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2.
《应用写作》教学与《大学语文》教学有所不同,《大学语文》重在欣赏,学生听《大学语文》课不仅可从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而且也能了解一些文学史上的逸闻趣事;《应用写作》重在实用性,其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文种的一些写作模式,属条条框框的内容,与《大学语文》比较起来,其枯燥程度不言而喻。另外,《大学语文》课上学生用耳多,动手少;而《应用写作》课上学生动手写作的机会非常之多,此种动手并非如计算机操作那样为学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来,《大学语文》课一直陷入一种陈旧的教学模式里,老师讲着没有劲,学生学着被动、本文试图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来初步探讨出一条《大学语文》改革的新路,以使《大学语文》适应新世纪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由专才教育向通才教育的转变,《大学语文》已经从一门部分文理专业的可有可无的公共课发展成为全部非中文专业的必修课。已有一些理工科大学甚至把《大学语文》置于与《大学英语》同等重要的地位,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大学语文》性质的变化,决定了它的功能、教学方法与考试形式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一 作为任课教师,首先应该认清《大学语文》的功能是什么?《大学语文》教学大纲①规定:该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非中文专业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大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为研究目标,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思想上的误区、教学方法上的缺陷,提出《大学语文》教学要普及与专业相结合,文学史与文化史、文论史相结合,理想主义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等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以改善《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术化、欣赏化的误区,采用“读写议”作为教学的辅助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将知识变成能力,将课堂知识延伸到实践中,具有单纯的课堂讲授无法比拟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语文》教学一直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利用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一致性和互补性,将音乐手段引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课堂的活力,也使课堂的功效得到更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7.
如何自学《大学语文》李浩《大学语文》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各类大学生语文知识水平与写作能力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它具有宽广的知识内容,较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学好《大学语文》需要日积...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课。在日益重视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从总体上来看不是很理想,大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缺乏浓厚的兴趣。其原因主要有这些: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课程的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而作为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指向性就是培养"职业人"的"品格素质"和"人文精神"。为了实现《大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向性,办学理念的纠偏是其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加强教学改革是课程目标指向性得以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大学语文》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然而电大在普通专科班级实施《大学语文》教学时,面临着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多个问题,因此必须结合电大普专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大学语文》的教法,寻找一条适合电大的教学出路。  相似文献   

11.
课时与学分的萎缩,师资的不足,教师地位的不受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缺乏,导致《大学语文》课程呈现边缘化趋势。在重视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给《大学语文》课程应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越来越边缘化,且教学方法陈旧、单一,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倦《大学语文》的学习。只有坚持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学为主的原则,才能使《大学语文》为学生所乐学,并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也才能为《大学语文》的教学找到新的出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新一代大学生富有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不具现实意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明显。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不够新颖,教学内容陈旧。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营造和谐校园的作用,必须合理定位《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作用,选用优质教材,弃除《大学语文》教材的陈旧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新一代大学生富有文化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存在教学方法单调、教学内容不具现实意义等问题,严重影响《大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此,笔者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校里曾几经曲折。我们通过对《大学语文》开设的历史与现状的考察,试图探索大学语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一、课前五分钟演讲——搭起一个思想感情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师生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二、课堂的交流互动——教师主导下的情商教育,将人文素质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三、第二课堂——让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世界,体验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语文》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拟从《大学语文》的"人文性"与"基础性"特点入手,从"务虚"与"务实"两个角度来探索改进《大学语文》教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代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把人的本体发展置于首位。《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理应成为人文关怀的重要阵地。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探求真,追求善,崇尚美,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盼情感,完善学生的人格,为学生人性的自由发展开拓出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黄伟 《惠州学院学报》1999,19(3):101-104
本文是笔者教学实践的总结,分三个部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分别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功能、教学方法、考试形式进行了探讨。(一)《大学语文》有两个功能,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功能;(二)宏观把握,专题讲解是实现《大学语文》文化承载与传播功能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三)考试也应体现其文化的承载与传播功能。本文的结论是:突出《大学语文》的文化承我与传播功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多数学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只不过有的高校将《大学语文》课列为必修课,有的高校则列为选修课。虽然众多高校都在开展《大学语文》课教学,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使用的教材陈旧、授课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多种因素,引发了很多高校学生对《大学语文》课没有学习兴趣,旷课、逃课现象常有发生,导致一些大学不得不将《大学语文》课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即使这样,《大学语文》课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