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鼓舞,很受教育,很受启发。从昨天到今天,组织开了理论界、文艺界、新闻出版界3个座谈会。总的想法是,不能低估了贵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不能低估了贵州历年工作打下的基础,不能低估了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不能低估了贵州的矿产、生态资源优势,不能低估了贵州在西部大开发中5年打基础、10年重点突破的成绩,不能低估了西部大开发给贵州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2.
堂安的父老乡亲们:远道而来的挪威客人们: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是个好日子,堂安生态博物馆正式建成开馆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由中挪合作共建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因堂安生态博物馆开馆典礼而胜利建成,中挪双方在博物馆领域长达十年的友好合作项目也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3.
刘玮 《新闻窗》2006,(6):15-15
历时一年的贵州省“多彩贵州”歌唱大赛,创下贵州历史上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纪录。而另一项直接受益于这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比赛。则让贵州人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扬眉吐气。2006年8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完全由观众投票的青歌赛“观众最喜爱歌手”奖项的争夺激烈地进行着,当获得原生态唱法银奖的“蝉之歌”组合的13位姑娘终于获得这一最珍贵的奖项时,和许多贵州观众一样,记者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紧接着“花溪之夏”艺术节、“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在遵义拉开帷幕的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各项活动接踵而至……看到了文化的力量后的人们开始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名片”:  相似文献   

4.
广西生态博物馆建设探索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生态博物馆的建设一开始就具有很强的“中国化”色彩,这是由中国的国情、中国民族化、尤其是少数民族化广泛根植在欠发展的广阔农村的实际所决定的。贵州生态博物馆群建设的实践既尊重了中国曾经历漫长农业社会的事实,又正视了中国任何一个地方谁都无法阻止被多种经济活动影响的趋势,也正是这样的客观态度使贵州的生态博物馆建设一直以理性坚持长达八年的探索,在一个个困难与社会矛盾中不懈努力,寻求应对。贵州的经验是我们要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邵珏武 《视听纵横》2007,(4):105-106
在党中央、国务院指定宁波、深圳、青岛、大连四座沿海城市对口帮扶贵州十周年之际,2006年秋,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与宁波等四家城市电台,一起推出了“回眸十年山海深情”大型系列广播新闻录音报道。十年帮扶成效如何?贵州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显著提升?那里的生产是否有较大发展?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四名记者带着探求的渴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周静 《新闻窗》2006,(5):82-83
有关专家表示,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地域,“多彩贵州”涵盖了贵州的文化特色,提供了贵州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当的思想张力和文化延展性,呈现着异常灿烂的民俗、人文与自然的景致,融会着时间的积淀与空间开放的变革,涵载着蓬勃的生机与精神的冀望。“多彩”系列活动可以说是把贵州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起来的典范,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品,通过体制、机制、政策等多种方式,调动和激励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向文化产业聚集,最终做大做强“多彩贵州”的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7.
2006年秋,在党中央、国务院指定宁波、深圳、青岛、大连四座沿海城市对口帮扶贵州十周年之际,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与宁波等四家城市电台,一起推出了大型系列录音报道——《回眸十年山海深情》。十年帮扶成效如何,贵州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显著提升,那里的生产是否有较大发展?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四名记者带着诸多思索,来到贵州大山深处,翻越层层叠叠的山峦,紧紧围绕宁波市提出的“让千家万户得益、让千家万户致富”的帮扶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评论》2010,(5):19-19
从1999年的《晚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到2009年这本《想象与叙述》,赵园由中国现当代文学到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整整十年了。作者表示,这十年中,一以贯之的,是对“人”的兴趣,对士大夫知识者的兴趣。对心态、精神现象的兴趣,以及打破文史悬隔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贵图学刊》2005,(2):68-68
为庆祝“世界读书日”十周年,贵州民族学院图书馆开展了系列活动。一是悬挂大幅字标。二是文化下乡。全馆职工捐书2000余册给龙里县麻芝乡文化站。丰富麻芝乡文化站的文化读物,受到龙里县委及麻芝乡各级领导的热情接待。龙里县县委书记,宣传部长及麻芝乡乡长出席了捐赠仪式。  相似文献   

