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雪了》为《信息技术》(冀教版)第三册第十课的内容,本课是综合使用Flash引导线和影片翦辑元件制作出有关下雪情境的简单动画片,在学习了制作单一的曲线运动的基础上学习的。全课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制作多片雪花飘落的动画,第二课时调试动画并制作雪人眨眼睛,本节课是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2.
乐为 《考试周刊》2011,(71):216-217
作者结合学习《弟子规》第三部分《谨》的心得,谈谈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原因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绘制与加工图形》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信息技术》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内容很简单,并且通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制作演示文稿的一些基本操作。在深入分析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应当是教学生学会进行知识的迁移,并启发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形成创意,于是,本节课我主要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淡化枯燥的技术操作部分,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完成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海南省高职类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学手段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学习兴趣产生的原因,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与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模式两者对学生《高等数学》课学习兴趣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蔡蔚 《陕西教育》2007,(5):37-38
教材分析:《这儿真好》是苏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学习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让学生感悟到找朋友和种树之间的关系,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漫步云端》一课是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变幻的天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其二级目标是“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本单元第一课让学生在认识气象、天气的同时,简单了解了各种各样的天气、我国的一些天气之最,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制作科普小报的基本流程。第二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单元目标为学习唐诗,感受不同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二、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学生在初中的《口技》以及高中的《赤壁赋》等课文中已经初步学习过正侧结合艺术手法,并且在同一单元本课之前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对长篇诗也已有所了解,所以学习本文相对容易。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表格的制作与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一节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技能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各种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5、46页。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读写法,知道了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分析: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分数基本性质的原有认知基础上,启发学生灵活、有序地思考,进行合  相似文献   

10.
做完一道题后,应引导学生挖掘、探索、演变出不同的新题进行训练,这种探索型的练习,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同时多向分析问题,就能多向联系知识,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改进学习方法,是大有裨益的.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几何》第三册第115页第3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王社生 《湖南教育》2005,(22):34-34
一、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去年,我担任双蹲小学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任教该班数学课兼社会课。通过学习小学五年级《社会》第5课《义和团反对外国侵略》一课,学生知道了1901年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赔款4.5亿两白银。于是,我问:“4.5亿两白银是个什么概念?”并请大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当今社会作比较分析。同学们议论纷纷。学生A:清朝末年中国不足4亿人口,八国联军向清政府勒索4.5亿两白银,也就是说清政府又要向每个国民平均摊派1两多白银……学生B:经过1842年《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18…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二年级《艺术》上册第三单元《十二生肖》的第三课,在已了解了十二生肖的基础上,通过头饰的制作来表现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形象,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发展艺术想象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童话在小学生阅读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引入童话进行教学,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以及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将学生作为童话教学的主体 童话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学生角度了解童话故事。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下雪了》这篇童话教学时,老师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达成教学目的,以小学生视角阅读《下雪了》。例如,文中的“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小鹿画梅花”,讲解此句时应让学生自行阅读感受动物在雪中画画的场景,让后让学生说明阅读文章后的感受,互相分享自己阅读文章后的体验。分享期间,开拓学生思维,引发学习兴趣,但不能直接把学习内容强塞给学生。童话故事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去探索、思考,探讨童话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教学》2007,(7):30-33
单元分析在教学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身边的植物》一课及《植物生活的秘密》这一单元。此时,学生已经了解了身边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能够指认植物的六大器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讨了当下中职院校《珠算》课程的现状,分析了中职院校《珠算》课程课时较少、中职学生学习《珠算》课程的内在动机较低、讲授《珠算》课程的教师水平较低、《珠算》课程的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对珠算有正确的认识,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学习珠算的第二课堂,提高中职学生学习《珠算》课程的兴趣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教学分析 《浮力》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五课。本课主要由"物体的浮与沉"和"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吗"两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观察——猜想——实验,初步认识浮力,了解有关浮力的问题,学会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科学知识。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组织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验到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发现者的自豪感,使其感受到科学探究是无穷无尽的。对照科学课程标准,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定量观测、收集整理信息、  相似文献   

17.
【案例】雪花在欢笑 天气格外寒冷,我看着学生仍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下雪啦!”突然,学生的一声尖叫打破了课堂的平静。对这些生活在南方、很少见到雪的学生来说,这雪具有太大的诱惑力。课堂再也无法安静下来,我立刻意识到,这场雪对于刚刚学了《第一场雪》的这些南方学生,是进一步感悟课内容,深化生活体验的难得机会。于是,我迅速调整了教学预设。  相似文献   

18.
笔者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按初一《生物》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从中领悟一些学习的方法(主要是如何根据要求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归纳资料),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9.
教学分析 《探访蚯蚓的家》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经过前4个单元《十万个为什么》、《“五官兄弟”》、《秋天,一幅美丽的图画》、《有趣的动物》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提问能力得到了提高,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对自然事物进行观察与提问。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教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花园里初步观察了蚯蚓的生活环境,并收集土壤带回教室进行课上观察。但是,也发现学生以前对蚯蚓的有关知识,包括身体、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二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求三角形面积的问题,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一问题,就可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