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真义体育”之真义──兼答熊晓正同志质疑《体育学刊》编辑部林笑峰晓正同志要我回答什么是“真义体育”问题,概因我常用此语。我用的“真义体育”,是个说明用语,不是专门术语。我之所以使用它说明一些问题,是因为体育这个名词被广泛借用到许多场合,社会上出现了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体育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研究体育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北京体育大学孙葆丽“体育”一词从本世纪初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当时主要指学校教育中相对于德育、智育而言的身体方面的教育,即增强体质的教育。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现代社会中、体育逐渐呈现出了多种功能和多种属...  相似文献   

3.
体质教育思想是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成果对学校体育理论研究、学科发展及课程改革具有助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从历史、现实及未来3个角度切入审视体质教育思想,在梳理体质教育思想脉络的基础上,对相关质疑展开思辨与回应,并确认当代价值。研究认为:(1)体质教育思想发展经历了从“概念反思”到“话语重塑”再到“学科创建”的思维转变,该思想缘于体育家对体育教育本体价值的反思,其本质追求是分离体育与竞技概念及其探索体育之真义,此思想曾促成学界关于体育概念的大讨论,但也在传播过程中遭受了争议与质疑。(2)体质教育思想的现存问题集中体现为目标维度单一与教学实践局限,认为其根源在于未能深刻领会该思想的单本质论逻辑立场与改善学生体质的现实诉求。(3)新时代背景下体质教育思想的价值体现为:体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理念的健康追求互为呼应、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健身意识互为契合、与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体系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体育(狭义体育)的认识就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研究从探寻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历史渊源入手,进而对体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一认识进行反思,得出该认识是对伟人文章的误读,是对国家有关教育精神的误解,是体育概念层次上的错位,是没有真正理解“真义体育”之真义.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差生”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向军  燕成 《体育学刊》2001,8(6):102-103
对“体育差生”提法提出质疑,“体育差生”的概念没有严格的内涵与外延,不够严谨;用“体育差生”来评价学生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观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利。  相似文献   

6.
体育之道与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之道与术吴光远究竟“什么是体育”以及“体育是什么”这类问题,体育圈内人士常为此争得不可交,甚至面红耳赤,以至于有的学者专家为了强调自己的体育概念是“正宗”,不得不加上“真义”二字,好象不如此,不足以与其它“假冒伪劣”相区别。惜乎,悲哉!但愿学术界...  相似文献   

7.
ONTHESHIFTOFTHEWORKINGFOCUSOFCHINA'SPHYSICALCULTUREHanDan其二,已经发展到歪曲、贬斥和否定增强人民体质根本方针的地步。有的论者公然歪曲毛泽东的体育思想,认为“仅仅是‘野蛮具体魄’”,有的说“‘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基本上是古典的体育思想”,说现代体育“早已超越了‘增强人民体质’的‘古典’时代的体育观念”,说“体育逐渐完成了从健身体育向竞技体育的过渡。”总之,现代体育就是竞技、竞争和奥运会,“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已经成了古典体育观念,已经过时了.不再符合现代体育的…  相似文献   

8.
试论“体育”和“竞技运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几年来,我国在体育理论的学术讨论中出现了十分可喜的现象。体育理论工作者就体育的概念,体育科学的属性及其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通过交流,相互启发,对今后的体育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讨论中有的同志曾主张把“竞技运动”从“体育”中排除出去,提出:“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体育’和‘竞技’应该分开”。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也想就此问题谈谈认识,和同志们商榷。大家知道,逻辑思维主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 什么是体育的真义?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字来理解。一个是“体”字,指的是人体、身体;一个是“育”字,指的是养育、培育。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以“培养人”为目的。这就是体育的真义。为此目的而进行的身体活动与教育就是真义体育。真义体育是具有教育属性的体育。英国的门诺  相似文献   

10.
《体育学刊》2004,11(1)
序号项  目  名  称负责人工作单位1 2 0 0 8年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杨桦北京体育大学2中国体育简明通史崔乐泉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3基于 2 0 0 8年奥运会的中国国家营销战略研究沈体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4北京 2 0 0 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内涵与实践研究孙葆丽北京体育大学5“人文奥运”与儒家文化研究孙晋海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6国际体育大赛与大城市发展的关系之研究姚颂平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7体育服务和多元化的投资体系研究肖文浙江大学体育现代化研究中心8经济全球化时代体育信息化与体育管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生产力的提高,人类生活现象与实践的异质性与加速化挑战着体育基本概念的语义和语用范畴,关于“什么是体育”的思考方式为面向未来的体育研究提供不同的逻辑起点与概念“锚定”方案。为更好回应新时代中国“体育”概念的主体性自洽,研究从体育语言游戏的复杂性出发,系统阐释“真义体育”(PE)与“大体育”(sport)作为中文体育概念核心语词在历史演变中呈现出的以人自身之“在”为核心的完整叙事想象,在不断走向国家与个体相联结、跨文化包容的现代化进程中以汇流的方式构成“体育”的新语境,其中“乐趣”(have fun)、“玩”(play)和“游戏”(game)以自在自为的形式内在规定着的“体育”基本元素,并以家族相似性构成更具内涵整体性与外延包容性的“大体育”(sport)概念认知转向——作为回归人类寻求乐趣的本性,以规则化、社会化建构的方式实践生命的意义再创造游戏,“体育”在其所型构的逻辑空间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活方式的想象”。藉由引入意向性建构与语言生活等多元论观点,试图超越人工语言与日常语言分析流派局限,呈现新时代语境下“大体育”(sport)的逻辑生成,渐次完成对“什么是体育”的历史与现实的概...  相似文献   

