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考录取的比例逐渐增大,迈进大学校门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高考的竞争方向也开始出现了转移,从升学转向了就业,从就业进而转移到高考专业的选择和生涯规划的设计。我国的中学教育也开始面对“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旗昀 《高中生》2009,(4):65-65
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要慎重对待专业的“冷”与“热”。专家称招生中的“热”与就业市场上的”热”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是培养壮大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基于专业选择的分析视角,通过混合方法,对贵州某县级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大学专业选择进行研究,探讨县域学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影响因素与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考前专业选择意愿与高考录取结果的因素存在差异,低阶层学生虽然更愿意选择师范教育专业,但在高考中无法实现升学目标。从专业选择的原因来看,在注重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同时,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更看重“未来就业可进入体制内,工作稳定”与“父母家人的希望或要求”。研究认为,县域学生对师范教育专业的选择同时整合了经济化的理性选择与县域场域文化规训在内的双重逻辑,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贯穿学生专业选择的全过程。研究结论可为公费师范生及“优师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完善、县域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每年高考结束,如何给孩子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让家长们犯难:“那么多专业,有的名字都没听说过,都不知道选哪个才好。”“选择一所好学校不如选择一个好专业。”“专业决定就业……”对于走出考场的考生来说,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是一件丝毫不轻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和增强学生“主动选择”的能力,如何更好6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职业潜质、心理优势等选择报考科目,以成功应对高考,选择专业,对接就业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普通高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制约因素出发,分析探讨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家高等院校连年扩招,高考录取的比例逐渐增大,迈进大学校门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与此同时,高考的竞争方向也开始出现了转移,从升学转向了就业,从就业进而转移到高考专业的选择和生涯规划的设计。我国的中学教育也开始面对"生涯规划教育"这个全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张鸿佳 《中学理科》2008,(10):28-31
法学类 怪异现象为何出现 俗话说“六月份考孩子,七月份考家长。”高考报考着实让不少家长头疼不已。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正确、合理地选择专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专家和学者提出了“看就业选专业”的口号,也有一定的道理。综合市场需要,选择需求量较大的专业填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但是,事情往往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顺利。  相似文献   

8.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面对的,一面是“供不应求”,一面是“低行业就业率”。如此怪象原因来自于“高位就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无法完成。为达到使学生“高位就业’’的目标,要将校内实训室进行的操作技能课程安排在企业;学生要观摩企业各岗位技能大赛;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参加计时服务:根据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有针对性地开设酒店管理实用课程。  相似文献   

9.
“学校所在的城市是不是很发达,风景是不是很优美?” “我今年理科高考成绩大约在540~550之间,不知道报考什么学校什么专业比较好?” “我是文科考生,高考成绩530,上哪个学校好呢?好就业点的。” “高考成绩是专科的水平,女孩报考什么专业好就业啊?” “大学生就业都这么难,上大学还有用吗?还有必要再考大学吗?” ……  相似文献   

10.
以就业为导向 发展上海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2003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总结上海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打通“出口”,建立就业公告制等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举措。强调发掘学校自身潜力,实施“订单”式培养,促进专业“转型”,境外、异地就业,培养关键能力等。  相似文献   

11.
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科目选择与专业选择、岗位就业有直接关联,高中生必须提前开展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由此可见,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紧迫性与重要性.鉴于此,研究将探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旨在为一线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创业难的问题极为突出,体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和创业培训的重要性。为了解云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就业创业情况,对生物技术专业2016—2021年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和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重点对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和新农科形势下“双创”教育的尝试出发,提出一些可行建议。首先,加强“双创”教育课程的开设;其次,对学生的就业创业予以个性化引导;再次,加入创业孵化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后,要构建好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旨在全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为新农科建设下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国家“双一流”生物技术专业创业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日在《南方日报》拜读《教师招聘的怪象》一文,颇有同感。的确,“学历崇拜”“名校崇拜”的现象,在时下的教师招聘中屡屡可见,而且,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怪象”。谁都清楚,唯学历论、唯名校论在人才选择中会存在多大的弊端。学历不等于能力,名校不等于才学,学历更高的人,其教育教学能力也不一定就比学历略低的人  相似文献   

14.
一些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一心追逐“热门”,甚至看哪个专业的名称好听就填哪个。这显然是缺乏远见的做法。也许清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可以给高考生填志愿带来一些启发。2003年,清华大学全校签约就业的近2400名毕业生中,有1100多人选择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毕业去向表现为“三多”:到重要科研第一线的多,到西部地区、国防单位的多,到定向单位深造的多。你也许奇怪,这与我们填高考志愿有什么关系?我们再来看看清华大学学生部提出的就业口号:“国家利益至上”、“在集体中求得发展”、“在创业中实现人生理想”。这些内涵丰富的教诲,表…  相似文献   

15.
“十年苦读。瞬间选择”。说的是高考志愿填报对考生人生走向的影响。高考志愿表中的每一个选项,都代表着考生对未来的一种设计。在高招咨询会上。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这样问:学习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好就业不?为什么有些考生大学四年毕业之后从容就业。而有些考生则要在就业市场上苦苦寻觅呢?2010年三位辽宁考生的案例,可以为不知如何处理志愿与就业之间关系的考生及家长。提供些许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深化职教高考改革,不仅要遵循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还要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层次教育的诉求。职教高考改革作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正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招生特别是职业本科学校招生的主渠道。推进职教高考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专业与科目、教学与考试、升学与就业四对关系。通过优化制度设计,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供给,构筑“横向融通、纵向贯通”人才培养“立交桥”,创新技能测试模式,形成发展职业教育合力等措施,推动职教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在实际发展的情况中,新建本科院校旅游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旅游酒店及旅行社等专业行业的越来越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从事旅游专业工作”、“旅游行业高流失率”等现象十分普遍,这实质是对旅游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闽江学院为例,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通过跟踪调查三届的毕业生,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总结出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的四维三象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建议实行旅游专业培养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好大学生就业关系网络,以期合理的引导旅游专业学生更好地服务旅游产业,促进新建本科院校旅游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实施背景
  依据目前对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界定,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以及人生规划。其中学业规划主要是指学生发掘自身学习潜能,发展学科特长,寻找适合高中阶段和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寻找适合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学业路径并培养出相应的学习能力。目前各省正在试行或已经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中,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规划确定高考选考科目,实行“7选3”或“6选3”的高考选考方式,从高考制度上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然而面对选择,学生却普遍存在选择能力不足的问题。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地选课、选考、选专业,是我们当下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大学专业选择的探索是生涯规划课程学业规划模块中最为基础与核心的部分。本文就以“带着GPS选专业”一课为例,浅谈如何在大学专业探索模块组织生涯课堂。  相似文献   

19.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 ,是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就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重大的影响。高考录取分数线的调整既不能只追求“考试公平”,也不能完全倒向“区域公平”,只能在兼顾二者的同时 ,求取相对公平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20.
《招生考试通讯》2006,(5):22-27
据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潜能研究中心对83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同学们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主要依据“兴趣”的占47.7%,“考虑就业市场”的占23.3%,“看是否是热门专业”的占10.9%,可见“兴趣”是同学们选择专业时的第一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