗法有 :塑造法、锁链法、示范学习法、奖励与惩罚疗法、消退法、暂时隔离法、消极练习法和放松疗法。在治疗中遵循发展正常行为、个别化、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相结合、父母亲参与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探讨轮滑运动对孤独症儿童主动沟通行为的影响.采用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在固定的时间和相对封闭的场地对2名孤独症儿童进行轮滑干预.研究设计立足于孤独症儿童的特点,采取集体与个案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轮滑运动教学.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轮滑运动干预,孤独症儿童的主动沟通行为次数显著增加,沟通技能有所提高,说明轮滑运动对促进孤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