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第二册课本第 62页 :“他画的人物……人们称赞说 :‘吴带当风’。”第 1 3 7页 :“陆游从小好学 ,他写诗回忆说 :‘我生学语即耽书 ,万卷纵横眼欲枯’。”《中国历史》第三册课本第 2 9页 :“数十年后 ,不仅‘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课本第 1 3 2页 :“号召‘爱国之豪杰共图之。’”按规范的标点符号用法 ,上引前两例属直接引用 ,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内 ;后两例属部分引用 ,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引文的标点问题@徐敏$四川省攀枝花市十九冶二中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第78页注释①中说:“……作者(1896—1981)原名沈雁冰……。”其中,“原名沈雁冰”不妥。“原名”本应是作者的真实用名,而“字”则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原名”与“字名”不能完全等同,以  相似文献   

3.
《醉翁亭记》(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伛偻提携”一语,课本的注释是:“[伛偻(yúlóu)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见课本第168页注释) “偻”是个多音多义字,其读音凡二:  相似文献   

4.
入选课本的文章多是典范之作,但也有疏忽不慎之处。例如:①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中语文第三册《从三到万》)文中“处理不好”是否定句式,是指事物的一个方面;后面的“成败”是指正反两个方面。事实上,“处理不好”只能影响学习的成功,导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第134页,是这样给“结论”下定义的: “道理论证清楚、透彻,得出必然的结论,叫做结论”。显然,这个定义是不对的,它用被定义项自己说明自己,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应改为:道理论证清楚、透彻,  相似文献   

6.
无论辞书释义,还是专书注释,都离不开对辞语的考释,也就是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寻找证据,仔细求证,而证据又有本证(或曰内证)、旁证(或曰外证)之分,必须反复比勘,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答案。例如有一辞语,经几人之手,写成下列释文: 【鞭板】策马的鞭子和记事的手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仗侍坐。”(《陈书》,中华书局标点本,第2册第263页)。借报参预征战。《梁书·韦粲传》:“粲建议推仲礼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裴之高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柳节下是州将,何须我复鞭板。’”(《梁书),中华书局标点本,第3册第606页)。 “鞭板”本义指鞭子和手板,不错。可是“借指参预征战”,似无根据,为了“祛惑”,要对有关辞语,须再作一番考释。两例均为南北朝时的用例,应从有关的书籍中考察鞭子和手板在那个时代的用途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疑问较多,属于明显错误的就多达13处!现在一一列举,并试加改正,以求有益于教、有益于学。第一处:39页第10行,“竹蔑”的“蔑”字,是别字,正确的是“篾”。第二处:51页练习题,在填表作题中,“描写的角度”一栏里,“近景”与“远景”反了,应对调,才符合“由远及近,从粗到细”地对鲁迅外貌进行描写的文意。第三处:86页练习二,“联系上下文”领悟句子含义。第3题“我心里发  相似文献   

8.
聂琪 《语文知识》2000,(5):58-59
一、疏漏之处①第一册语文课本(以下未写明的均为第一册)18页第五题第3小题中词语辨析有“磨”和“冲”、”渍”,但在第一册教学参考书(以下未说明的均为第一册教参)中漏掉此词辨析答案。②课本181页阅读题需要修改的加点词语有“可以用”,但教参参考答案里漏此项。③课本161页第三题要求“其中第二段如果改成文字说明,表达效果将会如何?”根据本题用意,应该是把“第一段”改成文字说明。教参136页上说:“第二段如去掉具体数字,人们对荔枝的大小、重量及不同品种的轻重比较就不甚清楚。”这个答案也是针对第一段而言的,但是教参仍沿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作文指导湖北/王能光难点指津初语教材第一册打破传统的编排方式,按生活内容来分类组织单元,就是“试图建立以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为中心的新结构体系”,使学生“认识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  相似文献   