12.
《健身教育论》是林笑峰晚年的重要著作,其中汇集了林笑峰体育思想的精华。在该书中,林笑峰通过论述健身、健身学、健身课等内容,初步构建了“健身教育论”的理论体系。以《健身教育论》为研究重心,剖析了林笑峰“健身教育论”的理论渊源、思维框架与现实价值。研究认为:(1)“健身教育论”的提出是对“真义体育”观的继承与发展;(2)“健身教育论”的核心观点为:健身与体育互为依存、健身学应成为学校体育的主业、体育教学应以健身教育为本职工作;(3)韩丹对“健身教育论”的质疑展现了他与林笑峰不同的学术追求;(4)“健身教育论”的时代价值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唤起大众对体育功能的反思、为个人健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提供指导、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3.
体育概念争论的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真义体育观"基于知识主体思维结构的角度研究体育概念,以追求体育的"本真意义"为大前提.从考察体育的起源和词源出发,将"体育"术语的起源和引入时期作为重要研究背景.其思维特征是侧重于体育概念的两个逻辑特征:内涵与外延,认为体育概念是既成的、相对稳定的,并将体育概念看成一种抽象同一的东西加以研究,旨在反映体育的抽象普遍性;"Sport大体育观"则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以"体育的概念是发展的且有规律的"为立论前提,从考察概念与体育实践的关系出发,将当代体育实践的拓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作为研究背景.其思维特征是从认识的内容来研究体育概念,把体育概念看作是认识的结果,是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侧重研究体育概念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性,旨在反映体育的具体普遍性,或"相似性".  相似文献   

14.
毛振明 《体育教学》2011,31(3):23-25
“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传授体育知识”似乎是一个无聊的命题,可能有人会说:“哪个体育教师不在体育教学中传授知识?”“传授体育知识不就是通过讲解吗?哪还有什么‘如何’的问题?”“知识传授了就是传授了哪还有‘有效’‘无效’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15.
序号项目名称负责人 所在省市 工作单位项目类别12 0 0 8年奥运会对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和声望的研究杨 桦高校北京体育大学重点项目2中国体育简明通史崔乐泉四川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史研究所重点项目3基于 2 0 0 8年奥运会的中国国家营销战略研究沈体雁高校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一般项目4北京 2 0 0 8年奥运会“人文奥运”内涵与实践研究孙葆丽高校北京体育大学一般项目5“人文奥运”与儒家文化研究孙晋海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一般项目6国际体育大赛与大城市发展的关系之研究姚颂平上海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办公室一般项目7体育服务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对"健康第一"与"增强体质"指导思想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一、问题的提出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学者由此提出“增强体质过时论”的观点,认为“增强体质”是一种“单纯的生物学观点”,是“一维体育观”,是“理性工具的表达”,而追求“健康第一”则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文精神”。有人甚至认为“世界上很少有像中国这样在学校体育里宣扬‘增强体质’甚至以此作为‘体育本质’的国家”,并进而指出“没有‘健康第一’的理论体系支撑,就不能清…  相似文献   

17.
真义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学锋 《体育学刊》2004,11(4):7-11
在简要论述“真义体育观”主要学术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思维层次,全面阐释了这种体育观产生的哲学文化背景。这对引导体育界人士通过对体育概念的争议,进一步认识西方深厚的哲学文化底蕴,吸取精华,加强逻辑思维修养,更好地把握中国体育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的成因与隐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的成因。与此同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导致奥林匹克运动的“真义”弱化、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发生危机以及体育道德观的偏移。而研究表明科学把握商业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均衡度,使之合理配置与融合将是未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是指增强体质的教育,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类的身体。在教育中,德、智、体、美是并列关系,都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体育同其它三育的差别就在“体”字上,它是在发展身体方面进行的教育,只要正视了这一点,就可以抓住体育的真义。若是离开了这个基本点,就会曲解体育的真义,乃至造成认识上和实践中的差错。体育的真义是客观存在的,由  相似文献   

20.
纪念毛泽东饭展一百周年专栏从《体育之研究》看毛泽东对我 国传统养生的评价·“…翁士勋(6一1)浅析青年毛泽东体育思想 ·‘·“‘二‘······一‘·一李翅鹏等(6一5)毛泽东与游泳·“·”“··“一郑勇(6一9)毛泽东的体育观······……金玉良(6一13)运动医学国家羽毛球集训队员25届奥运会 前的身体机能评定…尤春英等(1一1)体育毅炼对反应时的影响 ’“’‘”‘”二‘·”’····……毛一平等(1一5)以起跳速度测量纵跳功率的研究 .”””””·‘·…’·”·一曹志发等(1一8)杭州市青春期少年足长与身高发 育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