10.
“靠谁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答新闻界同行贵州日报副总编辑刘庆鹰本刊记者1995年3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名单中,贵州日报副总编辑刘庆鹰名列其中。刘庆鹰曾被评为贵州省劳动模范,贵州省优秀共产党员、贵州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11.
潘源 《新闻窗》2010,(3):15-16
"西行万里,穿越十年,我们用镜头为十年的西部大开发留下了一段令人欣喜和振奋、值得感念和铭记的影像记忆。"5月29日,当"西部行"的最后一条报道在贵州卫视《贵州新闻联播》播出结束后,我们在"编后话"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新闻窗》2005,(5):F0004-F0004
九月金秋,丹桂飘香。2005年9月16日至23日,由贵州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贵州日报、省政府公报、贵州商报、贵州都市报、劳动时报、遵义日报、铜仁日报、黔西南厂电局等会员单位的总编辑和部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贵州新闻采访团一行11人赴山西采访学习,踏上三晋大地,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耳闻目睹山西传媒及新闻界的发展和宝贵的经验,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13.
繁荣公益广告事业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客观地讲,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步代并不慢自1986年贵州电视台制作播出第一个公益广告《节约用水》,到次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广而告之”栏目,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公益广告发展势头良好,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和比较好的作品,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然而,透过繁荣我们也有一种忧虑,那就是公益广告这一广告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商业广告耀眼光环下显现出某种程度上的反差。我们知  相似文献   

14.
2004年11月28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宣布挂牌成立,在中央主管部门停批报业集团一年多之后,成为第40家报业集团。鉴于国家不再批办行政性广电集团的背景,我国报业集团的阵容,到此可能已基本成形。2004年,是“入世”后的第三年,报纸的分销市场全面对外开放。报业集团建设的着力点向内延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速,多方探求“转制”,“重塑市场主体”,以最大限度“释放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贵州的文化就如同这些散落于大山深处的民歌一样,保留着原汁原味、古朴自然的原生态,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集结号吹响之际,人们都注意到,贵州不是文化的荒漠,而是一座文化富矿10月25日,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从北京回到故里的杨正江,早已经投入到了《亚鲁王》第二部的采集工作中。长期的户外工作,让29岁的杨正江皮肤黝黑。自2003年起,这个苗族青年便徒步穿行于贵州麻山腹地,收集流传于深山苗寨中的歌谣。  相似文献   

16.
周静 《新闻窗》2009,(5):48-49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生共存的地域,“多彩贵州”涵盖了贵州的文化特色,提供了贵州的文化符号,具有相当的思想张力和文化延展性,呈现着异常灿烂的民俗、人文与自然景致,融会着时间的积淀与空间开放的变革,承载着蓬勃生机与精神的冀望。“多彩”系列活动可以说是贵州文化旅游事业标志性的品牌活动,也是贵州发展文化产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所瞩目的西部大开发,是贵州旅游业迎来的一个全民认识、全民参与的大好时期。本文论述了贵州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对旅游业的作用和开发贵州民族地方文献资源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欧平 《兰台世界》2004,(10):20-21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据统计,1992年以来,小城镇发展速度步入高速增长期,最近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小城镇800个左右。到2002年,我国城镇人口超过4.8亿人,城镇化率上升到39.1%。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问题,也为档案部门加强小城镇建设档案管理提出新的课题,对于深入研究其管理方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数据库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贵州少数民族化的多样性特点、建设贵州少数民族化数据库的意义,并对建库资料的收集范围、重点、途径和具体方法谈了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刘婷 《视听纵横》2001,(3):47-48
在20世纪的传播舞台上,电视堪称是最夺目的明星了,在它诞生后短短几十年里,无论是制作技术、生产出的节目的数量,还是电视节目的质量,都得到了极快的发展。我们看到,电视已经进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向大众传达着新闻信息,也向他们提供了娱乐。电视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影响了我们的思想。它宛如魔术师手中的魔棒,变换出五光十色的光环,萦绕着这个世界。或许我们可以套用麦克卢汉的那句名言:电视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它就是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