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书写汉字不仅要求字形书写正确,还要求笔顺也符合规范,所以倒笔画写出的汉字,是不规范的汉字。正确地掌握了汉字的笔顺,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效率,容易把字写清楚、整齐、美观,也便于汉字的排序、检索和信息处理。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汉字笔画有五种:横、竖、撇、点、折(序号分别为1、2、3、4、5)。横包含横和提,竖包含竖、左竖钩、右竖钩,撇包含所有向左斜下的笔形,点包含点和捺,折包含各种折笔笔形。除了个别一画的字(只有“一、乙”两个)之外,其他的字都存在笔画书写先后顺序的问题。笔·顺·规··范不·是··学术·问·题·,不·允…  相似文献   

2.
折是由不同的笔画复合而成的,主要的复合形式有横与竖的连接、横与长撇的连接、撇与横的连接、竖与提的连接等,形式复杂多变而且非常难写,尤其是圆转的折画更容易写不好。折画简单的有横折、竖折、撇折,复杂的有横折钩、竖折折钩、横折弯钩、横折斜钩、横折折折钩、横撇、横折折撇等。一、折画的写法(一)横折的写法:横与竖画的连接叫横折竖,简称横折,其连接处称"折"。折有方折、圆折之分,在"口"字中用方折,在口字框中用圆折,圆折写法与方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知道,"木"字一竖是没有钩的,因此大多数"木"字底的字"木"都不带钩,如"花朵"的"朵"就是这样。仔细看这"朵"下的"木",竖不带钩,左右两边分别是撇和捺,并和横笔和竖笔相交。但有的"木"字底就不一样了,不但竖带钩,那一长撇变成了短撇,一捺也变成了长点,而且和前两笔不相交,典型的就有与"朵"一字貌似的"杂"字。  相似文献   

4.
正2.竖心旁偏旁较窄,左竖点居中上,右点上置,腾出下部空间以利右部偏旁扩展。3.双人旁偏旁较窄,上撇略短,底撇疏朗,竖画垂直。4.提手旁点画均匀,竖钩垂直,提画左端疏放,右端紧缩。5.三点水偏旁窄长,呈左弧线安排,通常由撇点、竖点、挑点组成。6.木字旁木字旁宽窄视右旁酌取,竖钩有力,横、撇停匀,左端疏放,右端紧缩。  相似文献   

5.
第八讲:副笔和余笔 汉字之中,对主笔起辅助作用的笔画称为副笔."擒贼先擒王",主笔固然十分重要.不过,"红花还须绿叶衬",副笔的书写也不可疏忽. 副笔书写,注意以下四点: 一、配合主笔,大小合宜.如《崔敬邕墓志》中"童"的第二横与末横,"成"的撇画与戈钩等. 二、根据结字与布白要求,位置恰当.如《杨大眼造像题记》中,"夜"的横画与竖画、"石"的首横等. 三、不乖笔势,俯仰自然.如《郑文公碑》中,"並"的首横、"風(风)"的撇画等.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 本写字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的"写好铅笔字",练写"十""丰""牛"等字,这些字的主要笔画是横与竖.横与竖是汉字的重要组件,写好这两个笔画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前提.掌握由横与竖笔画组成的字的结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为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我们知道,汉字有八个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提、钩。古人很聪明,他们找出了一个"永"字,把它拆开,这样汉字的八个基本笔画就都有了,所以在学书法之初,都要练这个"永"字。古人把这八个基本笔画称为侧、勒、努、  相似文献   

8.
学习现代汉语文字部分也可以利用图表的方式,把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在表格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一、笔画和笔顺笔画指的是构成汉字的各种形状的点和线。在工整地书写楷书的时候,从落笔到提笔就叫一笔或一画。传统上把汉字的基本笔画分为八种,即:横、竖、撇、点、捺、提、钩、折。196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即:横、竖、撇、点、折。传统笔画中的“捺”被归并到“点”类,“提”被归并到“横”类,“竖钩”被归并到“竖”类,“竖钩”以外的所有复合笔画…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师对田字格的认识不够简单说,田字格是规范汉字楷书书写的模板,田字格是练楷书用的(有些学校的学生在田字格里练行书)。楷书要求的是横平竖直,但又不是绝对平直的,田字格中的横中线和竖中线是横竖的参照线,标准的田字格的规格是1.2cm×1.2cm。例如书写顿笔之后走向不同的三种撇:平撇、斜撇与竖撇,根据这三种撇与竖中线构成的不同夹角区分这三种撇。除此之外,横、竖与其他由单笔构成的复合笔画都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写字的要求是: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要有一定的速度。要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仅仅掌握汉字的各种笔画、偏旁、结构和书写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明确下列基本要求。一、正确。①要做到不写锖别字,不增加笔画,不减少笔画。②要严格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来写,不写怪字,横像横,竖像竖,撇是撇,捺是捺,该钩的  相似文献   

