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授完单位互化内容后,我让学生做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道题:1070毫米=()米()厘米.批阅时发现大部分同学的答案是错的.第二节课堂上,我在黑板上出示了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统一的错误答案"1070毫米=1米70厘米",然后问:"同学们,看黑板上这道题老师做得对不对?"我注意观察学生的反映,上节课这道题做对了的同学很快举起手,做错的同学大部分也随着举起了手.我有意识地点了一名做错题的同学让他谈想法,想了解一下他们做错题的根源.没想到的是他居然能作出十分正确的分析:"1米=1000毫米,1070毫米中有一个1000毫米是一米,剩下的是70毫米,不是70厘米,70毫米应化为7厘米."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节普通的数学课,我要求学生们做黑板上出示的15道计算题。10分钟后,我一一订正了答案,并且每讲一个答案后,都要求答错的学生举手,然后把错了的答案改过来。结果下课后,有3个同学来向我告状,说某某同学做错了哪道题,没有举手。此时的我十分吃惊,我对做错了的同学只是要求把错的答案进行改正。并没有任何的惩罚,他们竟然还撒谎。孩子们的诚实哪里去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失误     
这是一堂数学练习课.课已过半,按照预设,我把60 ()<65、40 50>()两题很自然地写在黑板上,并习惯性地问了句:“括号里可以填什么?”由于以前已学过并做过此类练习,所以很快有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尤其是后面的一题,学生说的答案很多.我追问道:“括号里可以填的数多吗?”“多!”“那到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4.
师:(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课)今天这节课,大家只要做一道题就可以了,我相信大家会把这道题做好,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学生暗想:要我们只做一道题,这道题应该很长,而且很难!) (学生都瞪大眼睛看黑板,猜想老师会出一道什么题.)  相似文献   

5.
[案例一]师:昨天老师去制衣店做衣服时,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做一条短裤要用布0.67米,制衣店运进了56.28米这样的布,请你们帮这位老板算一下可以做多少条这样的短裤?(课件出示)生:56.28÷0.67师:你觉得这道题跟以前学的除法相同吗?生:不同,这道题的除数是小数。师:对,那么同学们能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这道题呢?学生试算,汇报。生1:我把0.67米和56.28米都换算成了用厘米作单位的数,即0.67米=67厘米,56.28米=5628厘米。5628÷67=84(件)生2:我是换算成了用毫米作单位的数:0.67米=670毫米,56.28米=56280毫米,这样56280÷670=84(件)生3:我是利…  相似文献   

6.
欢乐便利店     
急中生智寒假里,我报名参加了口才训练班。第一天上课,老师让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没想到第一个就叫到了我。“我……嗯……”我站了许久,最后大声说道,“现在您知道我为什么要参加口才训练班了吧。”爆笑指数:★★像老师一样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然后说:“8 号同学,你上来给大家讲一下这道题的做法。”只见 8 号同学 走上 讲台 ,镇 定地问 :“老师,您 的意 思是 让我 像您一 样在 这儿 讲吗?”“对。”“好的。”8 号同学马上高兴地说,“9 号同学,请你上来把这道题的解法写在黑板上。”爆笑指数:★★★★★“绝妙”回答(之一)历史课…  相似文献   

7.
一、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五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四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8.
【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讲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我满以为那位老师会马上纠正这名学生的错误,没想到他却说了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他说:“最后一道题是答错了,可大家为什么只说他答错的这道题,而不说他前面4道题都做对了呢?看来,我们是多么容易发现别人的错误,而忽略别人的正确……”要求:1.…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小学数学名师华应龙老师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设计巧妙、视野开阔,体现了“跳出数学教数学”“居高临下把握数学”的理念,尤其在“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华老师进退自如的教学艺术令人赞叹不已。一、欲擒故纵,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课始,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计算器图片,让学生自问:“我会用计算器吗?”学生兴奋地回答“:会!”这时,华老师故作惊讶状:“你们都会了,用不着我教了?来看看这几道题,你们会用计算器做吗?”接着出示了三道计算题。设计这三道计算题,华老师可谓煞费苦心。第一题是57734+7698,用计算器即可直接…  相似文献   

10.
我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去做练习题。学生一共做了五道题,做完后,教师问下面的同学:“他做得怎样?”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最后一题做错了!”这位教师说:“为什么你们只看到了他做错的那一道题,而没看到他做对的四道题呢?”  相似文献   

