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不爱动脑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日常生活,二是学习活动。二者均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关系。父母一切都替孩子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形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成为吃饭穿衣的“机器”,思维就会渐渐懒惰起来,遇事不爱动脑  相似文献   

2.
爱的感悟     
李静 《山东教育》2009,(1):119-120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爱孩子看作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德。他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转眼间,我已经做了八年的幼儿园教师,我不断地在思索:到底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孩子?回想八年来日复一日平凡而又简单的生活,我对“爱”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每个做父母的都期望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才,但生活中许多人却因为方法简单,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或面对孩子的疑惑时动动脑筋,讲点艺术,效果就大不相同。这里记述的三个家教故事,读来别有意味。因势利导“我的老师不喜欢我。”小红回家就对父亲说。“何以见得?”父亲问。“她给我作文的分数太低,你看,这本子都改成了‘大花脸’。”  相似文献   

4.
好奇,是孩子的一大特点,也是孩子的一大优点,它是促进孩子不停地观察、思索、求知的宝贵的心理动力。事实证明.不少智力超常的孩子,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这就是好奇心特别强,凡事都想问个为什么,爱琢磨见到的各种现象。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是引导孩子养成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孩子的未来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位科学家想测试一下儿子是否聪明。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条线,对儿子说“你把这线变细些.但不能擦掉,也不能用任何东西盖上。”儿子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接过纸考虑了一会儿,就把那条  相似文献   

6.
我家儿子常常莫名其妙地提出“老鼠为啥怕小猫呀”、“星星咋不会掉下来”之类的“怪”问题。听别人说,孩子爱提问题是喜欢动脑筋的表现,妻子也说:“自古天才好于问。”于是,每当儿子向大人提出问题时,我和妻子都不厌其烦地一一作答,借此开发儿子的智力。只是由于我和妻子的文化程度不高,有时儿子提  相似文献   

7.
隆玲 《早期教育》2007,(2):28-28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张美丽的“星星榜”,红色代表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黄色代表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橙色代表勇敢的好孩子……那五彩闪烁的星星犹如每个孩子的闪亮之处。每周能登上星星榜是每个孩子最强烈的愿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前,许多幼儿园在向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时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游戏法”,但在运用中存在着以下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重上课,轻游戏 据调查,大多数幼儿园的数学课只注重了“上课”这个小课堂,而忽视了游戏这个大课堂,在这种情形下幼儿掌握的数学知识,对日后的学习起的作用是甚微的。从一些实验结果来看,平时注重“上课”的孩子升入小学后,成绩平淡,而那些被认为不好好上课,光爱“玩”的孩子升入小学后,大多数“爱动脑筋”、  相似文献   

9.
师爱的困境     
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如今看来,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你用心爱了孩子,孩子就一定爱你;并不是你做出了爱的举动,孩子就会对你的爱有积极的回应。在如今的中小学里,师爱似乎陷入一种尴尬境地。据上海进行的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58%的老师说自己“很爱”或“尚爱”学生,可是却只有5.61%的学生明白地感受到这种“爱”,“不注意,不知道”的占了46.5%。这也就是说,教师付出的“爱”,只有极少部分被学生“领了情”,大多数未产生预期的效果,甚至起到…  相似文献   

10.
1、感觉到爱为什么说是“感觉到爱”而没有单纯说“爱”是沟通无阻的关键呢?因为一方付出爱不等于另一方就能够感觉得到。纵使你一直在为孩子奉献你的爱心,孩子却不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什么还有孩子想离家出走?就是因为感觉不到爱。因此,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才起作用。我们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含蓄,不习惯直接表示,如果你  相似文献   

