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叙述人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人称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关涉到叙事学的诸多问题.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人称常常与视角、主体混淆在一起,影响既久,谬误流布.近来,这一范畴的意义随着叙事学的发展逐渐得到廓清,但过度地讨伐又导致了它的式微.既要卸下强加在叙述人称之上的重负,又要肯定叙述人称自身的合理性,尤其要看到它与视角、主体相结合而形成的张力效果.对这一范畴在学理上重新阐释会使之得到客观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认为钗述视点与人称的选择是艺术构思中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叙述视点与人称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形态作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有没有第二人称叙述 ,这是学术界现在还在争论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否定第二人称叙述的立论依据“叙述的人称问题实质上是叙述的立足点”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并论述了第二人称叙述的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5.
人称代词在代词系统中是比较复杂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更是如此.本文将从第三人称代词本身的变化,第三人称代词是否影响句中与其所对应的动词的表达形式,语义差异三个方面来阐述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下第三人称代词的具体差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的叙述方法虽然不以第一人称为主,但在国外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作家们在晚清时期尝试创作第一人称小说,并且创作的数量非常可观。经由大约一个世纪的努力,中国的第一人称小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将以1979年至1986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从第一人称叙述人"我"在作品中的地位这一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每种第一人称小说叙述的特点和优势,以此对第一人称小说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以前维吾尔作家在小说创作中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时,并不太注重小说视角方面的功能。随着作家文学理论水平和鉴赏水平的发展,他们开始意识到第一人称与其他人称在叙述上的差别,于是在创作中开始重新考虑第一人称视角的功能,并使叙述视角呈现多样化。论文结合文本,从第一人称见证人叙述、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三个方面,阐述当代维吾尔语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短篇小说因容量小,篇幅短,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往往较难取胜。因此,优秀的短篇小说往往从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上出奇制胜,本文结合近几年来短篇小说的一些实例,探讨短篇小说作家们如何在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上不断创新探索,以及不同的选材角度和叙述角度所产生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9.
这里从《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与“战壕真实派”代表作品的艺术相似性之手,考察两个时期的战争题材作品在叙述技巧上的不同。通过对比说明,作对叙述视角的选择是由作品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新写实主义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新写实主义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模式把现实生活的“真相”还原出来,令读者耳目一新。从人称、视角、聚焦和叙述话语四个方面对新写实主义小说的叙述模式进行总体概括,可以揭示出新写实主义小说的种属特征及其获得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叙述视角的讨论是20世纪小说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海明威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明显带有视角探索的倾向.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从客观式的叙述视角、视角越界两方面对这篇小说进行解读,并上升至哲学现象学的角度,挖掘其小说内在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悲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由女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而且在于它是介于汉乐府和南北朝民歌之间的寥寥无几的文人叙事诗。本文对《悲愤诗》的叙事动机、叙事角度做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生态叙事是生态文学与叙事学融合的一种当代文学表现形式。迟子建选择了接近天籁般的儿童叙事视角,营造了对立和双重的生态叙事空间,采取了“原生自然”的生态叙事话语,表现了一种对自然和谐境界的追求和对现代文明批判的生态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4.
凯瑟琳·安·波特是美国公认的文体家。作为现代派小说的杰出代表。波特敢于打破叙述者对人的内部和外部只能做同步描述的传统全知叙事模式,另辟蹊径,运用独特的叙事策略,尤其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和视角越界的运用使她的短篇小说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立体表现效果。短篇小说《失窃》虽然情节简单却蕴涵了丰富的意义空间。分析《失窃》的叙述视角有助于读者更准确的理解叙事者无言“展示”背后的深层含意。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的叙述视角是复杂的,全文有过多次叙述角度的转换。总体上说,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向第一人称限制视角转换;个别章节还短暂出现过视角越界,即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向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越权侵入;同时还有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双重叠加。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不仅思想博大精深,在形式上更是大胆革新,极具开创性。多种叙述视角的尝试,不同视角间的形式转换,使他的小说摆脱了传统小说视角相对单一、叙述不够直接深入的缺点,建立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开创了中国小说艺术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文学创作中使用不同人称叙述故事,以有限视角观察事物,既可增强事件的真实感,引导读者进入故事,又能使读者跳出故事反思叙述者本身,产生间离的美学效果。笔者试图从叙事角度入手,从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和有限视角三个方面,分析视角理论在《废都》中的应用及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古代战争诗有各种不同的叙事视角,《诗经》二《雅》中的战争诗多从正面歌颂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一种朝廷政治视角;《楚辞·九歌·国殇》为祭祀为国死难的将士而作,蕴含着一种巫文化的视角;汉乐府诗歌的战争诗反映了民间视角;杜甫的战争类诗篇是一种忧国忧民的士人视角,也是战争诗的高峰。  相似文献   

19.
刘亮程的散文扎根于大地,提炼了乡土的原汁,形成独特的乡土语言,写出了一种乡村文化,一种乡土哲学。  相似文献   

20.
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主体部分的回忆录中选择强奸犯亨伯特作为叙述者,开启了后现代小说向微型叙事、局部叙事和小人物叙事转变的趋势,用他的不可靠叙述来迷惑、考验读者,同时又让他在美化自己时戏剧化地暴露自己。揭示出主人公和后现代经验中特有的自恋和精神分裂倾向,使读者有机会摆脱亨伯特的蛊惑,对回忆录进行独立阅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