11.
写字大课堂     
这一期我们来学习长形左偏旁。“十”是这类偏旁最简单的字根。书写时注意,横画要短,竖画要长,有撇捺笔画时,撇要向左伸展,捺变为点紧靠在竖上。  相似文献   

12.
正39.巾字底边竖略短,"横折钩"折后竖钩粗重略短,中竖垂直有力。宽度、高度均视上部覆盖酌取。40.贝(贝)字底目部长方,竖和横折垂直有力,横间距均衡,底点分张。高度视上部酌取。(三)字形结构人们通常将"欧体字"字形简单概括为"长口框",字体结构为"内收外放"型。汉字就结构而言,大体可分为独体字与合体字两大部分。合体字通常分为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多部位组合结构等几个部分。左右结构,通常由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13.
石小兵 《初中生》2012,(33):20-21
正【真题再现】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1)【汉字书写】根据"行"的字例分析,在下面的字架格中书写"语"字。字例分析:①左二右三为黄金比例。②两横两竖两撇之间均平行、等距。③笔画横平竖  相似文献   

14.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10) 十九、双人旁的变化及笔法 双人旁,虽然只有三画,但在行书中的写法也是千变万化.如图一即为古人的行书"從(从)"字,其中的双人旁几乎是一个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行书双人旁变化的共性特点有两点:一是两撇上短下长.即第一撇稍短一些,甚至可以变成一点;第二撇则适当放长.二是重心稍倾斜.一般情况下,行书双人旁的重心应适当右倾,首撇稍偏右,竖画稍偏左;草写时也可左倾,如图一中右行第二、第四两字.  相似文献   

15.
写字大课堂     
书写技法:短横右上斜,至右边顿笔转折向左下写撇,横短撇长,注意折角一定要成方折,不要圆转。 书写技法:由竖画和提画组成,也叫“右向钩”。竖长提短,竖可稍向右挺,提画顿笔有力。  相似文献   

16.
为逐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能力和习惯,我们的毛笔字教学有如下几点做法。一、认真进行写字指导,注意毛笔字基本功的训练,教会学生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一) 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笔划的运笔练习。指导学生把汉字的点、横、竖、折、钩、挑、撇、捺八种基本笔画运笔方法练好,这是书写汉字的基本功。只有掌握好这一“基本功”,才能达到书写毛笔字的良好效果。(二) 指导学生进行间架结构、搭配布势的练习。汉字大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部首组成的合体字。书写时,笔划的多寡长短、疏密肥瘦都必须合理布势。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搭配比例和布势的练习。(三) 指导学生使用毛笔的方法。为养成学生书写的良好习惯,怎样研墨,怎样■笔,纸怎么放,  相似文献   

17.
正在行楷中,木字旁做字底的时候,常把撇捺变化为左右点,这样显得活泼,同时也提高了书写速度。其他字中的撇捺,有的也做这样的变化。如:未、公。王羲之欧阳询行楷中的短横、短竖,常变化为点,便于连笔。  相似文献   

18.
请你读一读这首诗。作者: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请你填上作者的姓名,再用铅笔描红。接下来学写古诗里字的部首吧。女字旁的第一笔撇点中的撇要写得稍直一些。把两端连起来看是斜的:撇头和弯折处那一点又是落在一条坚线上,这样字形才稳。2“口”在字右的时候要大并且靠下。两边的竖微微朝里斜,形成上宽下窄的形态。日字旁要写得短而窄,里面的空白面积要大致相等。草字头横较长,两竖在横上的部分长,在横下的部分短,竖要把横分为相等的三部分。小字头中的竖短而直,两边笔画斜度对称,形成两个左右基本对称的小三角。左耳旁的“耳朵”要小,竖软…  相似文献   

19.
褚勤 《现代教学》2013,(5):54-55
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横、竖、撇、捺等的奇妙组合,上下左右的巧妙搭配,偏旁部首的精妙赋义,简直是美丽而富有内涵魅力的生命结晶。所以,汉字的学习过程应是学生感悟文化、积极探索、丰富情感、提高素养的过程。一、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了解文化起源大部分现代汉字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首先,我们不妨引领学生追本溯源,明白每个字中各个部件的意思(当然这些部件并非都是象形字,还有会意字、指事字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减少书写错别字的现象,又能将深厚的文化内  相似文献   

20.
"匚"这类上左下三面半包围结构在现代汉字书写体系中,笔顺基本上为先上横,次内部,最后竖折"∟"。但在近代汉字书写体系中,根据内部部件的特征,其笔顺面貌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内部部件独立成字,且与边框"匚"不相接,则先上横;另一类是内部部件不能独立成字,且与外框"匚"相接,笔顺就是先左竖。第一类的字例较多,如"匡/區/匹"等,第二类的字例主要以"臣"作为代表例字。对这类包围结构的笔顺面貌进行分析,发现异同并分属归类,为汉字书写规范化提供参考,为笔顺规则提供更多的纵向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