10.
课本编排体例上存在的问题颇不算少。标点符号不统一。第 2章课后练习题中的“练习”二字后加有冒号 ,而其他 2 8章都没加冒号。《明朝的对外关系》一节中 ,《郑和下西洋》中的“下西洋”三个字都未加引号 ,但第2 2 8页大事年表中 ,“下西洋”三字却加上了引号。该书有 5课的课后附有填表练习题 ,其中 ,第 6、2 5、5 3页题目要求的句末没加标点 ,而第 73、1 1 4页的却加了标点。在叙述一些重要内容时 ,课本多处用了“第一”、“第二”、“第三”、……。其中 ,第 2 0 4页上的第一、第二、第三的后边用的是顿号 ,而其他则用了逗号。方框中的…  相似文献   

11.
新编初中语文第一册253页练习第三题是:“把下边的形声字按照形旁和声旁结合的不同形式归成几类”。题下共列出27个形声字,其中最后的一字是“牢”字。然而“牢”能是形声字吗?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课本第88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该书没有进一步说明。在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课本的第256页,编者把楞  相似文献   

13.
比喻与比拟是两种极易混淆的辞格。在小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往往会把用“象……似的”句式表达的比拟,当作比喻。例如: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象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五年制小语第八册《燕子》) ②老牛站在麦田边,静静地望着,象看着熟人似的。(五年制小语第八册《老牛》) ③它(爱尔莎)好象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五年制小语第八册《我和狮子》)  相似文献   

14.
龙文余 《语文知识》2003,(11):18-18
梁延学《“镊刀”种种》(《咬文嚼字》2003年第4期)一文说:“杨澜女士有否误听误记,本人则无从考证。”人教社试用修订本初中语文第六册《作文训练·应用写作·小传》:“有否受过奖惩……”北京《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期45页:“……有否借故寻找理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方面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现行初中《中国历史》第一、二册和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 )课本存在着对同一史实表述不一致的现象 ,即使同一课本也存在前后不一的问题 ,给教与学都带来不少困难。下举数例。(1 )半坡氏族遗址距今时间 :初中课本是“约 5 0 0 0年”(第一册第 1 3页 ) ;高中课本却是“约五六千年”(第 4页 )。(2 )对于河姆渡氏族种植水稻的问题 :初中课本表述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第一册第 1 4页 ) ;高中课本则表述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第 5页 )。(3 )初…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为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中的“听取”一语加了这样的注释: 〔听取〕听。在某些单音动词后面加个“取”字,是为了将单音词变成双音词,如听取,看取,记取等。旧时写诗词常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17.
《出师表》见于新编初中语文第六册,该文标点,有几处值得商榷。现逐个提出来,分别略陈一孔之见。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弧杰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这句话是个多重复句。第一层应在“气”之后,“不”之前划开,它的前后以“诚宜……以……”和“不宜……以……”构成了具有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18.
(一)国语: 一、初级国语第六册参考资料第四十五页,第三十四课“让小同志骑吧”教材注释项下:“彭德怀……西北军政委员会”应更正为“西北行政委员会”。二、高级国语第四册参考资料第三十一页,第十五课“我的理想实现了”词句注释项下:“八一五胜利”的解释是不妥当的。这里说:“八月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语法复习(一)练习三第二题:把下边四个词语都用在『教师』前边,次序应怎样排列?一、两位二、优秀三、我们学校的四、有三十年教龄的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排列多层定语的次序的能力。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答案是:三、一、二、四(见三六五页)。即『我们学校的两位优秀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这样排列的次序显然不正确。假若排版有误,那么根据上题题答案后面的说明语『带「的」定语排在不带「的」的定语前』,答案也只能是:三、四、一、二。即『我们学校的有三十一年教龄的两位优秀教师』。这样排列的次序显然也是错误的。所谓多层定语,就是一个名词性的中心语和一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一册的基础训练6中的第三题“……仿照后面的三个句子,各说一句打比方的话”此题共五个比喻句,其中第五句:“敌人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十一册《我的战友邱少云》)笔者认为不是比喻句。众所周知,所谓“比喻”就是“说明或者形容某种事物,可以不直接描述这种事物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