11.
刚接这个初三普通班不久,一次,在我的课上,我出了道例题让学生解,并且叫了两位同学板演,在行间“巡视”时,我发现学生们的解题并不理想,同时我也注意到上黑板解题的同学显得很窘迫,很着急。我想可能是他们觉得在新老师面前有点难为情的缘故。待他们回到座位后,我针对学生的错误原因,将题目细致地分析了一遍。由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比较重要,所以讲好之后,我即兴自编了一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做。评讲后,我突然想做个调查,看看究竟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解对这道题的同学举手给我看看。”这可是第一次这么多学生举手,而且都面带着“自豪”。平时若…  相似文献   

12.
[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有一次,我去听一位小学老师的公开课。他在黑板上写了5道题,然后让一名学生上台来做。3×9=(27)4×9=(36)5×9=(45)6×9=(54)7×9=(62)当这名学生写完最后一题的答案“62”时,台下多数同学都大声喊起来:“老师,他错了,最后一道题答错了……”  相似文献   

13.
开心一笑     
课堂问答老师为了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说:“来,15号同学,你上来给大家讲一下这道题的做法。”只见15号同学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问:“老师,你的意思是让我像您一样讲么?”老师回答:“对。”15号同学马上接过话头说:“来,16号同学,请你上来给大家讲一下这道题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杨泽明 《四川教育》2006,(10):27-27
顺水推舟,调整预设案例“:循环小数”片段学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打算上一节练习课。上课伊始,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三道算式,让学生独立完成:672÷6.40.448÷5.62.1÷1.8做了一会儿,听到一些学生在小声议论。巡视时,一个学生说:“第三道题除不尽啊,题目出错了。”仔细一看,才发现把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60~61。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  相似文献   

16.
“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小节,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告诉学生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遇到测量要求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毫米的长度,通过数一数1米有多少毫米来使学生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这个点子的灵感来源于一位学生问我一道数学趣题:将3,8,3,8这4个数字用“+,-,×,÷”连接起来使它等于24。我让他把题抄给同学们做,没想到同学们劲头很足,连上课铃声响都没听见。我分析学生这么热情参与的原因:一是这道题的趣味性吊起学生的胃口;二是来自同学提出的问题,学生更有兴趣探究。那何不让学生搜集自己看过的数学难题或趣题抄在黑板上,每节课挤出5分钟让学生做趣味题呢?我的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一段时间下来,这5分钟的趣味题是学生最喜欢做的,还美其名曰“5分钟趣味数学跑道”。这一举动促进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了视野,…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南方周末》有一则短文,大意是这样的:某乡村小学好不容易邀请到省特级教师来上一节公开课,在各种期盼和猜测中,来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女老师,她就是特级教师。上课铃响了,她走进了全校闻名的后进班。教室里讲台上散落着乱七八糟的粉笔,桌面上铺着一层白乎乎的粉笔灰。她用目光巡视一周后,迅速收拾好桌上散乱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黑板,轻轻吹去了桌上的粉笔灰……课上她出了几道题让学生做,之后讲解了这几道题的做法。讲完后,她说了一句:“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做对的同学笑一笑。”所有的老师都知道了什么样的教…  相似文献   

19.
有节课,由于心情不好,我板着脸走进了班级,大部分学生察觉到了我的变化,便没有像往常那样欢呼雀跃,争抢着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显得有些紧张。而王宇同学(化名)并没有注意到这微妙的变化,依然激情飞跃,抢着答题。“第五题答案是……”“A!”不等我公布答案,他便喊道。“第八题,由于……”不等我把问题讲完,他又机智的抢答道:“B!必然的(学生的口头语,意思是绝对正确)!”他做题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平时他也总是这样很快的把问题弄清楚,并抢先把答案说出来。若在平时,我会很高兴的表扬他。可今天,我无法忍受他“傲慢”的行为,于是冲着他大吼一声:…  相似文献   

20.
案例 那天上一堂“不等式证明”的课.我在黑板上出了这样一道题:“若0〈x〈1/y,求证y-y^2〈1/x+1.”我让学生自己先做,等一下想听听他们的想法.我发现杜煊同学采用分析法,很快证完了,便请他把过程书写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