11.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这对教师来说肯定是有点冤枉,大部分教师只是爱得不得法,他们对那些所谓不够理想的孩子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以为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行了,方法上就很少考虑。于是,简单粗暴,甚至于错把体罚和变相体罚都认为是“为了孩子好”。他们不懂得“钢”不是“恨”出来的道理,又使不出其他的招数,只是叹息现在的孩子难教。这里且不说教师原先的感情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阳阳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孩子。他聪明活泼,爱动脑筋,有创造意识,工作能力强,平时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号召能力,是班级中的焦点人物,在同学中很有威信。他爱给老师挑刺,有时说话不注意场合和对象,经常对老师说“不”。对这么一个不同一般的孩子,有时传统的教育方法会失灵。在和他的接触中,常常会发现教育他同时也在教育自己,甚至有时还会感到暂时“缺氧”,无从教育。“干吗追着东郭先生吃?驴也好吃呀!”“小朋友,关于《东郭先生和狼》这一课,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小朋友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这时,我发现阳阳一只手高举着,一只手捂住嘴巴窃窃地…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都奥妙,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著名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家长和老师如何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呢?我既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也是一群孩子的老师,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关于孩子爱的教育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如果向已经做了父母的人问上一句:您爱自己的孩子吗?或许大家都认为这是多此一问。但是在笔者看来,“爱孩子”和“会爱孩子”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爱孩子”是一种连老母鸡都会的本能,而“会爱孩子”则是时代对现代父母提出的更高要求。特别是现在,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既要让他成人又得让他成才。所以,作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不应该只是给予孩子爱,更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爱。一、爱孩子,要给他一个好的家庭环境。美国的教育家黛安·E·帕普利和萨利·W·奥尔兹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生活…  相似文献   

15.
家长认为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负责,而所谓的负责就是“孩子不打不成才”.说这句话的时候却从来没有考虑过一孩子需要的是这种“爱”吗?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我们多思索、多钻研,更好地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发展好每一位孩子,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宗旨。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我们会在这份爱中丰盈每个孩子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很多孩子喜欢“逞能”,爱说“逞能”的话,这往往会让老师和同学们厌烦。作为老师,自然会极力压制“逞能”的孩子,不给孩子这种“逞能”的机会。时间长了,这些“逞能”的孩子就会老老实实,不再“逞能”。我班有个男生叫晓东,就是一个喜欢“逞能”的孩子。他不爱学习,上课不爱回答问题,但特别喜欢在课堂上冷不丁地插话,做出一些怪异动作,影响班级纪律。这让我感到颇为头痛。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的孩子是一名初中学生,平时特别爱动脑筋,喜欢做一些小实验。全家人每次吃罐头时盖子很难开,他就琢磨能不能发明一个能够顺利开启罐头盖子的工具。他经过翻阅有关资料和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罐头开启器”。为改进“罐头开启器”,他向在图书馆工作的邻居沈某借了一些书。在研制成功后,孩子就拿着“罐头开启器”去征求邻居沈某的意见。沈某借口说要去征求专家的意见,就把“罐头开启器”留下。一个月后,我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一篇介绍“罐头开启器”的文章,署名沈某。文章还附有照片,而照片上的那个“罐头开启器”正是我孩子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19.
在家教咨询中,被父母“押送”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学习成绩较差,某一时刻被贴上了“不爱学习”的标签。而这些孩子却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不爱学习”,孩子的反映是无论做了多少努力,这个消极评价也很难改变,他们感觉自己遭遇了许多不公正的对待。而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能够完成小学学业的孩子一般都是智力无缺陷的孩子,如果是智力上有问题,在小学低中年级就可以发现。学习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智力正常、甚至是智商偏高的孩子。所谓“不爱学习”,实际上多是  相似文献   

20.
威胁说不会再爱他“如果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就不再爱你了。”这种威胁通常不能实现。因为孩子很清楚这是谎话。欺骗孩子一次,你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孩子会认为你是个爱说谎的人。这样说会好得多:“我很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喜欢。”听之任之“你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无所谓。”感觉到你们的漠不关心时,孩子马上会检验:“它”是不是真的。孩子在等待着,你们的指责是否会随之而来。因此,最好用朋友关系取代你们的漠不关心,哪怕是他的行为让你们很不满意。娇惯孩子“我可以自己做这些,我的孩子现在还做不了这些。”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